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黑人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其作品中一直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境况。《白牙》是史密斯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移民的典型范例。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民族、肤色、出生地和宗教信仰增加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建构种族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困难程度。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研究《白牙》,探讨第三世界少数族裔女性移民在西方主流社会的文化身份重建主题,揭示史密斯对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提倡。  相似文献   

2.
基于550份样本数据,对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移民的生存状态做出实证分析,并总结当前移民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分析结果显示:搬迁安置后,移民不仅得到了居住安全的保障,同时家庭生活条件得到了整体改善。但是,生活成本增加、个人与家庭生计艰难是困扰移民的普遍难题。建议政府在旧村复垦、土地利用、生计帮扶、社会保障、村落管理等方面及时跟进服务、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及其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江源生态移民是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产生影响,同时考虑到三江源地区生态战略安全而进行的人口空间转移活动,移民在安置方式上多采取城镇化安置的模式,这种安置模式对移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高他们认知事物和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非牧安置也使得世代以牧为本的移民群体的社会适应异常艰难,需要积极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主义立场解读张洁的<方舟>,可以更清晰地洞察这部作品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描述.<方舟>堪称一部女性生活的艰辛"创业史",小说展示了三位独身知识女性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种种艰难挫折,和她们互相扶持在窘境中不懈努力的历程,让我们看到的是男权意识的深固和女性解放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以西方价值观重新看待中国的革命史,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塑造出富有人性深度的女性形象,她们是在沧桑、厚重的历史中卑微而顽强地生活的一群。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忍受着命运的残酷作弄,表现出女性生存的艰难和身份的卑微。但女性的卑微并不表明她们是生活的弱者,严歌苓同时也写出了女性在巨大的生存困境下表现出的坚忍与顽强。  相似文献   

6.
受1848年淘金热影响,我国华南民众开始移民美国。在二战以前,受排华法长期影响,华人移民在异质文化中艰难生存,教育成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寄托民族感情的重要手段。以语言学习伴随的文化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家庭教育和社区中文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传统文化教育一直维系着华人与祖国的感情联系,强化着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靖远,在裸露着黄土的高山之巅,总会遇到一两个像照片中那样露着甜美微笑的东乡族少年,他们天真可爱,特别是那双独特的大眼睛,总是一眨一眨地盯着外来的访客。他们哪里知道,在这严重缺水的土地上想要生存下来将多么艰难!他们父辈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移民到一千多公里外的有水源的平原地带,他们也将面临移民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逃离与复归:《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移民社区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经典之作,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赢得国际声誉。小说从小女孩的视角书写芒果街的移民生活,尤其是社区中少数族裔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呈现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社区的困境。凭着写作天赋,作家成功走出移民社区的压抑空间,但是她对移民社区的精神复归与书写饱含伦理关怀与责任意识。通过移民社区生活经历的书写,她试图诊断族裔社区的症结,探讨移民社区空间的潜能与空间重构的可能性。这一书写策略为实现移民社区少数族裔女性的空间诉求提供参考方案,也将启示美国其他少数族裔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反抗男权专制后,要思考女性主体如何建构。陈染向以“私人写作”拥有独特的姿态,她对“梦”意象的偏爱,贴切地表现真实与虚幻交合的生存形式,深入女性成长秘密,追问女性貌似精神自由的“成长”的艰难与困惑。陈染的探索充满对女性主体的疑问,昭示女性主体建构的艰难。  相似文献   

