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和单品忠诚对在线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消费者对于不同品牌特性有不同的偏好和忠诚度,如果不考虑不同类型的偏好,不在消费者品牌选择模型中引入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或单品忠诚行为,将不能很好地刻画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异质性和动态性,难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度。文章通过构建动态多项Logit离散选择模型,研究和鉴别在线渠道每一个消费者品牌忠诚因子和单品忠诚因子。研究发现,在线环境下消费者在可乐产品的选择上,不同的忠诚特性对在线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强度是不同的,其中单品忠诚对在线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不仅刻画了消费者购买概率的异质性,而且提高了模型的解释力度;不同的属性虽然会对在线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会受到其他属性或忠诚变量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 品牌形象可分为功能性、社会性和感觉性品牌形象三类。功能性品牌形象是指品牌明示或暗示为消费者预防或解决困难,如牙膏品牌或强调清除牙垢或强调健康牙齿。社会性品牌形象强调该产品能增进社会交往,使消费都易被社会所接受或显示某种社会地位。感觉性品牌形象则注重给消费者直观形象上的新奇,感觉上的刺激。 当一个品牌取得成功时,它总是得益于广告那神奇而又巨大的力量,如万宝路、可口可乐、力士在广告效应下占领  相似文献   

3.
随着在线社区的兴起,如何在社区中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通过品牌的有效定位以占领更多的消费者心智份额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品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基于RAS信息接收-接纳(Receipt-Accept-Sample)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体从社区平均心智份额与社区消费者心智份额两个角度探讨基于在线社区的消费者品牌认同提升效果,并根据品牌发布广告的信息复杂度与信息强度来揭示广告信息特征对消费者品牌认同提升效果的影响,进而提出在线社区消费者品牌认同提升的品牌定位实施策略建议。研究发现:(1)在线社区消费者的平均心智份额呈现曲折上升态势,品牌有必要适时调整支撑品牌定位的营销组合策略;(2)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不会被某一品牌所独占,品牌无法获取所有消费者的认同;(3)品牌定位应是简单明了且易于理解;(4)在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时,应基于消费者个性展开提升而非消费者的能力与意识;(5)在线社区消费者品牌认同提升过程中始终存在被竞争品牌攻击与反超的风险,品牌可能会流失已经夺取的心智资源;(6)即使品牌重启新的品牌定位战略,也无法全部挽回因竞争品牌反击而遭受的损失。本文在验证以往品牌认同与品牌定位理论相关结论同时,也获得了现有理论中未曾揭示的研究发现,为品牌开展有效品牌定位,扩大消费者心智份额,提升在线社区消费者品牌认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中国市场,诸多行业本土品牌崛起甚至逆袭,消费者对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的偏好相应逆转。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但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是否相同、本土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缺乏探讨。         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手机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讨论数据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首先研究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的异同,然后结合对讨论数据的纵向统计结果,研究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品牌逆袭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模型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测量受个人因素调节而影响消费者偏好,但测量功能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具体因素在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中存在差异。品牌逆袭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消费者成熟,进而驱动消费者偏好逆转;消费者偏好逆转则通过反馈路径帮助品牌进一步逆袭。具体的,消费者对产品特质更加重视,全球品牌的原产国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减弱,本土品牌的口碑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增强,同时消费者的民族主义增强而爱国绑架感减弱,这些因素通过感知价值带来消费者偏好逆转。综合而言,本土品牌逆袭和消费者偏好逆转是互动提升的关系。         研究结果丰富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相关研究,为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启示。产品特质是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他驱动因素有支撑作用。所以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都要重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还要根据各驱动因素的变化调整其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品感知质量的集群品牌影响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楠  孙丽辉 《管理评论》2009,21(5):52-60
