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全面调查和整理韩国朝鲜时代的《尔雅》研究文献,考察和讨论了其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朝鲜时代《尔雅》研究受清代小学考证学风及本国"实学"思想影响,主要集中在18世纪中期以后。文章试图通过评介朝鲜学者《尔雅》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勾勒出朝鲜时代《尔雅》研究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2.
学者对《毛传》与《尔雅》的关系多有论述,或以为《毛传》本《尔雅》而作,或以为《尔雅》本《毛传》而成,或以为《毛传》《尔雅》各有所本。实际,三说皆各有所得,亦各有所失,并没有揭示出《毛传》与《尔雅》之间的复杂关系。《毛传》《尔雅》训释有同有异,固然有材料来源同异的原因,但从二者很高的训释相同率、训释连词句也相同、材料选择的趋同性等方面看,毛公为《传》时参考过《尔雅》。并且二者成书之后都经后人的增益,因而续补《尔雅》者采《毛传》与增益《毛传》者采《尔雅》的情况并存。至于《毛传》《尔雅》训释的歧异,除了材料来源不同外,训释方式不同、传抄致误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尔雅》之学除了对《尔雅》本身的研究外,一条重要的支脉就是广续《尔雅》之作。所谓广续,是指在《尔雅》之后仿其体例和内容又加以增广。今天所见最早的广续之作是《小尔雅》。该书名目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但亡佚不传。今存《小尔雅》是从《孔丛子》...  相似文献   

4.
邢的《尔雅义疏》广泛吸取了郭璞及汉魏注家的研究成果,发扬有唐一代正义类训诂著作的优良传统,在声义相通的认识、同义词的辨析、多义词的探究、虚词的阐释,重言词的区分,本义与引申义及假借义的认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后世的《尔雅》研究及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尔雅义疏》是《尔雅》研究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李凤兰 《兰州学刊》2008,(3):198-20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纂的具有百科性质的书目,其采取了以义类聚的编排方式,重在对词义的实际使用状态进行诠释,是对语义场理论的不自觉的实践与运用。要深入了解《尔雅》全书的价值.必须研究这些义位形成的系统,即《尔雅》全篇的语义场。文章借鉴现代语义场理论,以《尔雅·释地》为例来分析其语义系统,以探求《尔雅》语义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书。书名《尔雅》,汉刘熙《释名》的解释是:“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宋邢昺《尔雅疏》说:“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我们认为《尔雅》的“雅”,同于《论语·述而》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雅言”。“雅言”就是“正言”,也就是当时较为标准和通行的  相似文献   

7.
《尔雅》在训释古语时兼及了一些当时的方言词和其他民族语言比如台语的词。《尔雅》中的汉台语“关系词”实质上是台语底层词。根据在对语言底层形成过程个案的追踪观察中得出的结论,考求《尔雅》中的台语底层词。  相似文献   

8.
雅学史论纲(上)申小龙(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200433)自汉代《尔雅》问世之后,以《尔雅》的语义研究为范式的著作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形成了一个壮观的雅学源流。其中有校勘辑佚、注释疏证、考证名物、阐说新义、研究条例、编制索引、专著提要等等。这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训诂学历史研究中理论开拓的不足,本文就纪元前后的两汉训诂著作,如《尔雅》、《方言》、《释名》、毛郑传注训诂等的理论贡献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尔雅》“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个单元中收录了大量的动物专名.这些词语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思维类化,并借助语言外显的结果,因此我们在研究《尔雅》动物名词时,应该注意当时人们是如何将客观对象的物与主体意识中的感觉形象联系起来,并通过现存语言世界得以呈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尔雅》中动物名词,揭示隐含于其中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直观具象思维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字词尤可称为文化的密码,诚如美国人类学家普洛格和贝茨所说:“把对语言的分析当作一面文化的镜子,主要集中于词汇”。对字词进行训释,在某种程度上无异就是对它们的文化底蕴进行解码。我国汉代出现的字词训释之书《尔雅》、《说文》、《释名》,分别以义训、形训、声训三种不同方式解说字词,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资料宝库。而《释名》一书以其涉及范围的广泛和训释方式的独特,较之《尔雅》《说文》,在文化研究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代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神话学家。他虽然活了不到五十岁,但其文化成就却是多方面的。郭璞一生的著述很多。《晋书·郭璞传》说:“璞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仓》、《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十万。到了唐代,魏征等修撰《隋书》,《经籍志》里仍著录有:《尔雅注》五卷,《尔雅音》二卷,《尔  相似文献   

