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梧桐、凤凰、女皇3者的生态历史文化象征与浸润相融情况,指出梧桐蕴涵的女皇武则天历史文化的复合象征意义及其生态价值。从神学看,梧桐栖凤意象是借助于梧桐表现出来的神话传说;凤与龙并行,凤代表杰出女性,女皇武则天为凤凰化身,而作为神鸟的凤凰专栖于作为神树的梧桐树,梧桐象征女皇的龙生凤身。从佛学看,梧桐之所以具有中国佛教圣树意象是因为其与菩提树有许多相似之处,梧桐在历史上适应了当地气候,历代在佛教寺庙广泛种植因而代替了菩提树;凤凰也是佛鸟,女皇武则天为弥勒佛转世,梧桐象征着女皇佛身。从森林文化看,历代园林种植及诗文创作借助梧桐表现出具有主观情意的审美文化:梧桐的爱情喻象象征女皇武则天的人性情感;梧桐的孤高意象象征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王身;梧桐叶落秋至象征武则天去帝称后;桐凤高洁与梧桐的凄苦、悲伤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女皇武则天1?300多年来被人评说。同时,桐凤意象亦有其深刻的生态价值:在人的精神观念中,梧桐栖凤象征着人类的和谐文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加深森林文化方面的女皇文化研究,以桐凤为喻,可打造森林文化创意园区,创建森林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7,(11):19-22
楚人。一个有浪漫而瑰丽想像的民族,一个酷爱凤鸟并随时准备乘凤飞去的民族,一个中国最早开始沉思生命并抬头问天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黄昌成 《市民》2006,(4):104-105
灯光下,一株牡丹正在开放。随意生长的叶子挨挨挤挤,点缀在枝头上的花朵丰满而多瓣。更为奇特的是花枝上盘着一龙一凤,它们含情脉脉地互相注视。—个圆润而雕满图案的绣球,洁白而富有质感,是它们爱情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以汉宣帝为例,从天人感应的视角,探讨了帝王年号用凤的原因。“凤”的最初涵义是吉祥之鸟,帝王年号用凤的思想根源是以“万物有以相连”理论产生的天人感应,而汉宣帝之所以用“凤”作为自己执政年号,主要是在自己执政诸多不利的情况下,从舆论上证明自己继承帝位的正当性,赢得民心,粉饰太平,同时为自己心灵得到慰藉,于是采用了“五凤”作为自己执政的年号。  相似文献   

5.
范文琼 《中南论坛》2006,1(1):141-143
罗隐作为晚唐杰出的诗人,但其作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这和罗隐诗凤中的反主流意识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罗隐的作品分析入手,试图通过罗隐的诗凤来探析罗隐的精神内涵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曹禺剧作中的婢女四凤、鸣凤的分析,提出“影子”说,并从阶级说入手,从社会原因方面去阐述了“影子”说。由四凤、鸣凤的分析得出对愫芳的分析,并得出“突围”论。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无题二首》"昨夜星辰"中的名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实为描述宴饮中博戏"凤翼"的场景,是赋兼比、兴。"灵犀"一词应释为"用犀牛角做的骰子"。古今注解者因未能理解此联的博戏本义,导致了对"凤翼"、"灵犀"两词的注释存在一定的瑕疵,并对此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误释。因此,在注释上应正确注释关键文辞的含义,在释读上应着重兼顾诗句中所描述博戏"凤翼"的本义,而李商隐诗歌侧重对"凤翼"的化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黑凤鸡,又名黑羽药鸡。它是我国独有的珍稀种源。近年来,由我国生物学家运用现代家禽育种新技术,多代选育而成,目前在广东、江西等地已形成黑凤鸡原种群,批量繁殖种苗。(一)形态与价值:黑凤鸡身披黑羽,头戴凤冠,举止雍雅,性情温顺,活泼可爱。专家认定:新育成的黑凤鸡具有黑羽、黑皮、黑肉、黑骨、黑舌以及丛冠、缨头、绿耳、胡  相似文献   

9.
《火凤》是隋唐时期非常流行的乐府曲调,而关于该曲的来源问题历史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也只是认为"盖贞观已前曲也"[1](p.856).近人任半塘的《唐声诗》则认为《火凤》的起源与胡乐相关:"胡乐及道曲皆有《火凤》………盛唐《火凤》在胡部中甚突出……‘火凤'二字疑是胡歌名之译意."[2](pp.204-205)其实,这是对《火凤》的一种误解.本文在澄清《火凤》非胡乐的基础上,从该曲的题名由来、曲调溯源及诸多演变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证,从而确定《火凤》乃中原固有之曲目,而非源于胡乐.……  相似文献   

