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师海军 《理论界》2012,(10):126-127
古装影视剧在当下的影视圈非常流行,拥有广大观众,但有些剧作却与基本历史事实相背离。一是对服饰、道具等疏于历史考证,二是专门设计一些无聊情节作为噱头。这不利于影视剧的创作和发展,也与我们正确认识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相悖。  相似文献   

2.
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和宋代的“说话”,以人物为核心来叙述历史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特色,“说话”中的“讲史”是历史纪录的民间形式,也是历史与民间艺术的结合.以二月河历史小说改编的帝王系列历史剧以及以毛泽东等领袖人物为中心的现代革命历史剧继承了这个传统.从历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说话之“讲史”直接导致了历史演义小说的产生,而历史演义小说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就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继承关系.从艺术形式的生存意义上理解,是通俗艺术向主流意识形态文艺靠拢,传统礼乐文化发挥着推动作用.从艺术形式的表现上看,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结构章法、叙事视角、语言风格,都在这个传统的延续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文化观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的历史题材 ,影视剧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繁荣了当前的文艺创作。但是 ,历史影视剧乐道于宫廷斗争和皇权至上并有意无意地张扬权谋文化 ,同样带来了一些社会的负面效应 ,造成当代影视文化的价值迷失。这种表现于历史影视剧中的权谋文化观 ,有具体的呈现样态和产生的背景。“剧以载道”是“历史剧”应肩负的使命 ,历史题材影视剧必须正确解读历史 ,弘扬先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古装历史电视剧是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传播特征对大众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建构产生重大影响。古装历史电视剧若想获得观众的深刻认同,必须把文本的意义层次敞开,满足观众心灵慰藉和精神建设的需求。古装历史电视剧应采用及物化叙事方式增强古代故事的当下性,建构当代文化价值观,以正确的历史观、进步的文化观为指导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影视艺术的普及和繁荣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创导人员自身理论先导作用的虚弱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等原因,导致了创作中反文化、反历史、矫作妄构、丧失历史本真的创作病症大量出现,促使文艺工作者展开积极的反思并寻求对策.历史影视剧创作应做到四个"统一",即唯物史观与文艺创作观的统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历史戏剧化与戏剧历史化的统一,历史宣教与审美悦情的统一,才能对这一病症起到有效的疗救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叶以来,消费主义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从消费物质到消费历史,历史成为一种异化了的消费资源,正日益失去其本真性、庄严性、严肃性.而这突出地表现在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上,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反历史性代替了还原历史性;娱乐性代替了严肃性;商业性代替了宣教性,从而背离了历史题材剧的本质.要走出这种创作误区,应做到三个"相结合":艺术创作与唯物史观相结合;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结合;消遣娱乐与寓教于乐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影视剧注重吸纳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尝试对晚清历史做出新的解读,力图以自身的方式重新构建晚清历史.在晚清历史中,戊戌变法由于涉及国家命运,事件本身曲折多变,疑点重重,所以颇为影视界青睐,不断有反映这一段历史的作品问世,在历史影视剧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历史影视剧对戊戌变法的叙述来看,这些作品对晚清历史的塑造,受到近些年来史学研究成果的较大影响.这种影响,由点到面,由具体成果的借鉴到研究理论的渗透,正在日益深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江西作为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域——红色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等,红色资源积淀深厚,以江西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续开发江西红色资源,将民间传奇与史诗品格嫁接糅合,既高扬主旋律,又迎合大众审美情趣,在隔代对话文本意义重释中振兴影视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9):249-253
江西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是中国红色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社会学视阈中,这类题材影视剧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以剧情片形式介入历史,还原历史的影像,具有主旋律的代言叙事,以影像来支撑历史论点在理论上的可信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信仰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以及革命毅力与革命乐观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该对"世界历史"抱持怀疑态度,甚至更应该去怀疑"全球历史"以及"国家历史",因为这些历史撰写样式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的一元化趋势.而"区域历史"则是更应予关注的一种历史撰写方式,它有着某种与"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背道而驰的趋势;而且区域历史学家们的工作,曾经并且将能够部分地抵制国家或者其代表者所实行的或者建议去实行的集权化.本文对定义区域历史做出了努力,并以美国的查塔努加(Chattanooga)区域历史博物馆为例对区域历史加以阐释,进而对未来的历史撰写表达了一种"让区域历史成为区域历史"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2.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不仅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而且各地区也加大发展科技的力度 ,科技城建设就是一种方式。本文以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二维聚类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省区科技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 ,并分别从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分析了科技的区域集聚现象 ;还对比了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分布状况 ,并分析了其成因 ;在概括区域科技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后 ,就合肥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景华 《兰州学刊》2007,(10):181-184
通过对陶渊明家庭人伦关系的考察,充分揭示以往陶渊明研究中那些习焉不察的情感世界:陶渊明的孤独同其缺乏异性的精神支持有相当关系.陶渊明诗中对古代列女的钦慕显示了他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生长及人的成己均视为一个自然→"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循环发展历程,倡导了一种理与欲、德与福、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活泼充实的、直面生活的伦理。从而恢复了在宋明理学那里遗失的先秦儒学的原初精神。  相似文献   

17.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流派、范式及中国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诸多学术流派,可梳理归纳为均衡和非均衡两种战略范式。从实际经历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始终奉行一种发展战略并以一贯之并非明智之举,也鲜有成功的;相反,依照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合该阶段的战略往往成效显著。就中国而言,过早放弃非均衡发展战略范式并不明智,尽管这一战略实实在在引发了诸多弊端,在国际均衡发展范式压力下显得与世界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还在侵蚀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行带来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一种发展战略范式又简单地选择另一种发展战略范式,而是应该选择一组发展战略范式集合,利用这种发展战略范式的组合实现最佳发展战略成效。  相似文献   

19.
词语的多功能性和多义性是长期语言交际中形成的一个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习者如果不能把握词语复杂的功能和意义关系就不能有效地学习;词典编者不理清这些关系就不能很好地释义.本文从认知语义的演变人手,探讨语词多功能性和多义性形成的机制与词类和义项划分之间的关系,以便词典编者和语言学习者能更有效地进行语词释义和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诸多学者考证和众多辞书记载,英语和法语中的science(科学)源于拉丁语scientia一词,而science是在14世纪进入英语词汇的,其词义几经进化才达到近代的科学的含义.关于science一词的源流,麦克莫里斯的研究十分详尽,他既介绍了各家的探讨,也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他表明,scientia虽然与等价词episteme(认识)有关,但它具有普适知识的含义,而哲学则把普适知识看做是它的本分.在17世纪科学革命前,科学被视为scientia,即它只是以世界为中心的哲学关注的一部分.在科学革命后,它变成主动的活动,变成科学.哲学的、方法论的和语义学的论据支持早期科学的这种特征,这从亚里士多德延伸到13世纪,此时在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的著作中首次出现关于科学的独立的观点.在这里,已经可以瞥见scientia意义的变化,直到17世纪这种变化才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