13.
杨薇 《江汉论坛》2005,(6):139-142
一种学科的形成,往往有赖于本学科长期的实践,以及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该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文献是记录一个学科的实践、方法和理论的载体,特别是关涉到某一学科的系列文献,更能清晰地展示一个学科由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文献是某一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实践者,又是对具体实践进行总结的完成者。《尔雅》注本文献在《尔雅》的传承过程中,针对《尔雅》这部典籍的文词、体例、旧注等方面进行解释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文献系列。训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根据书面语的实际材料,随文逐字作出具体的语义分析;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如果将历代《尔雅》注本文献串起来,会发现它们不仅呈现了一部《尔雅》文献的流传史,而且还粗略地勾画了训诂学学科的形成历史。  相似文献   

14.
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的文字。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有的研究字义训诂如《尔雅》,有的研究字形、字义如《说文解字》。在西汉以前,可以说还没有语音方面的研究。但是,字音、字形和字义是不可分割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交际交  相似文献   

15.
《逸周书》原名《周书》,作者不详.《逸周书》之名,一般认为始于晋代.郝建樑、班书阁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续》(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认为"《逸周书》之名,始于晋郭璞《尔雅注》";苏渊雷在《读史举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也说:"郭璞《尔雅注》始定名为《逸周书》",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题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亦同:"《逸周书》之名是从晋  相似文献   

16.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训诂专书,它是我国最早的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训诂材料,保存了大量的古字古义,仅它给词分类这一点,就比西方早100多年。《尔雅》对后世的训诂学也有很大影响,在古汉语和汉语史研究上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谢美英 《殷都学刊》2007,(4):137-141
《尔雅·释亲》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亲属关系的专著和"总表",收集了反映古代家族关系的亲属称谓100个,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亲属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不揣谫陋,拟从亲属关系分类及所释词范围特点、亲属称谓词的释义体例、特殊词的细论三个方面探讨《尔雅·释亲》凸显出的当时妇女地位:以"男性本位"为主导,为人母者地位最高,为人妻(妾)者地位最低,为人女者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单字“欇”与迭字“欇欇”应有别;“欇”与“(聶木)”形略异而实为一字。“欇”字单用,指虎櫐,即紫藤。详见《尔雅·释木》及清郝懿行《义疏》。这里不必细说。又,《尔雅·释木》说:“枫,欇欇?薄端滴摹吩蛟?“枫,木也。厚叶,弱枝,善摇。一名(聶木)。”二书说法有些不同:一,前者为迭字,后者为单字;二,前者意符在左,后者在下。”清钮树玉说:《说文系传》作“一名欇”,《韵会》重一欇字,盖本《尔雅·释木》  相似文献   

19.
所言黔学,是与徽学、湘学、蜀学等具有同类学科命名与相似内涵界定的学术分野。具体而言,黔学是指从古典到现代发生于黔地由学术活动而形成的学术成果与学术研究之总称。犍为舍人的《尔雅注》,是现存《尔雅》最早的注释文本,受到后代学者的高度赞誉,堪称黔学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20.
杨钊 《江汉论坛》2012,(2):101-104
《异鱼图赞》为杨慎考订博物之名著。图赞作为一种文体,在内容上上承万震《南州异物志》、沈怀远《南越志》的博物,义兼美恶,寓道于器,对明代鄙陋学风展开批评;而体制效郭璞、张骏之赞体。上承《尔雅》,因图而立赞、"前赞后题","赞"为精整的四言韵文,在"题"中多引典籍加以解释说明,而内容上突出异鱼之独特性,写作中"或述其成制,或演以新文",语言质朴、雅驯,文风古隽,在文体上是对郭璞《山海经图赞》、《尔雅图赞》,张骏《山海经图赞》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