10.
陈若曦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优秀的长篇小说《突围》《远见》《二胡》和《纸婚》,通过婚恋与情爱故事探究海外华人女性的精神求索历程。在这类移民小说中,陈若曦塑造了一系列在中西文化冲击融会下艰难成长的华人女性形象,她们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却又置身于美国那种需要独立拼搏的西方文化中,勇敢地放弃父权社会中的爱情与婚姻,选择有尊严的独立生活来抗争,从而达成自强,遂成为她笔下女性形象的鲜明特征。小说中她们从迷茫到自立的成长历程,也是她们在异国生存中的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变化过程。这种身份认同,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进而达到融入异域环境;这种文化认同,源于对西方文化的包容,进而达到接纳,促进了个人自强,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呼唤女性自主精神升华的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以出众的才华、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独有见解,深刻地揭露了旧文化背景下女性艰难的生存困境及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封建礼教的洗脑与束缚,处于集体无意识的奴役状态,加上与男性地位的不平等,她们几乎没有话语权,更没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常常面临生存困境的尴尬,更谈不上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张爱玲的作品让读者了解到了女性陷入生存困境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女性能得到整个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莱辛的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生动呈现了男女两性在性别意识上的尖锐冲突,展现了女性在这种冲突的性别意识之下的艰难生存历程。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从福建移民到香港的小说家,陈娟的创作因其经历和性别的特点而带来了小说创作的别具一格。她以香港的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描写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世界,特别是注意结合香港社会的特点来写,以表现女作家、女移民和本地女性心理状态的差异。在她的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构成了香港社会的一些特殊群体。移民视角始终贯穿在陈娟小说创作的全过程,能见人所未见,感人所未感。陈娟的小说叙事从容,心理描写细腻真切,笔端充满感情,在香港小说界是不可忽略的一家。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群芳亭》中的吴太太是封建社会两个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在宗法男权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她们在家务管理、与家眷的关系以及追求婚姻平等方面存在着异同。将两者作一番比较,能加深对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六六的小说《蜗居》以近似赤裸的写实手法真实再现了身处都市的白领女性的生存困境。以海萍、海藻姐妹二人的生活、情感历程为构架,展现了现代都市女性在经济、工作、婚姻、情感等方面所经受的身心压力。生存的艰难让现代女性感到迷茫困惑,幸福就在前方,而追求的路程依然延伸在女性自强、自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代文学的整体视野对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的变迁史进行了细致考察,在此基础上界定流浪女性形象的特点:情感依附与经济压迫,物欲追求和精神重压,生存至上和情感至上。这既因为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所致,也与现代中国迫切的社会改造主题和艰难多变的历史境遇密切相关。折射出女性在时代思想影响下的进步和变化,也反映出作家对女性生存价值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外籍新娘”嫁入中国,“外籍新娘”出现在许多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学术界使用的“外籍新娘”、“跨国流动人口”、“外籍流动人口”等概念都不能准确描述因婚姻流入中国的外籍女性流而不动的情形。研究者将这类现象视为跨国婚姻或女性的跨国流动,但不能准确分析已经在中国长期定居的跨国婚姻女性人群的移民事实。笔者认为在跨国移民理论框架下认识中国的“外籍新娘”,她们已经具备了“国际移民”定义的基本特征。这些女性像所有移徙到世界任何国家的移民一样,是“跨国移民”。因相关移民法律政策缺失,这些来自亚洲国家的女性婚姻移民一直难以取得合法身份而滞留中国,成为事实上的“非正规移民”,对中国当前的移民政策提出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研究的背景与特点;然后对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女性婚姻移民迁移的态势、原因、婚姻迁移女性的特征以及婚姻迁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女性婚姻移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应加强研究的领域进行了讨论,提出应从社会融合的视角和社会网络的层面对迁入地是大城市的女性婚姻移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铁凝是一位女性写作最纯粹的作家,她善于利用经验,展示历史动荡与时代变化中渴望改变命运的女性人物,关注强势社会生活对弱势个人命运的制约,以及人生困境中个人的抗争与无奈,侧重个人空间被损害后的残缺性,人物真诚坦荡,看重情义,人物悲剧多是命运悲剧。铁凝小说的人物表现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女性生存的真实境况与女性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美国华文文学知名作家中,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本土的文化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方式,在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颠覆,新移民们经历的是“断根”与“植根”的艰难过程。她对此有较深刻的感受与表现,以异质文化中错位意识的传达、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观照方式、具有精神分析特征的人性心理的展露抒写,构成了创作的独特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