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3,(3):52-53
正遗产发现地: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麻阳盘瓠祭以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漫水村为核心区域,以锦江河沿岸高村镇、兰里镇、和平溪乡、绿溪口乡、隆家堡乡、江口墟镇、长潭乡、锦和乡、郭公坪乡、尧市乡10个乡镇各村寨为中心区域,辐射麻阳境内所有的村寨。麻阳盘瓠祭多以盘瓠庙为文化活动依托。目前,已经查明的盘瓠庙(民间多称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等,一般不直接称盘瓠庙)及其遗址18处。盘瓠祭起源于远古的盘瓠图腾崇拜和盘瓠神话。麻阳苗族是盘瓠后裔,盘瓠是他们信奉的始祖、崇拜的图腾。麻阳盘瓠祭历经数百年的流传,把祭祀和民间民俗活动融  相似文献   

2.
远古的盘瓠神话、盘瓠崇拜,在我国很多南方民族地区源远流长。当地的多种民俗事象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盘瓠文化,如以盘瓠《神犬》和辛女图腾为祖先的祭拜礼仪,以及关于盘瓠与辛女的传说演变而形成的民俗歌舞以及绘画、雕刻、服饰、神话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远古时期人类社会活动和思想情感的艺术反映。在五彩斑斓的瑶族文化世界中,盘瓠神话以其神奇瑰丽的想象,完整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独特的内涵引起了人们探究的极大兴趣。不仅如此,盘瓠神话对整个瑶族的社会历史,包括民族的形成和巩固、经济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文化习俗都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盘瓠神话不仅在历史上,而且至今仍然对瑶族社会发挥着超现实的作用。 一、盘瓠神话的内容与内涵 盘瓠神话是瑶族的重要神话之一,在各瑶族地区广泛流传。关于它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见于东汉应邵撰写的《风俗通义》,随后,《魏书》、…  相似文献   

4.
盘瓠是南方苗、瑶、畲族所共有的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物。崇拜盘瓠反映了诸民族同源共祖的文化特征。五溪作为苗族先民历史大迁徙中最早的栖身之地和定居之域,是盘瓠神话的滥觞之所。苗族的盘瓠(犬)图腾是先民从事采集和渔猎活动的产物,是原始经济在宗教中的反映。在五溪地区至今仍流传有大量有关盘瓠的原生神话和衍生神话,保存有武山盘瓠洞、辛女岩等上古遗迹和盘瓠庙、辛女祠等物态化的产物,还拥有至今广为传唱的准史诗性的《奶夔玛媾》等古歌。因此,追索和探究苗族的盘瓠崇拜,能较清晰地寻觅到图腾崇拜的演绎轨迹,发掘其文化的多…  相似文献   

5.
南岭绵亘数省,自福建、江西,至湖南、广东、广西。东隔韶州,南通连州,西枕平乐,北接永州,万山环抱,平川千里。这里历来是瑶族聚居之地,现约有瑶民百余万。长期以来,这里的瑶族同胞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盘瓠文化。盘瓠文化是瑶族先祖留下的历史足印,是瑶族先民对民族文明的积累,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建立南岭瑶族盘瓠文化圈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6月,国家民委在京召开了“民族文化座谈会”。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指出:“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丢掉就…  相似文献   

6.
盘瓠神话传说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汉文化影响,五溪苗族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它以浪漫的文学色彩、神秘的宗教仪式以及独特的服饰语言延续着这一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表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7.
盘瓠神话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文化影响,瓦乡人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它以神秘的巫风,独特的地名和服饰延续着这一古老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特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形式.  相似文献   

8.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9.
<正> 流传于苗瑶语族的盘瓠神话是源远流长的神话,它在传承变异中不断积淀着各历史时期的民俗信仰,其内涵层次十分深厚。可以说,盘瓠神话是反映苗族、瑶族和畲族民俗信仰的一幅历史画卷。对这幅画卷的研究还很不够,有些论作虽然提及,但较简单,并有随意不妥之说。本文试对盘瓠神话的民俗信仰作一系统的论述,以求教于专家。葫芦崇拜与盘瓠崇拜刘尧汉先生在《论中国葫芦文化》中说:“盘即葫芦”,又说“盘瓠是葫芦的别称”,文中只有结语,而无论证。我征之于古籍和民俗材料,却无任何“盘即葫芦”、“盘瓠是葫芦的别称”的证据。葫芦和盘瓠是否是同一毫无差异的实体,  相似文献   

