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庸之道”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努力发挥儒家"中庸之道"的精华部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借鉴作用.如"中道而立"的君子风范对大学生谦和敦厚、德才兼备人格塑造的借鉴作用;"礼",尤其是推陈出新的"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大学生道德规范与行为自律的借鉴作用;"和而不同"理想境界对大学生个性发展及人际关系和谐的借鉴作用;"中和而知权"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民国时期也曾出现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由此引发的高等教育改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对民国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剖析,期望能为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智"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道德条目之一。儒家关于"智"的思考与"知"交织在一起,基于三个向度展开:"知"与"智"的关系、"智"的内在层次、"智"的实现路径。而"智"的内涵、进路与价值正是在这种交互关系中得以展现。相对于知识性的"知",儒家更重视实践性的"智",通过强调"仁"与"智"、知与行的统一,儒家把致"智"的过程理解为成就完美人格的必经之路。儒家有关"智"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儒家知识论的道德化倾向,更多显示为知识与智慧、知识与价值相统一的"道德知识论"意味。在以"知"与"智"的互诠中,儒家"智"德的特征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4.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理学家的"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感性认识".认为理学家的"见闻之知"有相类似于"感性认识"之处,但并不等同于"感性认识",而其"德性所知"与"理性认识"之间不仅没有相似之处,而且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从它们的来源、内容以及彼此相互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两对范畴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5.
道德需要是大学生成长发展必备的素质.培养道德需要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从形成看,大学生道德需要是从理性到德性的发展过程;从发展看,大学生道德需要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道德需要的形成发展规律,决定了道德需要的培养是从德知到德行再到德性的完整过程.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是确立以培养大学生道德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德育理念,把德育视为由德知、德行和德性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知行合一"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庄子·逍遥游>中,"小大之辩"揭示了"逍遥游"的主体,因此也可说是"逍遥游"主体之辨."小大之辩"还涉及与"逍遥游"相关的时空大小之辨.至人、神人、圣人都可说是逍遥游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至人高于神人、神人高于圣人.庄子的"大言"是与"大知"相联系的,人们可借助其"大言"走向"逍遥"与"无为",因此其"大言"并非无用.惠子认为庄子的"大言"大而无用,与他仅有"小知"而无"大知"有关.在<逍遥游>中,为充分理解"逍遥游"以及"小大之辩",需结合"有无之辩"."小大之辩"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局限性大小之辨,而"有无之辩"可说是在特定方面局限性有无之辨.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教育应实现六个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越趋明显,社会文化不断激荡交融的今天,在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想特点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教育的"六个统一",即:显性型教育与隐性型教育相统一;经验型与理论型相统一;表面型与贴近型相统一;宽松型与制度型相统一;专职型与全员型相统一;救火型与预防型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60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演变和发展,可以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经过了一个以"红"为主、"又红又专",到以"红"代"专",只"红"不"专",再到"红专结合"、以"专"为主,以及现在"红专结合""红专并重"的发展历程.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也经过了一个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课外教育、社会教育为主;课内课外教育结合,课内外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历程.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需要从与时俱进筑牢理论基础、丰富和拓展政治教育内容、转变和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工作队伍建设、营造和优化工作环境五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党组织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纳入到学校中心工作中去。树立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学生党员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激发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学生党员的生机活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推动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学生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同学,实现大学生成功就业。在坚持科学发展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发挥"领航作用",在带领学校服务社会和融入社会中积极发挥"启航作用",在高校就业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规范完善中发挥"护航作用",在加快学校教育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发挥"助航"作用,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从老子关于"知"的思想入手,有助于我们把握老子思想的内在理路。老子把人类的知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有分别心之知、通达变化之知、不知之知(或"自知之知")。由此可以说,《老子》是"变化之书",更是"论道之书"。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育是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出现多元化趋势,对其进行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够连贯系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考核指标单一。因此,为了夯实党组织发展的基础、完成高校历史使命以及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可依托"红色讲堂",凝练培育新载体;创建"红色小组",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构建"红色档案",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开展"红色实践",拓展途径激发活力,切实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情境教学重视情感交流和环境的驱动作用,与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情境教学契合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特点及教学目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创设典型化"情感式"情境,激发大学生以"情"促"知"带"行",真正感受到这门课对中国的发展与对自己的成才都真正"管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上的运用,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可产生教学实效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与灵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正处于"精神断奶"的生命成长关键时期,其核心的生命使命是完成"精神断奶",实现"精神成人"。"精神成人"的根本内涵就是自己灵性生命的觉醒,即基于自己自主思考和决断的信念系统建构、价值观建构和人生意义建构。这种灵性自觉可以从知、情、意、死四个方面展开,这为大学开展生命教育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王夫之的文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夫之,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中,总结和批判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学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运用他所发展了的气一元论,在"理气"、"道器"、"动静"、"能所"等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把中国传统的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学风上,他复兴了经世致用哲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力行而后知之真"、"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知行相资以为用"的知行统一观.王夫之的文化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格物致知"思想时,二程提出了几对认识论范畴:"真知"是指把握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常知"则是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心知"与"深知"相当于今天的理性认识,阐明理性认识同感性认识的区别以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实见"与"未见"分别相当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强调"实见"产生真知;"积累"与"贯通"说明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处理事物的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关系的过程。关于"知"与"行",他们认为知为行之先,有了知,则自然能行,所以知为先,行为后。二程对认识论范畴的论述,既体现思维的整体性和和谐性,又突出了系统性与思辨性。  相似文献   

16.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自知""生知"。"自知"即非外在感官耳目的"反听""内视",其所"知"之"物"就是具有明晰性的非对象性的"无声""无形"。"生知"就不是逻辑的知识性的"知",而是基于天生本性的体悟,"体"之"悟"即整全身(体)心的直观,是对内感官(内视心观)所显现(见)"物"的"直透"。而(生)"知"作为知解力则是会意顿悟,瞬间生成,(心)"目"击(敞开)"道"存(显现)。真正的(生)"知"就是基于非对象性审美直觉的无中生有:原创、草创、首创、始造。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做好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对于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发展要"早",把关要"严",程序要"清",措施要"新",管理要"恒"等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员理想信念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伴随着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逐步展开,从"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到最终"成为正式党员",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会发生一些变化。经调查,大部分大学生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念和中国的基本国策,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持肯定态度,也愿意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影响显著,伴随着党员发展过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精神成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否能够"精神成人",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在深入思考"精神成人"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精神成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精神成人"教育的途径应包含发挥大学精神在大学生精神养成中的潜移默化作用、课堂教学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磨练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成人及成才的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对陶冶大学生人格情操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最终落实到"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上."大学生全面发展"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为连接点,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与高等教育三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