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007年,股市空前高涨和流动性过剩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中国股市高位波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于股市繁荣具有助推作用,宏观经济景气是中国股市"走牛"的实体保证,居民储蓄已经成为股市波动的风向标,而股市与房市由于资金密集的特性一起承担起过剩流动性分流的主渠道.得出的最基本结论:流动性过剩和股市高涨的大背景,给做强、做大以股市为中心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量法和价格法进行分析可知,我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属于结构性过剩,针对这种过剩,除了在财政货币和经济转型方面采取措施外,还应在分流流动性、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外汇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流动性对提高股票收益率,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股票收益率与经济增长对 股市流动性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将经济增长、股票收益率和股市流动性同时纳入TVP-SV-SVAR 分析 框架中,从时变视角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股票收益率是股市流动性和经济增长的 单向Granger 因果关系,股市流动性对股票收益率具有较强的时滞效应且时变性非常显著,经济增长对股 市流动性的冲击效应呈现“勺子”形态,而股市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呈现“山谷”形态,不同时点 的股市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和时变性。据此,建议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完 善股票市场制度、建立风险对冲机制等方面保持股市充足的流动性,以提高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流动性过剩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宏观经济的常态.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应从抑制流动性转向如何有效利用过剩的流动性,以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为契机,加速股市扩容,保障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不仅符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导方向,而且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将进入中低速的增长,增长动力略显不足,其重要原因在于在社会资金结构中流入实体经济发展的流动性严重不足,这与中国长期以来片面追求高增长密切相关,没有构建出适应市场经济特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引导机制.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实现经济创新驱动、强调经济发展质量、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对策形成流动性“滴灌式”渠道,从而实现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吸引型”支持模式,力促流动性投入与实体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稳定,物价涨幅进一步加大,内需保持快速增长,外部失衡趋于改善。货币政策进行了多次操作,但效果尚不明显,流动性过剩没有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将趋于加快,通胀水平仍有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明确虚拟经济的概念,概括虚拟经济发展的5个阶段,得出虚拟经济具有盈利性、社会性、流动性、国际性、高风险性和向国民经济及国际经济各领域高度渗透性的特点。揭示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明确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作出流动性过剩的基本判断。分析流动性过剩与虚拟经济的因果关系,论证虚拟经济对吸纳过剩流动性的特殊作用,提出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应加快虚拟经济发展的主张。分析中国发展虚拟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发展虚拟经济应坚持规模适度、注重协调、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4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高通胀、高流动性"的三高状态,2011年上半年,伴随着一连串的货币和财政紧缩,通胀预期得到一定控制,经济开始回归常态发展,通过三次B样条估计的利率期限结构反映出加息、上调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已经使得融资成本显著上升,货币紧缩效果明显,采取进一步紧缩政策的迫切性大大降低。预计2011年下半年的通胀水平将明显走低,但是货币政策仍将继续保持稳健偏紧,以巩固政策效果,同时还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股市流动性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动性资产定价理论,股市流动性大小影响着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由于影响公司股票流动性的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债务的流动性,故股票流动性高的企业可能也会有相对较低的债务成本.基于Probit二元选择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股市流动性对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即随流动性增加,上市公司以债务方式进行融资的概率是下降的,以股权进行融资的概率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证券市场却与实体经济增长背道而驰,成了宏观经济的反向“晴雨表”,其消极影响极为明显.因此,培育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一个与全球GDP第二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恢复证券市场正向“晴雨表”功能,不仅可以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而且可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滞胀和出口增速度下跌、房产调控力度加大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通胀压力持续等问题,还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抗通货膨胀能力、以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构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需要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西方经济学和西方证券市场制度中国化,加强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11.