10.
以福寿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麻阳长寿文化是在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无障碍的人文环境里积淀和形成的,源于苗乡人民的母文化……盘瓠文化,盘瓠文化是根,长寿文化是枝,二者息息相连,陈陈相因,具有显著的地方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璀璨的明珠,闪烁在三湘大地,辉耀着全中华。  相似文献   

11.
湖南怀化市的盘瓠文化遗存周德麟怀化市地处湖南“五溪蛮夷”的腹地,位于湘、黔、鄂、桂、川水陆交通的中心。这里虽受汉文化的长期包围、影响,但仍能以自己顽强的韧劲,在多元结构的错乱格局中或隐、或显、或粗、或细地保存着盘部文化的遗存。笔者以土生土长、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2.
盘瓠神话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和最久的神话之一,距今已经1800多年的历史。据学者研究,盘瓠神话不仅在我国湘、黔、川、鄂、滇、桂、粤、闽、浙、赣等省的苗、侗、壮、瑶、畲、水等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而且还远涉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等国。目前,苗、畲、瑶三个民族中依然流传着盘瓠神话,并把盘瓠当作祖先敬奉,保留着盘瓠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古代神话史上,盘瓠与盘古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从唐代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盘古即是盘瓠,古瓠一音之转;另一种说法认为盘瓠和盘古是两个不同的实体或是两个不同的传说人物。笔者赞同后说,盘瓠就是盘瓠,盘古就是盘古,二者殊异。现根据历史文献和瑶族的自称、传说、歌谣、祭祀谈点粗浅看法。 (一) 要弄清盘瓠与盘古的区别,首先必须明白他们各自的实质。人们都知道瑶族自古以来崇拜盘瓠。瑶族所崇拜的盘瓠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先从瑶族的自称谈起。盘瑶自称“尤棉”,“尤”是自称,“棉”是汉语“人”的意思,是一个附加词。“尤”  相似文献   

14.
从盘古神话的演变看岭南民族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瓠是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图腾 ,这些民族普遍流传着盘瓠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传承中不断发生变异 ,有的融进其他民族的文化 ,有的与本民族文化结合产生新的神话和传说 ,汉族文人在记录神话、传说时往往融入汉民族的文化内容 ,再流传出去 ,这些神话便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从神话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到岭南民族分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幸于1982年和1986年两次到畲族地区调查。亲身的体验,使我深感畲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又不能不提出疑问,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畲族这个少数民族是怎样在汉族千百年来经济文化的包围之中保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一、盘瓠传说及其与畲族文化的关系凡是想要了解畲族及她的历史和文的化,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盘瓠传说。盘瓠传说在我国很多史籍中都有记载,现流传的较完整的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南蛮传》。从东汉到现在经过了一千多年,盘瓠传  相似文献   

16.
抓住民族特色大作文章怀化是湖南的西大门,处于湘、鄂、渝、黔、桂5省(市、区)结合部,世居着侗、苗、瑶、土家族等3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480万人口的34%,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的区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8%,特别是侗、苗民族特色非常浓厚。巫傩文化、盘瓠文化、梅山文化、鼓楼文化等源远流长。通道丹霞地貌风景区,黔城古镇、芷江受降坊、沅陵龙兴讲寺、麻阳苗族现代民间绘画等享誉国内外。为迎接西部大开发,怀化注重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启动中国侗文化城,傩文化、盘瓠文化、辰河戏创作研究等民族特色基地建设。兴建…  相似文献   

17.
龙是农耕文化的象征.龙是华夏各民族共拥的图腾.在中华龙文化大系统中,各民族的分系统的文化现象千差万别.究其原因,主要根源在于龙观念产生的异源.苗族的"龙"以及由龙而构成的"龙文化"源于什么呢?一、盘瓠崇拜:苗族龙文化之源苗族的龙和龙文化主要源于盘瓠崇拜.盘瓠是苗瑶语族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男性始祖神.这在《后汉书·南蛮传》中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8.
畲族"盘瓠"形象的民俗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瓠是图腾形象,是畲族盘瓠传说中的主人公.在传承的过程中,盘瓠形象不断变形,这是畲族民俗文化发生变异的结果.运用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对盘瓠形象作了历史的回溯、民俗事象的引证,并对盘瓠形象的变形作了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盘瓠传说的源流 ,盘瓠与盘古的关系 ,盘瓠传说内容之真实可考性及盘瓠与瑶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盘瓠,史籍多记为畜犬或畜狗,史学界往往以此认为瑶族盘瓠崇拜就是犬图腾崇拜。而瑶族的民间资料却把盘瓠视为龙犬,瑶族人民则称盘瓠为始祖盘王。显然这二者不属犬图腾崇拜范畴,而是分别属于灵物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范畴。由此可见,瑶族的盘瓠崇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现试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