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是西域蒙古人融入维吾尔族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经济生活方式由游牧逐步走向居的农业生活,其宗教信仰也由萨满教、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其语言文字也逐渐改变为操察合台语了。由此,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逐渐融入当地的维吾尔族之中,为叶尔羌汗国时期维吾尔族发展为一个近代民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的直接产物.伊儿汗国统治西亚时期(1260~1355),农业出现前后不一的状况.伊儿汗国前期(1260~1295),农业生产极度衰退;伊儿汗国后期(1295~1355),农业经济得到极大恢复和发展.伊儿汗国农业经济的消长,主要是蒙古统治者在西亚统治政策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3.
成吉思汗的遗产──蒙古汗国的父权封建制及其特点和内在矛盾白拉都格其(Bayilduγci)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贵族政权“大蒙古国”,在正式改国号为元之前的阶段,一般被称为蒙古汗国、蒙古帝国。这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制度。体制和仪礼习俗与中原汉地及...  相似文献   

4.
公元第一千年的中叶至后半叶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回鹘人的遗迹是中央亚细亚游牧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回鹘人曾经积极地参加建立与颠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的活动,创建过自己的国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政治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遗迹。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灭亡之后,回鹘人被迫离开自己在蒙古的生存之地,分别迁移到东亚和中央亚细亚邻近各地。原先回鹘汗国的基本游牧民、回鹘的亲族铁勒诸部落迁居吐鲁番之后,还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并且一直存在到13世纪蒙古征服时期。属于公元8至9世纪回鹘汗国时期的各种考古遗迹——古城、堡垒、建筑设施、纪念碑、铭文、印记、墓地等在蒙古和南西伯利亚得以保存下来。蒙古的回鹘文化遗迹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5.
在大蒙古汗国建国初期,基于蒙古社会早期财产权的普遍私有制,大蒙古汗国早期的工商业几乎都是属于私营性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私营工商业经济自由发展的政策与法令;这一时期的有些政策、法令甚至对整个元代的工商业经济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游牧经济对古代蒙古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在蒙古民族经济发展史上起着主导作用。但统一前的蒙古草原诸部由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以后对蒙古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对蒙古汗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蒙古汗国的强盛和蒙古民族的繁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怯薛,又叫护卫军,是蒙古大汗的亲兵。它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御林军。怯薛是大汗用封建特权和赏赐办法培植起来的汗国的中坚力量,怯薛也是蒙古汗国早期的最高政权机构,又是蒙古汗国特殊的高级军官和干部学校,有许多著名的高级军事指挥官和朝臣都出身于怯薛。一、怯薛的产生在蒙古社会里,怯薛军不是成吉思汗创建的,在他之前已产生了怯薛军。约1137年,合不勒罕从金国回来,金国派使者追赶合不勒罕,“他们路上看到合不勒罕同几个那可儿疾驰  相似文献   

8.
公元1247年,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驻守西凉的汗王阔端汗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双方商定了吐蕃全境归属蒙古统治的具体条件,发表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蒙古汗国在吐蕃派官设治,奠定了西藏归于蒙元帝国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耶律楚材是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正处于蒙古统治者凭借武力向中原发展,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却又不很适应的时期。耶律楚材在辅弼朝政期间,将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中原地区的主要经验提供给蒙古统治者加以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得到稳固,加速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过程,是一位对汗国政治颇具影响的历史人物,值得深入探讨。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尔别林先生认为,应当将金帐汗国史同中国蒙元史和伊朗伊儿汗国史作比较研究,如果不以整个蒙古帝国的研究为出发点,那么,对于俄蒙关系的任何阐述都将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的发展看,征服中亚地区的蒙古统治者最终被当地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和同化了。而这种征服和同化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为由蒙古原始宗教向征服地区先进宗教的转化。本文试探讨生活于中亚天山北路、七河流域地区的察合台汗国蒙古统治者的这种文明转化过程。 (一) 自成吉思汗将畏兀儿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分封给察合台后,大致东起别朱八里、西到锡尔河右岸、南自天山北麓、北与窝阔台封地交界的地区,即通常称之为天山北路和七河流域的地区,就成为察合台封地和后来察合台汗国领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察合台汗国的许多统治者都生活在这一地区中。  相似文献   

