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在欧洲哲学史的研究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辩证法最富于代表性的命题;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的“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诡辩论.我认为:赫拉克利特作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和克拉底鲁作为最早的诡辩派代表都毋庸置疑.但就这两个“踏进河流”而论,都不能成为辩证法与诡辩论的代表命题。  相似文献   

2.
辩证概念、辩证命题形式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人的理性认识,它要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完善丰富,这是一种内涵方面量的积累,但这种内涵的逐步丰富并不会使理性认识中产生出一种辩证类型的概念,因而把概念分为普通概念和辩证概念是没有根据的。辩证思想、辩证命题的辩证性来自思想的内容,不取决于它的命题形式。思维中不存在也不需要有某种独特类型的辩证命题形式。《辩证逻辑应是逻辑而不是哲学》一文关于“光既是粒子又是波”是辩证命题,其中联结词是辩证联结词的论证是不能成立的,说这一命题是辩证思维的结果,是违背科学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正>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著名命题,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来的。哲学界许多同志都认为,这是一个辩证法的命题。理由之一是,不但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而且列宁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理由之二是,这一命题和形而上学静止不动的观点划清了界限。我不同意上述看法,和盘托出,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卢卡奇、葛兰西和马尔库塞主要著作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发掘和诠释,辩证分析了其人本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和明显缺陷。将其与马克思的“人”的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主旨是为正确认知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体系是由范畴(或概念)、命题、规律、理论等通过一定的耦合方式有机联系起来的整体。理论体系的产生是范畴、命题、规律、理论辩证运动的结果。马克思关于体系形成的辩证运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范畴→思想群,思想群→系列,系列→体系。运用马克思关于体系形成的辩证运动的思想,可以为我们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构成提供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叶秀山同志在《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观》(见哲学研究丛刊《外国哲学史论文集》第一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一文中,指出了赫拉克利特在古代希腊哲学思想发展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发表了关于早期希腊哲学中几个主要学派的内在关系的见解。他说:赫拉克利特“是古代希腊哲学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在古代伊奥尼亚学派和南意大利学派的基础上创立的一个总结式的学派。赫拉克利特批判地吸取了米利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想,早在《精神现象学》中就作了表述。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就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否定性辩证法”这一命题就意味着内在否定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在内在否定性这个“母腹”内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就黑格尔关于内在否定性思想的内容,内在否定性的辩证思维的伟大成果以及它的局限性等谈一些不成熟意见。一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猜测中,已包含着辩证否定的因素。例如,新柏拉图主义者普克洛在《柏拉图神学》中说“否定并不取消他所谓的东西(内容),而乃是根据它的对立以产生各个规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两个不同的辨证法传统,柏拉图的传统被黑格尔和马克思发扬光大,而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遗产却被后人所遗忘。亚里士多德在对前人辩证法思想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以辩证命题、辩证推理和辩证论证为主要内容的辩证逻辑体系。然而,这样伟大的知识遗产被后人认为是论辩的技艺而没有科学价值给忽视掉了。我们将发现亚里士多德本人所使用的辩证法对价值和形而上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顺福先生主编的<辩证逻辑>一书在一些内容上存有值得商榷之处,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根据"辩证逻辑乃是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的共识,辩证逻辑的对象应是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而不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2.确实存在着与普通思维形式不同的辩证思维形式--辩证概念、辩证命题、辩证推理等;3.概念、命题(判断)等确实存在着辩证法,但这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它属于辩证法研究的对象.辩证逻辑的对象是辩证思维形式,不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辩证逻辑必须从哲学中脱离出来.  相似文献   

10.
多面的美国诗人庞德在其早期的部分诗作中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他使用希腊神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往火的光明智慧,更在许多作品中留下了由和谐与斗争构成的统一,这些充分说明了早期的庞德思想与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河 《社会科学论坛》2007,(12):145-148
多面的美国诗人庞德在其早期的部分诗作中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他使用希腊神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往火的光明智慧,更在许多作品中留下了由和谐与斗争构成的统一,这些充分说明了早期的庞德思想与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读了贵刊1996年第3期编发的”辩证逻辑:从传统话语中走出”和“论辩证逻辑研究的正确方向”两文,深以为然。的确,我国辩证逻辑的研究当前正处于从理论思辨转向研究现实的辩证思维方法、方式和规律。辩证逻辑应研究辩证的思维方法、方式和规律,这已是辩证逻辑学界的共识。但如何进行这种研究呢?本文借用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方法进行尝试。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辩证思维。而辩证思维的基本成果就是形成把握事物辩证矛盾的辩证命题。所以辩证逻辑的核心问题就是分析研究辩证命题的结构形式和结构规律,为人们提供进行辩证思维的一般方法和…  相似文献   

13.
乔楚 《学术探索》2014,(8):22-25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主要有两条思路:打开自然哲学路径的米利都学派与使哲学思考转向人自身的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在这其中,赫拉克利特是一个衔接两大思想的特别人物。他的哲学虽然可以归类到自然哲学之中,但他已经开始用一种直观和统一的视角看待世界,强调将关注世界的"神的视角"转化到"人的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拉克利特思想脉络的梳理,从中溯寻其自然观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受争议者之一。他著有《论自然》,共有三篇,即"宇宙论"、"政治论"和"神学论",现保存下来的残篇共有一百三十多条。在学界,部分学者认定其宇宙论中火本原说具有循环论思想。通过对赫拉克利特残篇进行剖析,我们可以发现赫拉克利特宇宙观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5.
桂起权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64-68,107
(1)形式逻辑(分析理性)的渊源:它从古代论辩术中分离出来,其核心是推理的法则。(2)黑格尔辩证逻辑(辩证理性)的渊源:(a)它直接源于康德的先验逻辑与二律背反(Antinomy)。(b)可进一步追溯到古希腊辩证法的两支:赫拉克利特的生成辩证法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辩证法。(3)辩证逻辑绝无反形式逻辑的特性!那只是假象。(4)分析理性与辩证理性的联手,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科学上悖论的强有力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6.
王旭 《理论界》2004,(3):26-2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正确理解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把握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坚持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坚持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关键。这一命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贯的辩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首先正确理解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理论本身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它自身要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有没有美学体系,这是一个尚待探讨的问题。但他们有自己的美学思想,却是无可争议的。在劳动学说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劳动创造了美”。稍加留意就会看出,他们有关美的论述,都是这一命题的阐发,都和这一命题一脉相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命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纲领。  相似文献   

18.
辩证的总体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重建马克思的革命的辩证法一个重要武器.选取其中的代表人物早期卢卡奇,本雅明和阿多诺为典型,探讨他们之间的总体性思想的继承关系:早年卢卡奇接受了齐美尔为代表的物化思想,却保持了一种乐观主义的革命总体性思想.而本雅明则是认同他的观点,认为艺术能够发现真理,承担了总体性革命的角色.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不仅继承了对总体性真理的信仰,又无奈的将总体性的拯救力量摆在艺术身上.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基础上,对奎因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之区分的批判进行了评述,说明奎因的批判并不能否认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而只是表明了"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是两个典型的模糊概念,因而需要运用模糊思维方法去把握它们既相对区分又相互贯通的辩证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萌芽辩证观念起,到明末清初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王夫之止,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代哲人们曾经相继提出并竟相阐发富有辩证思维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体系,盛开出一束束姹紫嫣红般智慧的花朵,既不断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宝库,又创造性地增添着人类认识史上真理的颗粒。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扎根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