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20多年前,雷洁琼教授等社会工作前辈顺应我国改革开放之大势,前瞻性地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恢复重建.1994年,袁方教授等前辈专家主持创立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推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自此,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登上了历史发展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14,(36):24-26
20年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应时代而生,开启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及社会工作教育界前辈的努力下,社会工作的“教育先行”模式成为一大特色.此后,从社工专业师资培养、实践基地探索、国际学术交流到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影响相关政策制定、拓展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活跃在多项社会工作发展的领域中,屡次发挥关键性助推作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已成为联络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界的重要枢纽之一,影响着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未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该如何定位?未来应该有怎样的发展思路?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8位副会长,听一听他们对协会未来的畅想.  相似文献   

3.
社工之喻     
屈指算来,迄今为止,我进入高校从事社会工作教育已经十年,兼任社会工作实务督导也已经六年。但是,令我奇怪的是,在中国社会工作快速扩张的今天,我却常常陷入一种莫名的困惑:曾经自认为非常清晰的社会工作概念却在我的脑海里越发变得模糊,我甚至竟然不能够用语言非常准确地解释清楚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难道社工真的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4,(36):17-19
12月9日,北京晴冷.行走在北京大学的校园中,看着未名湖开始结冰,让人不由地想起20年前的冬天——1994年12月31日,由民政部和教育部一道支持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以下简称“社工教育协会”)在此应运而生.20年不长不短,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社会工作的承认和本土化走向又是如何?趁着社工教育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工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  相似文献   

5.
王秋玉  陈斌 《现代交际》2015,(4):131-13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丰富。本文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客观分析了将社会工作方法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并尝试将个案、团体和社区社会工作方法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加速和谐社会建设,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设置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社会工作高级专业人才。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为其他学者研究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事社会工作教育及投身社会工作实务的这些年,我对这个领域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对社会工作发展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3年前,我成为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调研、走访、提案等工作,有了平台为社会工作发展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至2014年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从呱呱坠地到进入弱冠之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各方支持和社会工作教育群体的不懈努力下,摸索创新、砥砺前行.在新的现实条件下,面对新的社会责任,社会工作教育群体要总结经验、真诚反思、开创进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探索中前行1994年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国内社会工作教育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者,同心同德,互相合作,促进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事业发展.在这一宗旨的昭示下,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20年来,社会工作教育群体脚踏实地、团结合作、开拓前进.在教育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境内外同仁的大力帮助下,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较快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要求我们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讨论。从功能论角度看问题,我国的职业性助人活动应该属于社会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此相关的助人系统是由民间依据差序格局原则和由政府依据身份隶属原则实施的助人和互济体系。我们面临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任务,即用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来补充、改造我国的社会工作(助人活动)。在本土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两种社会工作的亲和性,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在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上助人效果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1,(36):25-25
1987年9月 民政部在北京马句举行了社会工作教育论证瓮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当代大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心理问题。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的推行,从学生角度出发,引进、探究了多种理论和方法。社会工作关注的是处于社会不利情景中的弱势群体,在务实方面为社区、学校、个人提供了多样的帮助方法。本文通过探索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以及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系,思考社会工作方法在高等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专业社会工作日渐成为我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化解医患矛盾的重要载体,各地医院体系内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探索也在逐步推展,但医务社会工作人才依然十分短缺。如何促进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对于提升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水平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发展转型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对社会工作理论的融合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柴丽萍 《现代交际》2011,(10):19-19
本文首先立足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义,明确了企业社会工作的功能和工作领域。同时,结合深圳市工源社工服务社企业社会工作的实践,介绍了本服务社企业社会工作的经验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从而,证明企业社会工作不但"可能",而且会在深圳发展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应该说,21世纪初期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时期。2008年以来,相关政府部门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颁布了一系列文件,鼓励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合作兴办社会工作实务专业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相关政府部门的号召,成立了如“社会工作师事务所”、“社会工作评估”等一系列实务机构,形成了社会工作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工作教育的“机构化”趋向。这些机构大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政府密切合作,在相关社会工作实务部门展开了系列服务活动,积极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谢启文 《职业时空》2009,5(7):165-16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从起步到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伴随着职业的需求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从其反馈情况对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对人才培养的成就和差距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从毕业生的角度评价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个新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在我国兴起的.其实,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务,并且在社会工作的建制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本土化的初步经验. 最旱将社会工作引进中国的步济时 就我们目前掌握的历史材料来看,最早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模式引入中国的是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美国人步济时(John S.Burgess).他于1912年创办了北京社会实进会,目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基督教的社会服务工作,以改造社会和救治中国.尽管在此之前已有留学归国的朱友渔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讲授相关课程,但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开展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是社会特殊群体,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残疾人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方法,可以确立一种新的残疾人观和工作模式来解决我国残疾人相关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推动残疾人整体事业的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尚处在发展阶段,本文着重从残疾人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分析残疾人社会工作在我国的现状,并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几点残疾人社会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要求我们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讨论.从功能论角度看问题,我国的职业性助人活动应该属于社会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此相关的助人系统是由民间依据差序格局原则和由政府依据身份隶属原则实施的助人和互济体系.我们面临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任务,即用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来补充、改造我国的社会工作(助人活动).在本土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两种社会工作的亲和性,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在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上助人效果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智慧社会与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可以驱动社会工作获得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机遇。积极探索社会工作在智慧社会中可发挥的作用,实现智慧社会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创新,将成为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提出"智慧社会工作"一词来研究智慧社会与社会工作的重叠领域,初步探析智慧社会工作的概念和意义,并就我国发展智慧社会工作的路径作了探索性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