10.
凤文化探源     
我们在广漠的时空中漫游七八千年,路遍华夏大地,乃知凤凰因原始先民崇鸟而生,由各民族的文化观念,审美意识的碰撞融合而来,经道德升华而至.凤凰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上早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鸟".中华民族对凤凰的热爱,除龙之外,无它物能及.它和龙一样,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象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凤、爱凤的民族,凤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凤的形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时期的形象演变,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典型.凤文化的源头是原始先民对于神秘自然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凤文化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即对于我们的民族品格、思维模武及传统哲学思想带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凤舟是我国流传至今而鲜为人知的传统民俗之一,古代凤舟图像的解读对于溯源中国舟船竞渡历史,厘清舟船竞渡谱系,发掘凤舟承载文化,传承凤舟竞渡民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商周至秦汉时期古代凤舟相关遗存图像,综合考古、田野、文献等资料,以米克·巴尔为主的当代符号学研究理论展开凤舟图像叙事的分析,借助巴尔"换框"的阐释方法,分析不...  相似文献   

12.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刺绣品上的图案,神秘莫测,精美绝伦,令人惊叹之余而又难于文化破译。本文试图将其中充满魔幻意味的艺术形象纳入先秦神话系统,从对应与整合中找寻它们的原型及组合关系,发掘其深层文化意蕴,认为;“三头凤”就是古籍中“离朱”的艺术造型,与“三头凤”纠结在一起的植物应是“琅之树”,绣纹是日月星的象征符号,而亲密交合的龙凤虎则是楚人的尊崇对象。这些艺术形象展现了楚人的“光明崇拜”、“生命一体化”巫术神话意识、强烈的生命情感和超自然的心理经验世界,构成了楚人观念中生气盎然的关于宇宙生命运动的系统信息。  相似文献   

13.
汉唐凤文化的演变,表现在凤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时代的特色性中。连续性体现了汉唐凤文化的一些趋同性;时代特色又决定了汉唐凤文化的差异性。总体而言,汉代凤凰与唐代凤凰的风格是大异其趣的。汉代凤凰富于神性和仙气;唐代凤凰的神性与仙气趋于淡化,更富于生活化。依托文献与考古资料,对比汉唐凤凰在政治祥瑞、墓葬、日常俗世生活及两性关系的表现等几方面的承袭与变化,分析汉唐凤文化演变的社会背景因素,可以考察汉唐凤文化演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凤神话溯源     
凤神话溯源敖依昌凤和龙一样,被视为“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①,在古代神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千年来,它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渗透到我们民族的神话、诗歌、艺术以及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凤究竟为何物,它又是怎样产...  相似文献   

15.
林森和佛教     
陈荣邃 《社区》2008,(2):21-21
林森(1867—1943),字长仁,号子超,晚年又号青芝老人,闽侯县尚干镇凤港村人。林森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推翻满清王朝,创建民主共和国而努力,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达12年之久。他一生主张抗战,备受公众景仰。林森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同时,他的一生也和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梧桐、凤凰、女皇3者的生态历史文化象征与浸润相融情况,指出梧桐蕴涵的女皇武则天历史文化的复合象征意义及其生态价值。从神学看,梧桐栖凤意象是借助于梧桐表现出来的神话传说;凤与龙并行,凤代表杰出女性,女皇武则天为凤凰化身,而作为神鸟的凤凰专栖于作为神树的梧桐树,梧桐象征女皇的龙生凤身。从佛学看,梧桐之所以具有中国佛教圣树意象是因为其与菩提树有许多相似之处,梧桐在历史上适应了当地气候,历代在佛教寺庙广泛种植因而代替了菩提树;凤凰也是佛鸟,女皇武则天为弥勒佛转世,梧桐象征着女皇佛身。从森林文化看,历代园林种植及诗文创作借助梧桐表现出具有主观情意的审美文化:梧桐的爱情喻象象征女皇武则天的人性情感;梧桐的孤高意象象征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王身;梧桐叶落秋至象征武则天去帝称后;桐凤高洁与梧桐的凄苦、悲伤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女皇武则天1 300多年来被人评说。同时,桐凤意象亦有其深刻的生态价值:在人的精神观念中,梧桐栖凤象征着人类的和谐文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加深森林文化方面的女皇文化研究,以桐凤为喻,可打造森林文化创意园区,创建森林文化城市。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初,中国驶南亚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三国大使馆有三位年轻的秘书:一等秘书毕朔望、宫达非和三筹秘书周南。该时,他们正当凤华年少,宫达非年长毕朔望一岁,不过三十挂零,新婚燕尔的周南则年方材二。数十隼弹指一挥矣!他们后来都在备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展身手,毕氏久负盛名于文坛,宫氏熟洁非洲事务,周氏更是独领香江凤骚,阅尽紫荆朝霞。  相似文献   

18.
乐书     
宗璞 《社区》2008,(11):7-7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凤。”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凤”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19.
读《诗》说四灵姚效先在《礼记·礼运》篇中,提到所谓四灵。其云:“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尤以为畜,故鱼鲸不论;凤以为畜,故鸟不裔;城以为畜,故兽不犹;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这段话,不仅讲清了四灵所指,而且说出这四种东西神秘所在。这无疑是汉代人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美育与创造性思维张永凤数学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一般包括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而数学美育是在数学美的感受、美的熏陶、美的创造之中去完成人的数学心理结构的塑造,是人们对数学美的认识和反映。这种认识,其特点在于情感,即审美将认识过程演变为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