本文从消费者视角出发,研究集群品牌及消费者介入度对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通过理论回顾建立了集群品牌、消费者介入度与产品感知质量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实验设计方法,检验其因果关系。实验证明集群品牌在一定条件下对消费者的产品感知质量有显著影响,消费者的介入度越低,集群品牌对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效应越强;反之,则越弱。研究同时发现,集群品牌的形成受到区域背景、集群内企业品牌和集群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集群品牌对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与集群品牌是否形成了固有印象密切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固有印象与产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刘蕾  于春玲  赵平 《管理科学》2018,31(1):90-100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兴起和普及,企业逐渐将其作为与消费者互动和增强消费者-品牌关系的首要渠道。然而,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于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如何影响消费者互动行为以及消费者-品牌关系缺乏足够的了解。        图文信息作为企业使用最多、最为便捷高效的内容形式,其组合形式和有效性并未得到检验。基于已有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互动内容的研究成果,图片和文本信息均分为功能型和社会型。 根据图文一致性理论、消费者互动理论和消费者-品牌关系理论,对图文信息组合形式对消费者互动行为和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提出假设。采用组间实验设计,通过发布二维码招募真实的消费者在自己的手机上参与实验,采用ANOVA分析进行假设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当文本类型为功能型时,与配以社会型图片或不配图片相比,配以与之一致的功能型图片最能激发消费者互动行为;但功能型文本配以与之一致或不一致的功能型图片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当文本类型为社会型时,配以功能型图片则能够产生更多的消费者互动行为。对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略有不同,当文本类型为功能型时,配以与之一致的功能型图片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提升作用最强,但与配以社会型图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当文本类型为社会型时,配以功能型图片与配以一致或不一致的社会型图片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说明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情景下对信息的处理策略和态度与在印刷媒体情景下有很大的差异性。        探讨图文信息对消费者互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于社会化媒体情景下广告内容对消费者互动行为影响的理解。同时,它对企业如何开展社会化媒体营销沟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O2O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颠覆和创新,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缺乏理论支持。为此,以消费者购买评价为视角,通过对O2O模式下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提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多构面要素体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O2O模式下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社群关系模型。通过对社群关系模型的挖掘与提炼,提取了构面要素社群关系的子图与O2O模式下消费者决策行为模式。研究表明,与其他变量相比,电商知名度、感知商品质量、商品品牌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构面要素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既协同考虑电商知名度与感知商品质量、商品品牌与感知商品质量、商品线上价格与感知商品质量,又统筹权衡电商知名度与商品品牌、商品品牌与商品线上价格。最后,依据研究结果,论文为电商O2O模式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子品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子品牌的定义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菲力普·科特勒(Philipketler)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第一版)中给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与劳务区别开来。”从外延来看,子品牌也具有这样的特征;从内涵来说,我们不妨把子品牌定义为基于品牌的品牌,只要一种品牌是基于另一种品牌之上的,我们都把它叫做子品牌,从而又有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即母品牌或大品牌,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处于基础地位的品牌。 笔者给子品牌这…  相似文献   

9.
翁向东 《经理人》2006,(4):105-106
“品质认可度”指的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产品或服务在品质上的综合的整体印象与认同感。品质认可度是一种感性认识,如认为奔驰、宝马、奥迪等德国车的品质尤其是耐用度、安全性要高于日本车。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产品销售已经突破了地域限制,所以品牌命名就不能够只考虑为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所接受,而必须面向全世界的消费者,否则产品销售就会受阻  相似文献   

11.
品牌敏感是消费者品牌行为研究方面的一个新课题,它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对品牌的重视程度.同一产品类别不同品牌之间的质量差异和消费者的产品涉入程度被认为是品牌敏感的两类主要解释变量.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品牌质量差异和消费者产品涉入程度总体上对品牌敏感起正向影响作用,但该作用因产品类别而异,因产品质量和产品涉入程度的维度而异.  相似文献   

12.
老品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个动人故事或美丽传说,在消费者的口碑宣传中累积形成了巨大的能量。有效地引爆这些能量,将优势资源转化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品牌推动力,这正是激活老品牌的最大目的  相似文献   

