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前按揭房屋的原始价值当中凝结了夫妻一方的婚前首付款、婚前已还贷款以及婚后共同还贷款项等三部分款项,婚前按揭房在性质上应该属于夫妻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的混合。应该根据婚前按揭房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其产权归属。在离婚财产分割时,以婚前首付款以及已偿还贷款的数额与婚后偿还贷款的数额的比例,计算夫妻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份额。在具体分割夫妻财产时,再计算应该对个人财产返还的数额。  相似文献   

2.
夫妻约定财产制,亦称为契约财产制,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夫妻(未婚夫妻)双方婚前的个人财产或者是婚后共同财产和债务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主要分为“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后财产公证”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夫妻约定财产制,亦称为契约财产制,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夫妻(未婚夫妻)双方婚前的个人财产或者是婚后共同财产和债务的范围和权利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主要分为“婚前财产公证”和“婚后财产公证”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取得收益的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夫妻一方在婚前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与婚姻无关,仍归个人所有,不应因婚姻的成立而发生所有权的变化。但一方的婚前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主动增值为他方配偶不可弥补的努力所致时,该增值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相似文献   

5.
法律顾问     
《社区》2004,(8)
“私房钱”也是夫妻共同财产吗上海市徐汇区一读者来信问:我和丈夫进行过婚前个人财产公证。2004年1月,我在家里无意中发现了丈夫的一张金额为5万元的存单。于是我要求丈夫将钱取出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丈夫却说:他的工资和奖金都按约定交给了我,存款是他的稿费和炒股赚的钱,是他的“私房钱”,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请问:“私房钱”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答:关于私房钱归属的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从我国《婚姻法》所规定的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的情况包括: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  相似文献   

6.
夫妻财产制度,又称婚姻财产制度,是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和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法律制度。我国1980年《婚姻法》(以下简称旧《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关系存线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确立了以共同财产为主,约定财产为辅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7.
夫妻财产制度,又称婚姻财产制度,是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和婚姻解除时财产的清算等法律制度。我国1980年《婚姻法》(以下简称旧《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确立了以共同财产为主,约定财产为辅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8.
夫妻财产关系,对稳定我国婚姻家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婚姻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了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为夫妻共同财产制。所谓夫妻共同财产制,即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问所得财产(包括一方或双方所得),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这一财产制度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状况的,是切实可行的夫妻财产制度。一、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婚姻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男女双方履行了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即确立了夫妻关系。那么  相似文献   

9.
祖爱华  张兆利 《老友》2010,(1):49-49
所谓婚前财产公证,是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的简称,指公证机关对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权利的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家庭财产、夫妻财产关系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我国夫妻财产方面的法律制度已成当务之急.尚有一些新出现的财产或财产现象需要予以明确定性,一些制度需要确立,程序性的内容需要加强,以适应实践之需.因此,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法律空白和缺陷,提出几点不太成熟的思考意见和建议,以利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中的期待利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的重要内容,处理离婚纠纷,变更夫妻人身关系的同时,必然涉及夫妻财产关系的认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男女双方在家庭地位上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家庭,尤其是对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也赋予一些新的内容和特点。准确认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离婚纠纷,稳定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安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夫妻共同财产的组成及其范围。我国婚姻法第十三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到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12.
对完善婚姻家庭财产制度的若干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婚姻家庭财产制度,提出如下立法建议:逐步建立婚前公证制度;夫妻离婚时,共同财产的分割应着重保护妇女的住房权利;对隐匿、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规避法律的行为,应制定惩戒措施;建立给付子女抚养费的经济担保人制度,以期婚姻家庭法制更趋完备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夫妻财产制 ,针对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的法律构想 :(1)明确划分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特有财产 ;(2 )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3)完善夫妻财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夫妻财产制是规定夫妻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为世界各国婚姻家庭法所重视,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了法定制与约定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度.本文认为我国法定财产制中婚后所得共同制使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过于宽泛,也与其它民事法律规定的内容相冲突;约定财产制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为此提出应建立以夫妻婚后劳动所得共同制为内容的法定财产制,约定财产制应作出明确、系统的规定,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现行的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原则提出质疑,指出将婚后一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一律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提出夫妻分居期间的各人所得,在不违犯“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的前提下,应视为个人财产的观点;建议设立夫妻特有财产的管理权,以弥补夫妻共同管理权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的缺陷。其次,对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的夫妻约定财产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对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不分.这本来有利于保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但实施起来却有不少困惑,主要问题是离婚"时"究竟指何时并不明确,别有用心的一方可借此为自己在离婚前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进行狡辩.按照立法者的原意,《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保护不应该只局限于"离婚时",那么,任何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都应受到处罚.由此可见,《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时间状语"离婚时"是一疏漏,应作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7.
夫妻财产补偿制度是指在离婚诉讼中,对夫妻共同财产或一方个人财产进行补偿的制度。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构建上基本还是空白。为了更好地维护夫妻中相关一方的正当权益,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我们需要构建起完整的夫妻财产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也是所有权最基本的权能。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处分共同财产,是侵犯对方财产权益的主要形式。本文重点探讨了该处分权的行使方式以及对受害方的救济措施。笔者认为,在日常家事和一般管理范围内,夫妻共同财产可以由夫妻一方单独处分,超出这些范围则须双方共同处分。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处分共同财产的,对方可以否定该处分行为,并可以提出分割共同财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夫妻家庭财产的快速增长和个人财产权利意识的日益加强,我国的夫妻财产关系已经进入新阶段,原来的夫妻财产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修改和完善夫妻财产制度.为此,有必要结合学术界的争议与司法界的问题,分析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和具体规定存在的缺陷,提出构建夫妻法定财产、约定财产等夫妻财产制度的基本体系,并分别就夫妻共有财产的表述和范围、婚后财产权的性质、知识产权的期待利益、婚前财产的增值、继承或受赠所得财产的性质、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和内容、个人债务的举证责任、夫妻财产的管理权、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尊重婚姻当事人契约自由的理念,不少国家的法律支持婚前财产协议。而我国现行婚姻法在支持婚前财产协议的同时缺少明确的必要的规制,导致实践中当事人婚前财产协议的内容五花八门,司法裁判也各不相同。为了保护婚姻当事人的权益以及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安全,我国婚姻法应明确设定婚前财产协议的原则及其衡平规则,例如规定以婚姻自由为对价的婚前财产协议无效等,应增设兼顾财产静态价值与动态增值的夫妻财产制类型,应增加管理权、清算程序作为财产约定的内容,应明确规定婚前财产协议生效的时间以及公示要求、变更以及撤销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