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书逍遥     
面对着博大的喧嚣世界,我茫然,面对着各种欲望交织碰撞电闪雷鸣的内心宇宙,我更茫然.曾经,用思维的天平掂量着自己:我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于是,与书逍遥成了我的乐趣,我在书中畅游,发现书是我的精神生活中的情感伴侣.它是最贫穷也是最富有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有书多香甜     
书是奶糖,我就是蚂蚁。书是花蜜,我就是蜜蜂。书是母爱,我就是婴孩。我爱书,因为书是甜的!书是春天里温情的甘霖,我是饥渴的小苗,需要它的滋润;书是春天里吹拂的暖风,我是酣睡的孩子,需要它的爱抚;书是春天里普照的阳光,我是含苞的花朵,需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看不见的上帝》一书的第二章.据耶鲁大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译出.)这是我拟对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评论之前所写的一个描述性质的大体脉络.海明威是一个作家,从他大部分的成年生活看,他好象不曾有信奉的宗教.的确,他的作品被一些人认为是敌视宗教的、而且也许被认为是破坏基督教道德的(我知道卡洛斯·贝克先生在他几年前出版的关于海明威的书中断言,《祈祷书》常在海明威伸手可及之处.贝克先生也许熟悉海明威写作的书桌的设置,因而特别了解他所说的话.但是我想探究海明威与《祈涛书》的接近是否可根据他的小说来推断),因此,当我说基督徒读者也许从海明威的作品中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时,我并不依仗一个推测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4.
面对张强主编的"中国画学丛书",我产生了这样的感受:(1)在我此前的阅读中,"中国画"的概念差不多是我接受系统中最彻头彻尾的概念,而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七部书却是"中国画学丛书",正是其中的一个"学"字,完全改变了我对中国画的整个记忆和全部印象;(2)这次出版的七部书中,有五部书是张强自著的,这让我深感震惊.不管具体写作情景如何,它给我的阅读所带来的震撼都是持续不断的.因而,我将"中国画学丛书"的阅读提到自己2005年的第一阅读计划和关注视界之中.  相似文献   

5.
书越读越少     
书是越读越少的,当你的手摸过一些书之后,你发现你已经读了很多,你不用读太多的书了。书肯定是越读越少的,这是我的一种十分真实的感觉,到后来,我发现只有少量的书能让我动心。为什么书会越读越少,难道书不是每天都增加的吗?而且书的增加甚至是成倍的。但我仍要说,书是越读越少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睡虎地秦简日书的年代、写本特征、甲乙两种版本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着重地探讨了秦简日书的内容与性质.作者从日书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将其内容划分为择日部分和非择日部分两大类,然后又将择日部分划分为以时间为线索和以行事为线索的两小类.作者还通过以后代流行的选择通书与秦简日书的比较,指出睡虎地秦简日书是目前已知的一部最早的选择通书.作者是我院历史系毕业博士生,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本文是其学位论文《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一部分,指导教师是李学勤教授.  相似文献   

7.
滕楠 《社区》2013,(29):9-9
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书是传播人类文化的使者,是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用思维接触千变万化的文字,用大脑想象妙趣横生的词句,用心灵去感受诲人不倦的篇章。我的成长离不开书,书,让我的成长充满快乐,让我的生活妙趣横生,也使我成长的步伐加大、加快。  相似文献   

8.
读书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从记事起我就与书有缘。母亲曾经说我,小时候就痴迷读书。躺着读书、坐着读书、站着读书,一书在手,万物皆可无。岁月久远,我不知道母亲所言可属实,但我现在是爱读书的,家中也唯有书多。《小窗幽记》中道:"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第一眼看到这段话就心生欢喜。  相似文献   

9.
严鸿 《社区》2017,(29):10-10
俗话说:风月为益友,诗书是良师。这话一点不假。屈指算来,与书结缘至今已有四十多个春秋。对于书的恩情,真可谓说不尽、道不完!只知道,书帮助了我许多、教育了我许多、影响了我许多。  相似文献   

10.
今生,认定你     
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有人说“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在我的眼里,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书的世界是没有一滴水的荒原,  相似文献   

11.
我非常荣幸参与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写作工作.我的写作任务是“生命科学技术的革命影响“.对于我来说,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承蒙傅如良教授抬爱,将其<转型时期农民公平问题研究>一书赠我.由于他所讨论的问题也是我的兴趣所在,故此我二天之内便读完了这本20余万字的著述.  相似文献   

13.
我读中学时,我的伯母在学校的图书馆工作,所以放学或假日时,我常常泡在一排排的书架中,任意阅读。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我乱七八糟什么书都读——只要是我感兴趣的。读师范时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那时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还有书店的图书很有限,种类没有现在的多,美术书在当时很难买到。象我现在仍然喜欢的《四世同堂》、《呼啸山庄》、《远大前程》、《傲慢与偏见》、《假若明日来临》、《巴黎圣母院》……以及张爱玲、柏杨、林清玄、三毛、龙应台等等作家的书,大多是在我参加工作后逐渐搜索来的。工作后开始喜欢上童话书,喜欢童话书中亲切、美…  相似文献   

14.
    
书是一片方舟载着我驶向知识的海洋书给了我力量给了我自信给我增添理想书让我的生活更丰富让我的童年更有内涵书$实验小学五(4)班@王淳~~  相似文献   

15.
邱红波 《社区》2009,(26):10-10
这年头,和书抢饭碗的还真是多如牛毛。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依我的看法,各款式的现代黄金屋多了去,哪一样不比纸质的书读起来痛快? 首先打动我心扉的是电子书.古代好书之人运书要动用牛车.把牛累死,也不过千来本书.可我只购买了一本电子书,商家就随机送给我4000多本,从古现代文学、国外名著、哲学、自然科学到网上八卦、星运测试,简直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16.
王翔 《社区》2009,(17):16-16
我面前摆着一本书,汉娜·阿伦特的政治哲学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书很厚,600多页。另外,叫人触目惊心的是.书标明“内部发行”.这勾起了我的一些残缺、痛苦而又欢欣的记忆。“内部发行”意味着.有些书你不配看或没资格看,你只能看指定的书。20世纪七十年代,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大量的“内部发行”的书籍,都是当时作为“反面教材”小印数出版的国外的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和文学方面的著作。虽说发行控制得很严.但我外号叫“空子”,所以读到这些书虽非易事.但总难不倒我。  相似文献   

17.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叙事》一书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后现代性”的,所谓“后现代性”也就是“现在进行式”的动词时态性.书中涉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美在我身边     
能个书是岁月的写生,我们之所以写下文字,是缘于对生命的热爱。——题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车如簇。小时是不喜欢多读书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接受了它,从此,夜里再也不乏灯光、书香与我。我好读书,并不是凡书必读,我在不断地寻求心灵上的养料,滋润心灵,开导灵魂。我读书,惟独在夜里,寂寥的月,空旷的书中的美丽原野,在夜风中摇摆的八尺荒草,在黯默俯首的高高的向日葵,在孤峰崖上的狼嚎,记忆被夜色尽情演绎,那是一本书,那是一个舞台,放飞书中的魂灵。那可能再也不是黑暗下的故事,或许,那是澄净的…  相似文献   

2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航船,引领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书是灯塔,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我爱读书,也读过很多书。可是,你知道吗?现在我最爱读的一本书就是我们的郭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