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墨子思想中的博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永生 《东岳论丛》2004,25(1):127-131
《墨子·公输》记载墨子"止楚攻宋"故事,可以视为一个典型的"二人动态博弈"案例。分析这个典型案例,能够了解墨子思想建构的基本方法,即博弈方法。"选择理性"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预设。墨子思想的各个元素通常体现为"应对策略":首先设定具体情势,通过类比等方式,把各种复杂情势转化为可以计算的单位进行比较,然后提供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行动方案,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分析其中利弊,最后确定最优行动方案或者最优策略组合。墨子思想正是建立在策略选择的基础之上,但是墨子博弈方法中存在的悖论却又阻碍了墨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低碳消费是一种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态化消费方式,在低碳消费过程中应遵循适度、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等伦理理念。施行低碳消费是一个长期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此从消费者、企业、政府等方面探讨了低碳消费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3.
墨子宗教观在其思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产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墨子宗教观具有非宗教教义、功利主义色彩的特点。"天志"、"明鬼"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是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外在制约力量,是墨子"兼爱"学说的推动力量,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首先结合墨子兼爱非攻思想,断定"义"字原始形体当为"羛"。这体现了墨子摒弃自我,摒弃武力的兼爱思想;进而结合《墨子》文本,具体分析墨家以何为"不义",以何为"义",以何为"仁"。在综合各家观点基础上,得出结论:墨家之"仁"就是兼爱,墨家之"义"就是天下公利,只有兼相爱,才能交相利。"仁"是"义"的前提和基础,"义"是"仁"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求、环境需要和发展演进的价值自觉。生态培育要求依靠生态性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化创新,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机制、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瓶颈,需要从思想指引、内容厘定、机制建构、环境塑造和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晓芒 《中州学刊》2006,(4):160-163
墨子时代,尚私观念盛行,墨子以他对天志所代表的义利关系的阐述,表达了他的不以私利害天下人民之公利的公私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论辩思想的形成,发展出他的“三表法”式的归纳思维方式与比喻式的推类思维方式,推动了中国古代推类思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墨子、韩非分别属于不同的思想派别,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深入研究会发现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性,某些方面还可以称为传承性.通过对墨子、韩非思想的研究,把墨子、韩非相通的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墨子的"尚同"思想与韩非的君主专制主义;墨子"尚贤"与韩非的"因任而授官"的用人之术;墨子的"法仪"与韩非的"法治".  相似文献   

