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孙中山的和平思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主要体现在:积极主办纪念活动、学术会议,加强海内外学术界之间的交流;相当数量的论文和相关的研究著作发表;以及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增强.展望未来,孙中山和平思想研究仍有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的空间:首先,积极开展与同一大时代的革命家、思想家的横向比较;其次,深入反思其缺陷和失误;再次,加大挖掘其世界意义的力度;最后,努力回归阅读与研究孙中山著述原创文本.  相似文献   

2.
和平主义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传统,也是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资源。孙中山的和平主义根植于中国文明的和平传统,它熔儒、道、墨、佛和平传统与现代人道主义、世界主义于一炉,形成了一套具有前瞻性和普世性的国际关系伦理。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冲突和战争威胁,孙中山的和平主义正愈益彰显其思想价值。这种"王道的民族主义"承袭了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伟大遗产,与西方"权力的民族主义"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王道文化"、"世界大同"思想所揭示的"互助"与"和平"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所在,其"济弱扶倾"的政治观念是促进国际社会和谐的指导方针。孔子提出并得到孙中山大力弘扬的"天下为公"的命题目前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所体现的是人类的普同性愿望。王道文化是"济弱扶倾"的本质,世界大同是"济弱扶倾"的目的。孙中山强调人类社会的互助、合作与服务情操,其追求世界大同的精神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美德。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晚年的和平思想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兴樑 《文史哲》2001,7(5):113-119
孙中山晚年为实现和平救国救世的理想 ,提出了两大思想主张 :一是以和平手段收革命之功 ,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事 ,使武力变为国民之武力 ,铲除帝国主义与军阀相勾结的土壤 ,以便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进而建设新国家 ;二是以中国的王道文化为基础 ,以民族主义为依归 ,联合一切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对列强的侵略压迫 ,谋求各民族的独立解放 ,进而实现亚洲乃至世界的持久和平。这些和平思想主张 ,不仅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他在政治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之一 ,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文靖  邵雍 《北方论丛》2021,(6):132-139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的伟人,其实业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甲午战争的失败,亡国亡种的危机,促使孙中山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提出发展实业的设想.《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实业思想的集中体现,包含了面向世界全面开放的思想、敢闯新路的精神、从国情出发的务实态度、关心民众疾苦的为民情怀,对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梦"重要思想是孙中山"振兴中华"理想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化发展"是贯穿孙中山一生的理想与信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孙中山即用英文撰写《实业计划》,正式提出这一主张。《实业计划》的英文书名为"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译作"中国国际化发展"或"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可能更为合适。这部著作与其说是一部严谨、细密、科学并具有高度可行性的全国工业、交通规划,不如说是孙中山对于未来中国国际化发展的宏观设想。《实业计划》是近代以来最早、最完整、最系统提出运用西方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帮助中国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中国的战略。然而,这一理想在孙中山的有生之年并未能够实现,这是因为他在晚年面临着极其错综诡谲的国际国内形势。孙中山希望向英美寻求资金支持,以和平、渐进、开放的方式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却屡遭挫折。面对困境,他外争主权、内争政权,选择向苏联寻求军事援助,力争完成国家统一。孙中山逝世后,"国际共同发展中国"的思想长期未得到充分重视,国人对《实业计划》的解读亦常常忽略其国际化发展的理念。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这一思想的价值被重新发掘,并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与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7.
黄明同教授从事孙中山思想研究多年,已有论著多种,面对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她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另辟蹊径,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扣"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脉搏,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并梳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阐发其当代价值,以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用。黄明同教授著作《孙中山建设  相似文献   

8.
刘增合 《文史哲》2001,(4):115-116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76周年之际,由日本创价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21年 3月 11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近百名来自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孙中山的思想观念。人物与事件和国际关系与外交等重大课题展开严肃而又热烈的讨论。兹将会议研讨观点略作概述。 和平与战争交叠更替,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历史发展的行程,也给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注入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孙中山与世界和平问题成为会议关注的主要议题。林…  相似文献   