13.
裴聚禄认为: “我们取舍品牌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潜力成为有吸引力和有规模的品牌。品牌要对消费者有影响力,看是否建立在对消费者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14.
距离产生美。奢侈品牌要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要使羡慕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牌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品牌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但又不仅仅等同于一栋大楼、一个名称、一个符号,可以感受,但品牌的建立却无固定章法可寻,不可以按照标准化就可以严生品牌.品牌犹如我国古典哲学“老子”里所论“道”一样:“道可道,以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哲学是指导一切学科的科学,因此我想从哲学的角度对品牌进行提炼。作为一个高度概括、对其他应用学科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定义,应该包括如下几个必要的元素: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关系的本质属性。品牌定义按照广告学大师奥格威的说法,品牌是企业和消费者所有关系的总和。但是我想这个概念偏于笼统,我们试看从哲学方式将品牌定义为:品脾是企业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以各种经营手段为内容,努力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真正取信于消费者非一日之功“品质认可度”指的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产品或服务在品质上的综合的整体印象与认同感。品质认可度是一种感性认识,如认为奔驰、宝马、奥迪等德国车的品质尤其是耐用度、安全性要高于日本车。  相似文献   

17.
奢侈品牌消费中参照群体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奢侈品具有的象征价值和符号价值使奢侈品牌消费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显著。以427位路易威登消费者为样本,实证分析奢侈品牌消费中参照群体影响、奢侈品牌购买价值与消费者忠诚的关系。研究表明,参照群体的3类影响(推荐意愿、品牌知识和重购意愿)对消费者忠诚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性影响和价值表达性影响对奢侈品牌社会导向和个人导向购买价值有正向影响,但功利性影响只对社会导向购买价值有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奢侈品牌购买价值对参照群体影响与消费者忠诚存在部分或完全中介过程。该结论对于奢侈品行业具有重要的管理意义,验证了在奢侈品牌消费中参照群体影响是消费者奢侈品牌忠诚的关键影响因素,揭示了消费者感知的奢侈品牌购买价值对重购和口碑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曾朝晖 《经理人》2006,(7):101-102
要使品牌与目标消费者保持“人性”上的互动建立“品牌感动”的实质是,通过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建立一种全新的信赖与合作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去推动产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品牌意图能动框架提出了品牌感知的能力、道德、亲切三维度模型,通过询问消费者对品牌感知三个维度的理解,让消费者列举相应品牌的方式挖掘这三个维度之于消费者的含义。本研究先后对10个品牌的消费者感知进行了调查,验证了品牌感知三维度框架的有效性,以及三个维度对积极品牌支持行为和消极品牌伤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牌感知三维度框架能够较好地预测品牌支持行为和品牌伤害行为,对于具有不同特点产品的品牌这三个维度对品牌行为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消费者对中国品牌(vs.外国品牌)的品牌行为较易受到道德因素的影响,而对奢侈品牌和有敌意国家品牌的品牌行为较易受到亲切维度的影响,亲切维度对品牌行为的影响有时会超过能力维度对品牌行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以往认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能力感知是驱动消费者购买意向和品牌忠诚主要因素的结论。品牌感知三维度框架为企业的品牌管理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以往研究品牌标识更多关注有形元素,却忽视了对缺失元素(如主动留白)的研究,而缺失元素对于品牌标识设计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着眼于主动留白,通过五个实验研究品牌标识主动留白对于消费者感知和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标识主动留白存在会让消费者感知到品牌更有活力,品牌标识主动留白缺失会让消费者感知到品牌更加稳定;消费者对标识独特性感知在主动留白影响品牌感知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此外,这种品牌感知会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但这一过程会受到品牌诉求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当品牌诉求为自由时,品牌标识主动留白存在所激发的品牌活力感知,将更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当品牌诉求为安全时,品牌标识主动留白缺失所激发的品牌稳定感知,将更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本研究拓展了品牌标识的研究领域,旨在为企业的品牌设计、管理以及品牌战略的制定等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