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德领 《新天地》2011,(12):435-435
一、出走风波 金秋九月,阳光明媚,许多孩子都还沉浸在中秋团圆的喜庆中。九月,对孩子来说,是个可爱的月份,中秋的影子才渐渐远去,国庆的喜气又缓缓而来了。这一切,丝毫也没感动那个17岁的女孩,她在留下了四封书信和两条短信后悄然而快速地离开了学校,乘火车南下见网友去了……  相似文献   

2.
中秋历来是我国文人墨客赏月赋诗的绝佳时节,不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月诗,而且也有不少富有时令特色的咏月联。最常见的咏月对联,多写于风景名胜地与月有关的楼台、亭阁、水榭之中。中秋佳节,如能到这些地方一游,一边观赏月色,一边品味佳  相似文献   

3.
侯景娟 《老友》2010,(9):19-19
中秋节原本是一个祭祀节日。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活动。到了晋朝有了中秋赏月的习俗。唐代时中秋已成为官方和民间  相似文献   

4.
正农历八月十五历来是中国文人墨客赏月赋诗的绝佳时节,历史上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中秋联。相传,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里长老出了个上联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脱口说出"中秋八月中"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联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古时有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  相似文献   

5.
刘永加 《社区》2017,(29):12-13
鲁迅日记里过中秋 鲁迅先生对中秋是情有独钟的,从1912年至1936年间的日记中,每年都有关于中秋的记述。1912年的中秋,鲁迅正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一股怀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6.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四川巫峡瑶台有一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万山山秀秀非常。”此联不但描写每月特别是八月的月色,勾画每个山和千万个山的景致,而且“月”字和“山”字重叠出现五次、“明”字和“秀”字也重叠三次,用此叠字描写景观,工整自然,别具特色。相传粤东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明月,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月到十五便团圆的特点。但他冥思苦想,拟不出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触动灵感,才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结构严谨,浅显明快,堪称佳对。  相似文献   

7.
覃春华 《今日南国》2009,(17):12-13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万家团聚,共享幸福生活。而今年中秋更是喜逢国庆,实属几十年一遇,让中秋团圆气息更多了一分喜庆。假期时间长了,人们自然想往外走走,试想一家人在旅途中,告别钢筋水泥和车流,暂别城里的喧嚣,在大自然中享受一轮皎洁明月,或与亲人欢聚团圆,  相似文献   

8.
中秋民俗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在物质层面,它有效满足了俗民个体生理需要.在精神层面,满足了中国人的团圆心理以及对美与愉悦的追求.节庆民俗与个体需求的紧密结合是民俗生命力的深层保证,而在当今时代,节庆民俗的衰落也与民俗对个体需要的满足的削弱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何时、为谁而作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从中秋的本来含义,从苏轼中秋诗词的惯例,从苏轼与苏辙兄弟的情谊角度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应该是写给苏辙的;从该词表露的情感,从苏轼在黄州、儋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苏辙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儋州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中秋玩月诗与道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其写作时间多在开元天宝后,正缘于唐玄宗时期道教的兴盛。而《叶净能诗》中的玄宗游月宫传说,可视为唐代中秋玩月诗流行的故事背景。其诗境与道教神仙传说相融合,多趋清冷,而不同于后世中秋赏月的团圆氛围。道教中的许逊信仰,更为八月十五玩月的娱乐化提供了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1.
福鼎饼花是福鼎地区特有的一种用于包装中秋月饼的装饰画,福鼎饼花既是月饼促销的重要手段,也是福鼎中秋习俗的一部分。福鼎饼花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剪纸饼花—手绘饼花—木版饼花"三次大的发展阶段,最终完成了民俗艺术从较为初级的乡民艺术到高端文人艺术的嬗变。福鼎饼花的发展进程是市场竞争与艺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民俗与民艺良性互动的经典范例。它不但丰富了福鼎地区中秋民俗的文化内涵,而且促进了当地中秋节俗的活态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谜语角     
钱仙菊 《山西老年》2012,(1):34+61-34,61
1.一对鸳鸯并翅飞,一个瘦来一个肥,一年中秋见一面,一月临下走三回。2.夫人走娘家,头戴两朵花,住了整一月,骑马返回家。3.二人立坐各别,相交不过一月,身带短刀一把,做事不与人说。4.你一半来我一半,团结一致去征战。5.是山山对山,是川川又川,四个口字连盘坐,四个王字颠又颠。6.一字十二点,猜不出学问浅。  相似文献   

13.
抬头,是为了仰望那份幸福。比如,仰望中秋的那轮圆月。九月下旬,能让人记忆犹新的,除了一场欲来还休的台风,当然还有这个著名的节日——以送月饼运动为标志的中秋佳节。住在同一幢楼的刘阿姨终于忍不住告诉我一件事:她中秋前十天送出的那盒月饼,中秋前两天奇迹般地重回到自己手中——她老人家的这盒饼最初是送给吴大姐的,为了有别于他人的礼品,刘阿姨特地在包装盒内侧写上小小  相似文献   

14.
文学母题是文学发展过程中被不断书写和反复表现的共同主题 ,苏轼的《中秋月》,通过对中秋月夜情境的描绘 ,表达了生命易逝、人生无常及与此相伴的孤独体验的文学母题。  相似文献   

15.
《新天地》2011,(10)
每个节气都告诉你自然的气候已经开始转折,走向另一个阶段。当我们过完欢聚的中秋之后,月亮渐渐清减,我们的生活习性也该跟着改变了。中秋之后要注意补血益气、养肾润肺。饮食调养上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等营养食物。运动也是调养必不可少的一  相似文献   

16.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一年明月今宵多,但愿一见九州同”。中秋和天上的月亮紧相连,月亮牵动着无数诗人的情愫,发出万千咏叹。  相似文献   

17.
月是中秋明     
9月12日中秋佳节,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 160名各界青年与祖国大陆1000多名青年相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共同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共享同胞团圆的喜悦。 节日中的大连“百年城雕广场”被装饰得五彩缤纷,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照亮了无际的苍穹,“海上生明月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晚会”歌声不断,笑声不断,两岸青年沉浸在一片亲情与乡情之中。 2000年中秋联欢台湾青年访问团是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邀请于9月9日抵达北京的。访问期间,台湾青年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十三陵、颐和园、圆明…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先生,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一代语言文学大师.也许是因着家乡的关系吧,他与聊城师范学院有着不解之缘,曾经一连四次来到这里,留下了难分难舍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中秋之夜     
两年前,每逢中秋,便约上几位好友,或登山拜月,或依水听琴,或泛舟吟诗。玩得尽兴,但让老母亲一人在家心有不安。去年中秋,正当乔迁新居,恰儿周岁有余,铺一  相似文献   

20.
中秋之后,圣诞又至,企业又将掀起营销高峰,怎样将销售旺季的时序性营销活动深入开展,文章从市场与消费者群的角度进行分析,为时序营销活动划分了不同层次和媒体投放力度供企业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