9.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07,30(12):33-37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准确而深刻地解读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外交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列宁的"和平外交"发展观进行了阐述即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思想的前提与基础;和平共处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在主线;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是"和平外交"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0.
吴磊 《理论界》2013,(6):149-154
一国的外交战略与其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对中国来说,儒家文化不仅塑造其内在气质,也影响其外在行为。"贵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之一,在规范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与对外交往方面是为"礼"之所用的重要原则和工具。"贵和"具有"和谐"的境界追求与"恰到好处"行为准则下的复合内涵,是一种中国式的"审慎"。理解此含义的重要性在于,较之一般意义上将"贵和"思想与中国的和平倾向相联系,它具有更深刻的外交战略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这种价值和意义在西汉与匈奴的百年和战中已有体现,而在当前时代,我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和具体实践也与其直接相通,"贵和"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彰显。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霁 《甘肃社会科学》2002,1(2):103-105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是他的精神遗产中的瑰宝。孙中山认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必要前提 ;国家统一最好采用和平方式 ;国家统一应是全面的统一 ,民族统一是基础 ;中国统一后的国家结构形式不能照搬美国的联邦制模式 ;国家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军阀和帝国主义 ;国家统一的潮流是阻挡不住的。研究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革命精神 ,对于推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探讨了孙中山民族思想构建与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一阶段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其次探讨了关于孙中山民族思想中的一些发展与理论创新问题,认为,孙中山对"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大同世界"的和谐思想都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最后,考察和剖析了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苏俄与共产国际的影响,是孙中山晚年重视舆论宣传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因素之一,此为孙中山亲口承认.十月革命后,苏俄宣传理论不断完善,为其"移植理论"提供可能.苏俄、共产国际主要通过派往中国的代表来影响孙中山."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更是面受教益.孙中山在舆论宣传思想与实践上的努力最终得到共产国际的赞可.  相似文献   

14.
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包括重视民生、发展实业、贫富均等和"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四方面的内容.就这四方面的内容来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任何把它们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内容单独提取出采,说成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做法,都不符合孙中山思想的发展逻辑.孙中山虽然是在19世纪末、尤其是在20世纪的一二十年代提出、发展和完善他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系的,距今已有八九十年甚至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历史,但"民生主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过时,在当代仍然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忠德思想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方面,是对中国传统忠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孙中山所认为的"忠"不是传统社会对国君一个人的忠,而是忠于国家、人民与事业。国民具备优良的道德才能创造良好国家。结合孙中山对忠德内涵的阐发,在当代时代,公民应该忠于国家,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忠于事业,培养浓厚的敬业精神;忠诚待人,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汪澎 《学术探索》2012,(7):123-125
苏联解体后解密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孙中山的农民土地思想,是研究孙中山农民土地思想的重要视角。档案显示:孙中山晚年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础,但农民尚没有很好的组织和力量,难以对抗地主民团。孙中山也完全不同意共产国际提出的"分配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激进土地革命政策,而是坚持以税收和赎买来消除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中的不公正现象。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带有国际主义倾向;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但他又带有和平主义倾向,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所以,他坚持对友好邻邦“益增睦谊”的原则,主张扶持弱小民族,抵抗世界列强。他强调用中国固有的道德、和平作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孙中山将其一生奉献给世界和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兴樑 《文史哲》2002,1(5):151-157
孙中山在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的 2 0世纪初 ,始终将谋求祖国的统一作为头等大事。他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 ,含有统一的趋势、性质、内涵与方式等内容 ,强调并坚信祖国必须统一和一定能够统一。他在统一的实践方面 ,采取了战与和结合进行的战略 ,先后几次进行北伐战争与开展和平奋斗 ,力图再造统一民国以建设富强国家。爱国主义和振兴中华 ,构成其统一思想实践的内核与实质。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这份政治遗产 ,并发展与超越了其统一思想实践 ,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  相似文献   

19.
李昌庚 《兰州学刊》2007,5(8):127-130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吸收西方国家政治文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时特定国情而提出的,尽管有些不足,但仍存在许多理性的价值。虽然"权能区分"理论、五权宪法和"以党治国"思想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及其立宪政体。文章指出必须从如同孙中山所言的基于中国国情的"过渡时期",从孙中山思想的本意来评价其民主宪政思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孙中山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法律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法律思想是批判他继承了孙中山法律思想中有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通过对二者的立法思想、宪法思想和刑法思想的比较,具体体现了孙中山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相近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