8.
墨子是中国先秦哲学家,其思想曾与孔子的学说并成为“显学”。在墨子的学说中所蕴含的“即现实即超越”的形上思维思想,构成了有别于西方形而上学思维传统的、具有中国式形上思维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张世敏 《船山学刊》2013,(1):119-122
学术界论及《墨子》时,多认为“节用”是墨子经济思想的核心。如果从《墨子》书中保留下来的异体字来考察其经济思想,可以发现墨子对于社会财富的纯消费确实主张节用;但是作为一名手工业者,墨子的节用主张并不适用于为改进生产工具而进行的投入,也就是说墨子的经济思想有节而不节的一面。显然,从这个角度探讨墨子的经济思想所得出的结论,更加符合墨子作为一名手工业生产者要求改进生产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伦理视角来探索当代消费文明,以反映主客体交互文明为主要立足点,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目标。那么其内涵应包括:传统消费观念与生态伦理理念相融合形成新的消费观,消费实践与生态生活的联系促成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文明化。由此,要推进生态消费文明建设,从消费主体来说,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消费对象来说,应优化消费结构;从消费方式看,应引导生态化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盖立涛 《理论界》2023,(7):1-6+115
墨子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肯定了民的地位,主张民为国本。在看待君民关系时,墨子认为君应当把民放到首位,先民而后君。此外,墨子还提出了“天民”思想,认为天与先王兼爱万民,为政者应当效法天与先王,以民为本。同时他提倡兼爱,主张兼爱万民,为政者要具有爱民之心,还要行利民之政。爱民为仁,爱民发自君主的仁爱之心;利民为义,君主应当探求利民之策。墨子的爱民利民思想,体现了他的民本立场,也体现了墨子思想的人民性。人民的福祉永远是墨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向艳 《船山学刊》2005,(4):103-105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刻的经济价值。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在他的著作中体现出来的政治思想、道德思想和经济思想都具有深刻的德育价值。在当前我们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德育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那么,墨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这是我们有必要研究的问题,也正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辩证思维方式最新阶段的生态化思维,其建构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现代科技背景,尤其是生态科学的勃兴和科学技术的生态学综合这一背景.从哲学思维方式看,整体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边缘优势效应和未来优先原理构成生态化思维基本原理的四大构件.具有这种生态化思维方式的生态人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丁纯 《天府新论》2008,(2):40-42
墨子思想中的"兼爱"、"节用"、"躬行",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的实践观、草根意识等.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是大爱,这种大爱无等级、无差序、万物同一、不分厚薄.提倡"兼爱",即是提倡和谐.勤俭节约是墨家思想中的宝贵资源,节俭是主体开创事业之本.墨子实践其"兼爱"思想,是在躬行,不是空谈.墨子思想对于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兼爱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爱的重要性;节俭是一个尺度,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躬行则需要主体具有务实精神,能够在实践中肩负责任.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和道家思想有互通之处,通过对技艺的描述所得出的某些结论和价值取向也非常接近。但双方在文化背景、生存处境、时代关切,尤其是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思维方式本身就是思想内容的直接体现,相同的结论中蕴涵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思想主旨。双方描述技艺活动中人与物打交道的方式,在技艺中所通达的境界和所获得的领会,以及对技艺者本身生存处境的看法都因思维方式有别而截然不同,比较研究只有揭示"诸路"之同归和"异曲"之同工,才会是有根据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秦汉以后的墨家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以后 ,墨家思想趋于与儒道诸家的融合 ,墨家思想的影响也就通过封建正统思想表现出来。墨家思想的优秀之处及墨子本人的伟大人格不时出现在封建史书典籍中 ,影响着士大夫的价值选择。此外 ,墨家思想的影响也体现在一些著名的儒家“异端”人物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17.
孔孟推崇仁,墨子提倡兼爱,爱是他们共同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追求。与天本论的价值旨趣相一致,孔孟和墨子都请出上天为爱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做辩护,这使爱与天成为儒家和墨家哲学及伦理思想的共同之处。另一方面,孔孟与墨子所讲的爱具有相去天壤的理论意蕴和价值旨趣,在立言宗旨、思想内涵、价值取向、存在方式和行政操作等方面展示出种种差异和对立,体现了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功利主义、维护宗法制度与提倡兼爱平等,以及轻视自然科学与热衷自然科学的不同。如果说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共同点正是两家在先秦成为"显学"的根本原因的话,那么,两家思想的不同点则绝好地解释了秦后儒墨两家相差悬殊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8.
论墨子“以尚贤使能为政”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尚贤使能为政"是墨子政治哲学的核心命题。墨子把"尚贤使能"视为为政之本,并且具体阐释了其必要性和具体办法。墨子的"以尚贤使能为政"与其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并与"天志"、"尚同"、"贵义"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以尚贤使能为政"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圣贤情结和人治理念。  相似文献   

19.
试论墨子的尚贤思想程有为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墨子的社会政治学说以“兼爱”为核心,“尚贤”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其尚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说明这一思想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影响。尚贤思想的主要内容春秋时期的尊贤举贤思想...  相似文献   

20.
原墨     
《文史哲》2017,(6)
墨子影响极大,史料极少,有限史料中孕含着无限的文化信息。史家的态度,诸子的褒贬,使得枯渴史料中的墨子形象渐为丰满。墨之源流,近本于工,远溯于巫。古代国家大事,惟祀与戎,儒以祀为职,墨以戎为业,并为显学。墨家"以戎为业",正是以"工"为其显著标识的,其言行思想表现出典型的技术思维与军事色彩。墨子是由"技"而"道"的集大成者,是官方认可的工师,亦是墨家内部尊崇的"巨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