以2007年8月14日至2011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发行的91条公司债的存续时间而非会计报表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代理成本和流动性风险假说、信息不对称假说以及税收收益假说三个方面分析公司债债券期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性风险是影响债券期限的主要因素,代理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假设仅仅得到了部分验证,而税收收益假设完全没有得到验证,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公司债券期限决策时主要考虑了公司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
对经济“浸泡在流动性中”观点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的《拉德克里夫报告》所称的经济“浸泡在流动性中”的观点,在当时没有被货币分析和经验研究证实,但随着金融发展带来的货币定义扩展、金融工具创新和虚拟经济膨胀,经济“浸泡在流动性中”的现象却不断出现。因此,重新认识经济“浸泡在流动性中”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货币供给变动对宏观经济的作用以及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期货市场流动性状况直接影响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根据Thompson-Waller模型,采用中国主要农产品期货合约日内高频逐笔数据,计算各期货品种的流动性成本,结果表明:各合约之间存在流动性成本差异,交易量和交割期是影响流动性成本的重要因素,交易量与流动性成本负相关,负相关程度因合约而异。研究还显示,萨缪尔森假说在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成立,但有学者主张的流动性合理区间概念对实际的流动性成本约束较弱。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际农产品金融化背景下,国际农产品价格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动态变化研究的不足,引入了状态空间模型和BEKK-GARCH模型,基于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月度数据,对传递系数的动态变化特征及金融变量对传递系数的影响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农产品金融化背景下,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农产品价格向中国通货膨胀的传递系数为正,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国际石油价格、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流动性水平均对传递系数有正向促进作用;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流动性水平相互影响,对传递系数存在ARCH型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宽松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及影响: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动性的本质要素是货币.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经济主体将短期资产替换为收益更高的长期资产,由此引发流动性过剩,造成资产价格泡沫膨胀.2000年以后美联储开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流动性过剩,吹大了房地产市场泡沫.并带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及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繁荣.流动性过剩下的房地产泡沫膨胀及随后的泡沫破裂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互动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楼市指数、股市指数、CPI以及市场基准利率的月度数据对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定量分析,结论表明:资产价格过快膨胀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促使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加重资本市场的过热现象;并进而强化了政府的流动性过剩预期,促使政府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平抑资产价格的过快膨胀,以消除通货膨胀。此外,本文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量化阐释了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对于系统不均衡的调整规律。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面临新形势:2003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下降,外汇储备骤增,与此同时各主要大国下调利率。针对新形势构建纳入新因素的IS-LM-BP模型,发现维持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成本效应增大,人民币外部升值压力与内部通胀压力并存,中央银行冲销性干预成本增加,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被进一步放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威胁。当维持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成本大于收益时,人民币将不得不退出现行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等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问题,理论界有人撰文提倡我国应实行西方一些国家目前操作得较好的通货膨胀目标法的货币政策框架。而目前我国央行的信誉度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均不高,货币政策存在多目标约束问题,货币市场和间接宏观调控体系不发达,以及在通货膨胀预测方面存在技术难题等,使得通货膨胀目标法在我国目前不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但可以将通货膨胀率作为测控目标。  相似文献   

19.
债券市场作为非集中化场外交易市场,如何准确地度量其流动性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基于2008—2014年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高频逐笔交易数据,计算了4种交易成本和一种价格响应指标作为高频流动性基准指标,拓展了Corwin和Schultz的High-Low估计方法,综合考虑更多的矩条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基于价格极值的有效价差估计,通过比较多种低频流动性指标与高频基准指标间的估计误差和相关系数,研究不同的低频流动性指标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低频交易成本指标,FHT估计总是具有最小的估计误差和最强的相关性,拓展的基于价格极值的High-Low估计和Roll估计次之;对于低频价格响应指标,Amihud指标的相关性最强。不同流动性实证研究对流动性低频指标的要求侧重不同:交易策略和资产配置以及市场有效性等相关研究侧重于低频流动性指标的估计精度;资产定价等相关问题侧重于流动性指标的相关性强弱。实证研究中可以根据对中国债券市场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选择恰当的流动性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区别于以往对流动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流动性定义,从货币需求角度对货币流动性需求的形成、货币流动性供给限制和货币流动性实现机制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即: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缺乏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了当前社会财富总值和流动性货币需求的互为因果、互为促进的恶性循环。从这一结论出发指出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