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打造环渤海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辐射和带动全国发展。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价值以及当前京津冀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认为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水平分工是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河北省优质要素持续流出和京津冀区域产业垂直分工格局是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两大困难。建议通过改革京津冀“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谋划建设若干高端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等措施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京津冀公共服务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京津冀人口空间变动与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的协调性。分析得出:2005—2016年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各市公共服务资源增长速度差距呈缩小趋势,协同发展程度逐步上升。交通和居住环境对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影响权重最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空间差异最大,医疗卫生空间差异最小,河北省各市公共服务发展潜力较大。河北省应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式,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产业。现阶段京津冀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特征,在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机制体制、产业梯度、产业集群等现实障碍,构建以创意集群为主体、创新环境为制度保障、创新资源为核心资源的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是突破以上障碍、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关健。大力推进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战略支撑。通过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初步成绩,认为三地发展还存在行政区划制约、三地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缺乏跨区域间的协调机制等问题,从而提出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内发展要优化产业生存环境、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创新物流体系等对策,积极促进三地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战略支撑.基于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写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其主旨在于改善空气和水资源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效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环境支撑。采用线性函数转换方法,把环境污染物当成有害的产出加入到常规DEA模型中,计算出河北省11地市2001—2014年的环境效率值,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环境效率的因素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得出如下结论:(1)当前的环境质量无法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尤以保定、邢台和邯郸3市环境效率较低,资源投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效率利用。(2)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环境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人口密度对环境效率具有负向作用。(3)京津冀治理区域性环境污染,需要三地共同努力,关键在于调整河北省“偏重”的产业结构和“偏煤”的能源结构,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三地,地域相连,推动协同发展有基础、有优势。但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功能定位不清、产业分工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和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理顺三地利益关系,核心在于产业一体化。从顶层设计、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与融合、交通一体化等方面研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协同发展思路、机制、路径,希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于2014年上升至国家战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支撑。津冀拥有资源、市场优势,产业结构与京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使其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然而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跨地区协调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面临不小的挑战。今后一段时期,要立足三地产业分工与定位角度提出的产业转移总体思路,着重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工业园区承载体建设、发挥市场机制营造制度环境等方面加强产业协同发展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而作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产业转移在京津冀地区之间日益频繁,随之产生的各类问题也越来越多。以大红门国际服装城从北京向白沟的产业转移为切入点,利用多种调查手段来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业转移的现实情况。调查表明:产业转移的整体情况与预期仍有不少差距,但也有很多可取之处。为此,将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并对其中有益的做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空间集聚、灵活、专业化生产等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所在。通过对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空间聚集分析,发现其旅游产业集群的实力较弱,空间发展不平衡。论文探讨了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根据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的状况,提出了促进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分析发展经济学研究近十年以来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展经济学已经解决和还未解决的几个问题,探讨发展经济学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的转变历程,解析发展经济学与增长理论从相互背离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讨论了在解释落后国家为什么会陷入贫困陷阱这个问题时,发展经济学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伦理,其核心应当是注重和强调发展的市场经济伦理,同时它要根据中国西部的实际吸收中西发展伦理的一般研究成果,并对西部传统伦理进行优化改造,从而达到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3.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是 :人才辈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本 ;创新乃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源 ;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魂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保证。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从先秦到隋唐时代的漫长岁月里,西部曾经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创造过无数的灿烂与辉煌.同时,西部又是多民族聚居与活动之地,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进程中,西部地区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到了宋、元时代,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西部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地位逐渐丧失,西部从辉煌走向了衰落.作者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西部历史的这个演变进行解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于昨天的西部来说,衰落在战乱、贫穷在生态、落后在科技;对于今天的西部来说,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发展也是硬道理.这对于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来说,是需要记取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发展项目管理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项目管理和发展项目的基本含义与发展历程 ,结合国内外农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讨论了发展项目管理在区域农村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指出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发展项目进行管理在农村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非均衡的发展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实例可以证明文化根源的巨大影响。文化引导经济,经济培育文化,文化与经济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如何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文化创新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中人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城镇居民的综合素质分析 ,指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的发展 ,必须将加强人的能力建设、开发人的潜力放在城镇发展的核心位置 ,并从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环境培育、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来的,是我国社会发展到关键时期的要求,是总结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结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决定了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决定了科学发展现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现,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9.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实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利建成及人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和管理机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点,发展人性化的科技。  相似文献   

20.
概念流利和隐喻能力作为熟练掌握目标语的标志已得到证实的支持。那么,二语语用发展是否需要概念发展,怎样发展。为此,有必要对构成二语语用发展基础的语用普遍性进行重新审视:从语用普遍性的本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等多角度,分析梳理语用普遍性对二语语用发展研究的影响。据此认为,二语语用概念发展不仅需要而且可能,目的是弥补语用普遍性解释的不足,拓宽二语语用发展的理论视角并为二语语用发展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