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这几天,是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项颁布的日子,也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和作家收获的季节.眼睁睁地看着物理奖、化学奖又一次被他国科学家捧走,虽然文学奖推迟揭晓,但已与中国作家仍然无缘却是笃定的.别人丰收,我们连年"欠产",再阿Q的国度,心里也会酸溜溜的,何况是极要面子的中国?所以,诺贝尔开奖之日,也就是我们反思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 ,至今已过去了一百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颁发 ,至今也经历了30多年 ,但无论是诺贝尔科学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都与我们中国人无缘。有人把它归咎于诺贝尔奖评奖中的偏见 ,尤其是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不可否认 ,评奖的确有偏见 ,例如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很少被授予诺贝尔奖 ,这里显然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但是 ,在中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从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恐怕不能咎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吧。我认为 ,中国科学家未能获得诺贝尔奖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撰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于中国古代道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自称为“名誉道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日本著名科学家汤川秀树,在反思自...  相似文献   

4.
一个世纪以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把无畏的求真精神与坚定的理想主义融入自己的作品,成功实现两者和谐结合。探求诺贝尔文学这种创作方法的共性,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弘 《南方论刊》2010,(6):91-92
《惨败》是2002年诺贝尔获奖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无命运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嵌套结构、碎片化叙述和戏仿等叙事技巧的应用,使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元小说性。  相似文献   

6.
陈思和 《学术月刊》2013,(1):105-112
中国作家莫言在其被称为诺贝尔讲演的《讲故事的人》一文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及制度与个人的种种问题。文章由一系列故事组成,其第一部分的主题是母亲,里面的五个故事,揭示出莫言的作家人格,是在母亲给以的向上(向善)的血缘力量与现实影响中向下堕落的人性力量的持久较量之中成就的。第二部分则表现了莫言创作所代表的理想倾向,乃是有异于诺贝尔文学"正统"的来自生命本原和民间大地的理想,它延续了拉伯雷、左拉、马尔克斯等一系列优秀作家的传统,亦为中国作家的生存智慧和岗位意识所决定。第三部分的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人如何求真、求善、求美,体现了莫言对于个人与集体、个人的价值和宗教的思考,是一种自我"故事"与道德担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透视中国当代文学的"诺贝尔情结"入手,考察了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当代文学进程的多重影响.中国本土作家之所以无法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视野,学术界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欧洲文化中心主义,政治偏见,语言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反思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以独立意志和批判精神为核心的理想主义的缺失,原创性的匮乏,作家人格的内在障碍所导致的艺术生命的短暂.本文认为,难以独立的艺术标准、排座次的等级意识、兼顾各方利益的平衡游戏,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评奖实践亟待解决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8.
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和谐互动,本文作以简要阐述。 1.和谐愉悦中培养学生音乐实践的创造能力。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隶文认为:“创造精神是很重要的,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创造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  相似文献   

9.
世人皆知,艾尔弗雷德·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功成名就之时,他的哥哥坚持要他写自传,让世人了解他的荣誉和成就。他不得已写了一个《诺贝尔自传提纲》,其内容是:“主要优点:平素清白,从不牵累别人;主要缺点:未娶、无家室,易发脾气,消化不佳;最大罪恶:不向财神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10.
吕赫若是目前被海峡两岸文学界共同重新发掘和发现出来的一位特殊的台湾作家。今天我们应该将他还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台湾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左翼作家,并将其作品定位为海峡两岸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重要代表之一。吕赫若作品的全面翻译介绍,改变了台湾现代文学史的最高成就状态,也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序列。特别是在同属中国左翼作家范畴中,吕赫若的文学史地位应当是相当重要的,他与当时的大陆作家蒋光慈一起,可以分别堪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英语小说中对“中国”的认知 ,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华人地位的改变以及作家个人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特定历史时期及个体的层面呈现出不同态势 ,但希望有一个强盛统一 ,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站在华人身后却是不同时期华裔作家在不同文本的共同表达。八、九十年代后 ,华裔英语小说中的“中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写作资源 ,成为华裔作家区别于非华裔作家的一块独特的想象空间。华裔写作的“中国形象”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华人对中国认同上所发生的种种衍变 ,也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反观自己的镜象  相似文献   

12.
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结缘,已有三十多年。马尔克斯在中国的传播接受离不开译介出版,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语境与中国文学的现实诉求。马尔克斯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使中国作家、中国文学获益良多,也带来影响的焦虑及同质化创作的隐忧。今天,马尔克斯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文学精神依然是我们的财富,考察马尔克斯的中国传播,思考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的因缘结果,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文艺得到蓬勃发展,文艺创作也相应繁荣,涌现出了大批新人新作;中年作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走向成熟;不少老作家青春焕发,推出了不少佳作。然而客观实际,也是不能忽视的,当前有诸多关于文艺创作的理论问题值得思考,现提出来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一、在文艺创作中,必须突出时代主旋律。 我们任何一个作家、艺术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是具有  相似文献   

14.
宋剑华 《云梦学刊》2002,23(4):48-53
“左联”时期的文学运动,它的本质意义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启蒙运动。“左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革命学说,左翼作家描写了如火如茶的阶级斗争场面,这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早已成为了定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左翼革命作家基本上都是游离于中国现代政治革命的具体实践之外,他们所倡导的新型价值观,也只是一种流行于知识分子阶层的理论观念,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精英意识。因此,它的历史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学辉煌.通常是以文学大师来命名和改写的。人们讲起英国文学、法国文学,首先就会想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多么希望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民族文学也走向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曾寄希望于培养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大作家,产生举世公认的、能够划开一个世纪的文学巨著。也许是人们的期望过高了,难以兑现。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交,不知这种期待还有多少距离?改革开放,中国作家成才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时代给作家施展宏图提供了那种可能,但还不是现实。现实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作家艺术人格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人格,作为作家在其艺术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总体精神风貌,对于作家来说,如同生命一样宝贵。中国是一个伦理大国,有“礼义之邦”的美称,对作家艺术人格的建构及其品位,是极为重视的。如果我们较为宏观地透视一下中国古代作家各类艺术人格的建构过程,便会发现它有着如下的一个运动序列:  相似文献   

17.
长寿五要素     
田野 《家庭科技》2010,(7):31-31
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平均寿命高达77.2岁,比仅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平均寿命高1.4岁。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们总结出几把延缓人类衰老的“钥匙”.帮你开启长寿大门。  相似文献   

18.
蔡长青 《江淮论坛》2013,(2):171-175
中国现代作家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先后有三种主导因素对现代作家的评价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别是文化权威、政治权威和市场权威。由于主导因素的变迁,中国现代作家的评价机制也随之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关于评价机制的主导因素及其演变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现代作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定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人和作家的国家.然而,遗憾的是,中国本土作家至今仍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在中国的文学界,一种"诺贝尔奖情结"与"诺贝尔奖情绪"的长期并存,形成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这些问题颇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近读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自传,感受颇深。整个自传只有六句话,其中,“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最令人深思和回味。“不要被人活埋”,乍看,令人费解,细细推敲,实质上是要提防被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捧杀”。在诺贝尔看来,一个人事业有成后,就必然有一些人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吹、捧、拍和献媚。倘若不慎,居功自傲、固步自封或利令智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活埋”了自己或被别人“活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