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现代性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上的社会学理论形态--工业化社会的社会学、民主社会与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现代性遭遇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学--进行了分析,对社会学理论范域的多变形态进行了探讨.这些讨论所包含的蕴意在于,"现代"是个人和社会经历巨大裂峡的时代,也是个人和社会的共生互构的时代.当代社会学应当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2.
社会运行论所阐述的"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的思想,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不同时期社会运行情况的概括和总结,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学术传统的继承和开发,也是对外国社会学两大传统--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和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借鉴和吸取.十多年来这一理论的扩展和运用,及其产生的现实影响说明社会运行论是一种具有较明显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多元一体格局"这样的概括,对演变至今的中国历史及其多民族结构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认识框架.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族群文化等方面来看,其值得论证、展开的地方还很多.理论上讲,"一体"有待界说;现实当中,"多元"尚不平衡;而从腹地到边疆、从大陆到海岛,各相互有别的诸"元"差异,也还需要深入分析和研讨.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治理传统,从"边疆"和"腹地"两个角度及其相互对照试作论述,对多元之"元"及其所体现的不同之"多"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法社会学研究,只有立足于中国经验,深度挖掘中国经验的丰富内容,扎实开展学术研究,才能创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理论,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理论创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要真正实现中国理论能够踏上国际化舞台,需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基于中国经验的学术研究,真正创造出既能指导中国实践,又能与西方理论对话的"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马林诺夫斯基阅读了费孝通的《汇材经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费先生的《汇材经济》代表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形成。费先生逝世已经7周年,但是一生践行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依然为社会学的"本土化"有着重要的启发。实现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的关键是社会学古人类学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立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运行论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思想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对现代性遭遇全球化过程的现实条件下,这一思想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缘进行了分析,初步展示了社会运行论的理论和实践的成长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学科本土化的探讨不断在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出现,形成新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乳制品是草原的恩惠,乳制品孕育了我们蒙古民族.在广阔的草原,乳制品是蒙古族的主要食品.本着"醒目、理解、好感"的原则,设计蒙古族特色"宝利尔"乳制品包装,使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纯天然、绿色、环保营养极高的乳制品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国人更健康,让世界飘乳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是马克思文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解决了文艺学术与社会生活这一重大问题.文学艺术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部分,文学艺术同时也是受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所制约,特定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特定的文学艺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社会学思想的精髓影响了中国一批批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并且他们都从中学习到了治国救国政略和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在当代中国的音乐,由于国际上的文化强势地位现在不在中国,音乐的交流可能是中国学习西方,在这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借鉴西方音乐中的优秀成分唯我所用,如何在吸取养料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本民族的音乐,中国音乐实践如何促进新的理论产生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思索.笔者将在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的基础上,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学在中国恢复学科建设以来,“本土化”问题一直是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时间中,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有了新的实践,在人类学中国学派的思考、理论的探索、应用的扩展、研究区域深化等方面都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依然面临着学科地位、学科教育、社会功用、研究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并延续的传统,蕴含着人类存续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如今时代、权力、商业等因素的操控中,遗产成为了一种被出售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群众旅游,为这一传统的出售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以遗产作为品牌的遗产旅游,一方面体现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另一方面,旅游者对遗产传统文化的消费本身根植了现代性对这一文化的损害,如何消费传统的问题成为了关系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傲慢与偏见>与<小妇人>,两部作品虽然描写的都是儿女情长,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本质,后者则偏重于对个性独立,自我约束的描写, 突出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从对两部小说的对比可发现家庭教育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人格结构会造就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与回族服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回族文化的源头与核心。伊斯兰教对回族服饰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途径和方式有多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仍不失为回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对依山依水族群文化与社会发展研讨会的缘起、特点作了介绍,并概述了徐杰舜、邓启耀、张有隽、方李莉、于长江、李宏夫、郑瑞贞、黄东秋、赵绮芳等学者所提交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甲壳质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目前主要利用化学加工法(酸碱法、酶法等)从虾、蟹壳中制备得到。甲壳质的溶解性能较差,通过脱乙酰化反应可得到壳聚糖,即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质、壳聚糖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相应的衍生物。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许多优良特性,因而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之间竞争的激烈化。因此,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成为了各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还是其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沙特阿拉伯作为海合会成员国中的大国,其石油出口发展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关系特点的分析,提出中沙经贸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加强中沙经贸合作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伊玛堪以东北地区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三江流域为地理环境基础,以渔猎为物质文化基础,以萨满教为精神文化基础,以相邻民族文化涵化为多元文化基础而产生并代代相传;作为赫哲族独有的一种口耳相授的古老文学样式,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宗教学、美学、语言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中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佐证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个地区的人群交往更为密切,频繁的接触使人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格局中愈发关切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更加注重与他群体的特质区分与互动关系.族群认同与变迁以及族属标示与认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当下族群问题的动态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不同个案间进行比较、提炼,与相关理论进行对话,进而提出更多符合我国实际的族群认同本土化理论,是未来这类研究主题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回鹘与唐的马绢贸易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回鹘发展成为唐北部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与唐朝的百年密切交往中,马绢贸易是双方经济、政治往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贸易的长期维持涉及到回鹘与唐朝双方的根本利益.唐与回鹘进行绢马贸易是唐王朝执行羁縻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link – perceived and actual – between political extremism and football fan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academic, political, and policing debate. It is not rare to witness manifestations of intolerance and ideological statements referring to region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at football stadia. In Italian football stadia,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has been evident for decades; politics has been integral to all realms of Italian society and culture since the origin of the nation.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talian cultural practices, football has not been an exception. This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action inspires thousands of young male football supporters. The football stadium might thus be interpreted as a twenty-first century social Agorá, where political opinions – otherwise ghettoized in society – can be freely expressed in pursuit of a wider consensu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nder-researched milieu of neo-fascist ideology as displayed in contemporary Italian football stadia. Contributing original material and employing as conceptual frameworks the New Consensus Theory on fascism and the works of Julius Evola and Georges Sorel, this analysis hypothesizes that the neo-fascist tenets manifested by the ideologically-oriented ‘ultras’ fan groups, may be understood as both a consequence of, and a resistance against the dominant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values of contemporary Italy.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etween 2003–2007 sought to evaluate two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ultras groups located in the Italian capital of Rome: the Boys of AS Roma and the Irriducibili of SS Lazio who enact their performances on their respective ‘curve’ [football terraces] of the city's Olympic stadium. Utilizing the ethnographic method, unique access was achieved in a notoriously difficult research milieu bringing the researcher into the social-cultural world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o the echelons of the extra-parliamentary Italian far right. Research sought to uncover the groups’ social interactions, values, and political beliefs, as a way of contributing to an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Italian ultra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indeed the wider political milieu of the modern nation-state of Ita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