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为官有为,需要把握决策规律,做到敢于决策、善于决策,切实提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就是决策古往今来,为官从政者都把多谋善断作为重要能力。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邓小平也说过,"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这些都反映出领导决策的极端重要性。决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领导干部事务繁多,其中大  相似文献   

2.
科学决策是实现领导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当前,社会发展、军队建设和作战样式“三个转型”,使部队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新形势、正确处理新矛盾、努力掌握新规律,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推进各项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一、领导者既要能够出主意,又要善于选主意,着力在选择妙计良策上下功夫。作决策包括出主意与选主意两方面内容。实践证明,领导者科学决策的关键是选主意,而不在于出主意。当前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领导工作中,许多领导活动是靠领导者的"脑"和"口"去实施的,即用脑出主意、作决策,然后通过口(或文稿)去表达决策、部署工作.所以,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领导活动的效能,而营造现场感,则是领导者语言艺术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工作概括起来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其中的“出主意”,就是现在所强调的领导决策。决策与创新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领导工作的重点是作决策,决策的重点是作选择,选择的重点是创新思维。而领导者是否具有创新思维,是衡量领导工作成败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主席曾经精辟地概括:"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就是作决策,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贯穿为官从政的全部过程。科学决策能力是执政党和现代社会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真功夫。事实上,领导干部决策能力的强弱,反映着其领导水平的高低。因此,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要努力锤炼自己的科学决策能力,做到多谋善断、正确决策。(1)所谓决策,就是领导干部为了实现某一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国玉 《决策》2013,(7):72-74
有位领导对吴官正说:"某某常告你。"吴官正说:"我发过他的脾气,很不应该,悔青了肠子,他出出气也好。"毛泽东说过,领导工作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做决策、做决定,用干部就是影响人、激励人心。近日,吴官正的《闲来笔潭》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书中首次披露了他从政经历中的一些重要经历,从中能够感悟到吴官正的决策和用人方面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是保障公共决策科学性、公共性和合法性的基石,而媒介环境的变化使得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时空境遇下,互联网已然成为公众参与和民意汇聚的重要场域,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智库"参与公共决策。一方面,"开放的智库"释放利益偏好和情感诉求,助力公共决策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另一方面,"开放的智库"输出科学知识和理性经验,助推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在公共决策实践中,应着力推进网络民意征集的常态化和网络民意表达的交往化。  相似文献   

8.
大家非常熟悉毛泽东同志关于"出主意"和"用干部"的论述.他认为这是领导工作的两件大事.可以肯定,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尽快更新领导观念、转变领导方式,以适应新的领导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很有必要正确地理解"出主意"和"用干部"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党政领导者的决策力事关公众福祉和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着领导者的领导力,党政领导者决策力的提升也因此变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自身决策力的持续提升,各级党政领导者不仅需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这一条标准,也需要把握"策"与"谋"、"决"与"断"这两个核心,还需要具备历史思维与前瞻思维、顶层思维与基层思维、战略思维与战术思维这三组思维。更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具体的决策工作中抓好四个关键: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决策情况;引导公众参与,充分吸纳民意民智;促成多元参谋,深入攫取脑外养分;做好决断工作,及时把控决策机会。  相似文献   

10.
民意是领导决策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领导决策要遵循社情民意,牢牢把握区域性、群体性、特殊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的民意特点,谨防落入民意失语、失真、失落、失控四大陷阱,以免影响决策向度、效度、力度、信度。领导者要着力于主观认知讲高度、客观认识讲深度、尊崇民意讲制度等纾解策略,以提升决策质效。  相似文献   

11.
公共决策的质量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而政府对民意吸纳的效果决定了公共决策的质量。目前,公共决策中民意表达不充分、民意高度分散以及有效民意的可识别性低等困境,导致政府在民意吸纳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在长尾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定位智囊团意见和民意,充分开发民意,高效聚合民意,以及便捷地甄选有效民意,这有助于补齐政府在民意吸纳方面的短板。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对民意"长尾"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开发的路径,可以为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民意吸纳提供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我国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的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决裳制度。因此为响应党和国家的领导,在十六大会议的精神基础上,我们针对如何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的探索,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一、要在决策参谋上下功夫 办公室负有出主意、想对策、拿办法的重任,是党委政府决策的总参谋部.当好"总参",应在三方面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民心工程干不干,百姓说了算”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至今已有数万条百姓建议被政府采纳。哈尔滨市委主要领导说:“我们希望所有的领导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拓宽发展眼界的同时,更要听听基层群众、专家学者的建议,让民声、民意领跑政府决策,以理论学习成果促进经济建设发展。”让民意领跑政府决策,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智慧的化身,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尊重民意、顺应民意,从本质上说,便是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体现。实践已经证明,凡符合民意的政府决策必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拥护。让民意…  相似文献   

15.
在单位治理中,"钱穆制度陷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领导权威受损、下属消极怠工、制度体系空转、诱发"塔西佗陷阱"。其规避之策主要是:整合多方力量,确保制度制定的民主性;发挥治理主体的能动性,确保制度决策的科学性;构建有效监督机制,确保制度执行的彻底性;定期公示运行结果,确保制度成效的公开性。  相似文献   

16.
新视野     
正从管制到治理:网络民粹主义的治理路径其一,要让更多的党政干部"触网""通网"和"驻网",在各级政府的决策中增加网络民意的权重和分量,从而引导网络空间成为民意表达、官民沟通的有效空间。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出主意、当参谋是党委、政府办公室最主要和最根本的职能.要当好参谋,服务决策,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改进调研方式方法,提高调研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中,能否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纳民意,既体现了决策者的执政理念、执政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决策者的作风和领导方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按照这一要求,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吸纳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中央到地方在一些重大决策中越来越注重吸纳民意、尊重民意,并探索出了不少吸纳民意的途径。第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人大代表是…  相似文献   

19.
官方微博     
正平遥古城:【平遥街头设"说吧"收集民意】3月12日,一个收集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全新平台,"平遥说吧"正式启动运行,相对独立的空间,公用电话亭大小,里面配有视频摄影头和录音设备。群众对整治"四风"和民生问题可以畅所欲言,系统将全程记录群众的"本色表达",并通过平遥电视台新闻节目播出。(2014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就是出主意和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出点子",决策;用干部就是"点将",用人。出好一个点子,可以兴一方事业,发展一方经济;用好一个人,可以树一面旗帜,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促进一个地方的发展与稳定。处于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