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有效引导组织社区休闲对于满足居民日益高涨的休闲需求,拉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提升社区居民素养,推动社区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对宜昌市社区休闲提出一些框架性的策划建议。社区应重视社区休闲需求识别、休闲教育培训、休闲行为引导、休闲活动策划组织。  相似文献   

2.
刘松  吉宇琴 《城市观察》2023,(2):97-109+162
休闲消费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其规模和结构极易受到住房价格的影响。通过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并采集1999—2020年面板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进行综合测度,进而实证研究住房价格对休闲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收入水平、生活成本、家庭资产、家庭负担、消费意愿和休闲供给是影响居民休闲消费潜力的主要因素。其中,住房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挤出效应和抵押品效应三种可能渠道产生影响。(2)住房价格正向影响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表现出明显的财富效应和抵押品效应。然而,由于住房价格极具敏感性,同时居民消费心理有着复杂性、差异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住房价格对休闲消费潜力的未来影响尚不明朗。(3)从区域比较结果来看,中部地区住房价格对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潜力的影响相对较大。基于此,文章从住房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居民消费引领和城市休闲建设等方面给出了进一步释放居民休闲消费潜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桂玲 《职业》2013,(15):175-176
休闲环境已成为目前我国居民公园小区设计的一大趋势。基于休闲的认识,作为造福居民的休闲地点,公园的一草一木、道路设施的维护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通过对植物及园林小品的维护两个元素,探讨公园文化小区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购地建房:"购地建房"主要指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或农村居民通过与村或组签订用地协议,支付议定的用地费用后,使用农村集体组织土地修建房屋的行为。由于在不同时期、不同政策法规背景下,非农业户口居民和农业户口居民"购地建房"行为的合法性存在差异,所以在本文中笔者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以历史时限为基准,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角度对非农业户口居民和农业户口居民"购地建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分类剖析。  相似文献   

5.
日常休闲是流动儿童与居住环境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日常休闲的特征及满意程度可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的进程。对上海某小学流动儿童的实地调研发现,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状况处在一般水平。流动儿童的日常休闲方式、范围及频率等日常休闲特征都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产生影响,日常休闲环境作为流动儿童休闲行为的空间载体,日常休闲环境感知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日常休闲满意状况是流动儿童休闲行为体验的结果,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会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有异于传统的休闲情境,影响青年群体的休闲意识、休闲行为和休闲结构,并引发其社会认知的偏差和社会角色的失调等社会适应性问题。因而,应将休闲伦理和休闲教育及培养媒介素养纳入青年群体的休闲实践中,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激发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休闲成为排解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绝佳选择,城市建设对于休闲空间的配置也成为居民关注的重点。我国一直致力于寻找科学的、高效的城市建设理论和方法。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深度的拓展,以及和谐社会指导下对于公平正义的诉求,空间公正理论的出现完美地将城市建设和公平正义结合在一起。本文旨在简单介绍城市休闲空间以及空间公正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含义,最后就空间公正理论对于我国城市建设尤其是休闲空间建设的指导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键词     
什么是休闲产业呢?通俗一点说,休闲产业是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休闲产业所包含的范围和种类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结合同时期城市层面的休闲舒适物数据,实证检验了休闲舒适物对城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整体看,休闲舒适物对城市幸福感的影响是积极显著的,说明现代城市发展应当重视休闲舒适物配置;第二,休闲舒适物类型中的图书馆、公园、旅游接待设施对城市幸福感有积极促进作用;第三,旅游接待设施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幸福感促进作用显著,公园建设更能提升西部地区城市幸福感,说明休闲舒适物配置要符合城市现实条件和居民需求意愿。  相似文献   

10.
马聪玲 《城市》2015,(3):53-56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的休息、娱乐、游憩的空间场所和设施,是政府提供给居民享有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意义重大。城市休闲空间可以分为私人休闲空间、半公共休闲空间、公共休闲空间。从旅游利用的角度对城市休闲空间进行分类,城市公园、沿街绿地、步行街区、滨水区等均属于公共休闲空间。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团体建设经营,融休闲游憩、环境生态、园林艺术、科教健身、文化艺术和防灾避难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绿地。  相似文献   

11.
宁科 《现代交际》2015,(1):235+234
休闲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广泛地影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消费方式。休闲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和解读休闲体育,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展示在我们眼前的这些现象,拓展我们对休闲体育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城市公园是他们重要的游憩地。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城市居民游憩地的开发和改造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杨重光 《城市》2004,(1):3-6
一、市政设施建设中的突出矛盾 市政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居民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4.
禧琳 《现代妇女》2014,(12):211-2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对城市休闲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城市中公共园林的形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大多数居民休闲娱乐的求,因此对城市公共园林休闲文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开发模式、原则和内容进行分析,并以南京市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媒体报道,上海东北地区的中原小区,每天晚上有居民聚集在休闲广场上进行唱歌、奏乐、跳舞等自娱自乐的活动。由于人数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因此形成人声鼎沸、歌乐齐鸣的场面。广场周边居民纷纷向所在街道反映,这样的活动和音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孩子们的学习、老年人的睡眠以及家庭内的休闲等。近日所在街道贴出了停止晚间广场活动的通告,并切断了广场的照明电源。从电视采访画面上看,每晚聚集在此进行文娱活动的中老年朋友们面对这样的处理,显得神情黯然、万般无奈。  相似文献   

16.
"晒"式行为已成为青年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借助自媒体平台将传统的休闲行为虚拟化,提供给"主我和客我"大量的信息分享,也使大众的休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通过社交媒体,青年借助"晒"的行为,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交流和互动。"晒"是一种符号呈现,通过社交平台互动,影响人们内在心理和行为表现,渗入生活,进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研究发现,青年"晒"休闲生活的行为具有符号化的特质,这种"晒"行为的传播机制是符号不断编码、解码以及与行为的相互影响过程,而其本身也是自我认知与社会共识达成的体现,是对归属感的自我诉求,以及自我角色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就有良好的休闲传统,对今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唐代士人是“有闲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休闲行为体现着唐代的开放富足。受社会阶层变化儒释道精神融会贯通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唐代士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由奔放的、张弛有度的“休闲观”。  相似文献   

18.
秦学 《城市观察》2016,(1):147-15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休闲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休闲文化内部各要素看,主要表现为:休闲产业与休闲经济发展迅速,休闲物质基础渐趋厚实;休闲消费和休闲生活成为国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国民休闲意识与休闲满意度增强,休闲素质与休闲文明提高。从休闲文化总体特征上看,表现在三个方面:中西融合、与时俱进、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当代休闲文化内涵与风格;多元并存与主流引导,形成"和而不同、和谐包容"的当代休闲文化格局;休闲文化整体质量不高,内部差异显著,发展措施有所偏差。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概念模型,探索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心理因素。以北京市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收集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垃圾分类意愿与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较难的垃圾分类行为存在态度—行为差异。最后对促进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行为作为城市居民休闲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城市居民保持健康的一种方式。而城市体育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是人们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载体,体育空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们休闲体育活动的质量。本文将根据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开展情况,对体育空间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