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景福  药劲松 《民族学刊》2022,13(6):37-45, 142
草原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元功能价值,草原牧区发展对我国的食物链与生态链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被誉为“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其草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草原生态优先,低碳、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文化活化等。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索其发展的多维路径,包括保护修复草原资源,努力塑造中国草原风光第一品牌、“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以“游牧文化”摇篮、“蒙古长调”之乡和“巴尔虎”民族文化旅游标志拓展草原牧区文化体验游,以“草原旅游+”构建起由有形、有边的第一产业产出,向无形、无边的多业产出延伸的牧区全产业链,推动草原旅游成为第三产业龙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增长极,以及持续完善和提升草原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地为主要载体的家畜生产体系,是草原牧区的传统产业和主体产业。大力发展苹地畜牧业对促进草原牧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者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通辽市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实现通辽市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草原和马作为草原民族的文化象征,常常以自然意象出现在草原民族题材电影中,形成了草原民族题材电影中具有特色的草原和马文化.主要探讨作为意象,草原在影片中采用的常见的叙事手法以及马在影片中体现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阿克塞县实现城镇化模式的调查资料为背景 ,探讨了草原牧区城镇化的必要性、城镇化的模式、城镇化的意义以及实施城镇化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认为 ,牧业自然村的“解体” ,是草原牧区“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是草原牧区必须实现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草原牧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5.
阿如那 《民族论坛》2013,(3X):80-82
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内,成功描写草原人民新生活的第一人。他的民族身份、他丰富的人生经历,都对他所创作的草原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其作品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内,成功描写草原人民新生活的第一人。他的民族身份、他丰富的人生经历,都对他所创作的草原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其作品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部草原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边疆牧区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标志我国草原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关于草原建设和牧区经济,我们在建国初期就制定了“以牧为主”的发展方针和“保护草原”的政策,但一直没有一部完备的草原法规。长期以来,由于“以粮为纲”、“向草原要粮”等“左”的思想影响以及十年动乱,人们不重视草原建设,没有法制观念,对草原恣意乱垦滥牧,只利用不建设,造成生态失调,风沙肆虐,虫鼠横行,退化、碱化、沙化现象十分严重,牧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制定出一整套法律,以法制手段保护草原,加强草原建设,这是十分必要的。这部草原法,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8.
问:什么是草原法? 答:草原法是指有关草原(包括草山、草坡、草地)管理的法律,一般包括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草原的保护、草原的合理利用、草原的建设及草原管理机构等方面的制度、权利、义务和奖罚等。它用法律形式体现了党和国家关于草原管理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反映了国家和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因而是全体公民所必须遵守的。问:我国草原资源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9.
草原蘑菇     
草原蘑菇,是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人民的上品山珍,美味佳肴.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铁、磷、钾、钙、赖氨酸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草原蘑菇的品种有白蘑、香杏蘑、黑蘑、鸡爪蘑、珍珠蘑等.其中,白蘑以肉质柔滑鲜嫩、气味浓郁幽长、汤汁醇厚味美,而被草原牧民誉为"素中之荤";珍珠蘑又最为名贵,有"口蘑之珍"的美誉.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名菜:"烧南北"、"雏鸡香菇"、"蘑菇奶油汤"等,就是以品种繁多的草原蘑菇为主料烹饪的.常食草原  相似文献   

10.
40年前,在我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之后,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的内蒙古文学也就逐渐为世人所熟知了。至今,人们犹会记起《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草原民兵》、《春到草原》、《幸福和友谊》、《心与乳》、《金鹰》等五十年代传诵全国的作品。至于后来已故的文学大师茅盾亲自为玛拉沁夫的小说集《花的草原》和敖德斯尔的小说集《遥远的戈壁》写读书札记给予肯定和剖析,更是我国文坛上民族团结的佳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清崇德二年蒙古文档案澄清了清代史籍中有关"外藩蒙古十三旗"的说法,解决了清初在内蒙古设旗和朝贡方面的一个疑难问题.指出了<旧满洲档>在记载清初蒙古牛录和户数上的错误和蒙古文档案的价值,还附带讨论了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旗不在"外藩蒙古十三旗"内和"外藩二十七旗"及"外藩四十九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 ,黑龙江省蒙古族按其语言使用状况 ,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 ,以蒙语为主 ,兼用汉语 ;第二种类型 ,以汉语为主 ,兼用蒙语 ;第三种类型 ,完全使用汉语。蒙古族语言作为蒙古族文化的载体 ,应继续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蒙古民族具有千年的文字史 ,遗留下来了极其丰富的古籍文献 ,怎样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财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简要介绍《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简称《总目》)的编撰历程入手重点论述了《总目》的出版对开发利用蒙古文古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能否搞好蒙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是关系到蒙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大问题。辽宁省蒙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格局 ,由它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引发了我们关于蒙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因此 ,在使用新教材 (东北三省协编的蒙语文教材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要树立适合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以新的观念去研究 ,对蒙语文教学中涉及的语音、语法、词汇、写作教学都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具体操作时 ,需做到四个转变 ,即由“教什么”转到更多地“练什么” ;由注重“分析”转到更多地去“朗读” ;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同时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由注重“汉语思维”转到注重“蒙古思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蒙古族妇女的服饰文化 ,认为黑龙江省蒙古族妇女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反映了黑龙江省蒙古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认为应从转变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现代化管理等方面加快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奶业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介绍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奶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基本经验 ,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山东鄄城蒙古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相似文献   

19.
白草 《回族研究》2002,(3):50-56
张承志的学术路子非常广阔,先后投身于考古学、蒙古史、中亚探查、回族与伊斯兰等分野,尤在“后《心灵史》”阶段,他用具有个人风格的文学散文、学术论文及学术随笔等文体,将学术与人生结合起来。本文尝试从北方民族史及文化研究、回族与伊斯兰研究、考古学及古代交通史、学术思想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张承志的学术思想作一大略的述评,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及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肇源县义顺、浩德、超等三个蒙古族乡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