12.
1236—1241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率蒙古大军征服了乌拉尔以西直至多瑙河的广阔地区。1241年12月,由于窝阔台汗之死引起的继位之争,拔都从中欧撤军东归,1243年,在伏尔加河下游扎营,奠都萨莱,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起先,金帐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到13世纪中叶,别尔哥统治时期,它变为一个独立国家。关于这个国家的疆域,历来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特别是它的西北疆界何在,更是众说纷纭。许多苏联学者认为,金帐汗国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临黑海(包括克里木和高加索),  相似文献   

13.
鞑靼-蒙古征服者十三世纪在罗斯的政策斡罗思人民反对异族统治的斗争罗斯被拔都大军征服之后,归于金帐汗国治下。金帐汗国是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国家,最初首都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拔都(离今阿斯特拉罕不远),后来迁到萨莱-别儿哥(在伏尔加河岸边,比萨莱-拔都更靠上游一些地方)。汗国虽然征服了罗斯,却未能破坏罗斯业已存在的政治秩序①。金帐诸汗竭力将罗斯的政治秩序用来为自己服务。他们清除了那些不可靠的公爵,又在那些被认为是可靠的公爵们  相似文献   

14.
官营工商业制度一直是中原汉地历代封建王朝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经济制度之一。伴随着蒙古统治者平定中原及大蒙古汗国的国家职能和经济制度的变迁,中原的官营工商业制度虽几经周折,但最终被蒙古统治者逐步接受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5.
回纥,又称回鹘①,今新疆维吾尔族与甘肃裕固族的祖先,属于铁勒诸部之一。隋末唐初,与其他铁勒各部散处于今蒙古 高原,西至天山,分别臣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646 年),唐太宗灭亡薛延陀汗国,漠北铁勒诸部开始散乱的各 自发展,回纥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亲近唐朝积极与唐朝交流互信,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漠北铁勒诸部,建立了强大的漠 北回鹘汗国。以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为时间段轴,梳理了回纥与铁勒诸部周旋,逐渐强盛以致为后来取代薛延陀建立强盛的 漠北回鹘汗国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西州回鹘汗国的也都护(idiqut,意思为国王)巴而术阿而忒的斤(Barchuq Arttikin)对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朝觐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阿力麻里古城的形成,是由葛逻禄人的城市发展为蒙古察合台汗国及其后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8.
畏兀儿文化与蒙古汗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建了规模空前的游牧国家——蒙古汗国。自此时起直到公元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北归朔漠,正是蒙古民族广泛吸收外来文化,飞跃发展的历史时期。早在蒙古兴起以前,畏兀儿已在天山南北一带创造出高度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史学界称之为“别失八里——哈刺和卓文明”。蒙古初兴的蒙古汗国时期,从外部输入的主要是畏兀儿文化,这对于蒙古民族的社会发展及其文化素质的提高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本文对此试作探讨,以图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各个民族文化的汇集交融是促成中华民族统一性与不可分割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东察合台汗国是14世纪中亚察合台汗国覆没后,由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在今天山南北各地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在长达300余年的兴亡史中,汗国所辖地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漫长过程,其统治中心也曾发生过几次重要的迁徙。东察合台汗国地域范围的消亡变衍不仅同当时西域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有密切联系,而且对于清以后新疆历史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东察合台汗国,系本文对1347年蒙古察合台汗国覆没以后,由察合台汗后裔在西域诸地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的统称。其前后延续达三个多世纪。穆斯林史料将其称作“蒙兀儿斯坦汗国”,同时代的汉文史籍则作“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以后,历经秃黑鲁帖木儿汗,黑的儿火者、沙米查干、马哈麻、纳黑失只罕、失儿·马哈麻诸汗执政时期。到了公元15世纪歪思汗卒后,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势力渐衰。后迄16世纪中叶,随着东部满速儿汗和西部拉失德汗的先后过世,东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