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段时间里,有关研究者罕言老子的政治道德、政治哲学、南面术,却大谈特谈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大有此即《老子》主题之势。然而,郭店楚简《尊德义》说:治民有民道,治水有水道,御马有马道,种地有种地之道,“莫不有道”,但“人道为近”、“君子以人道取先”。而《性自命出》也说:“可为道者四,惟人道为可道也”,“是以入道以取先”。那末,老子的“道”、“可道”,是不是也“人道以取先”?或者说取先的是不是君道、政道、治道?而那“天道”宇宙本体论,是不是“虚晃一招”却最后落脚在人事上?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弄清简。帛…  相似文献   

2.
《老子》哲学不是宗教哲学 ,却具有强烈的宗教性。这一宗教性既体现在推“天道”以立“人道”的致思进路上 ,也展示在对“道”性的界说、对“得道”“体道”工夫与境界的描述上。由于推“天道”以立“人道”的思路下隐藏着借“天道”的权威性以高其“人道”、慑服人心的意图和推“天道”以合“人道”的真实理路 ,因此“道”实乃一思辨性预设概念 ,从而令《老子》哲学之宗教性表现出虚实、真假相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和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哲学的核心,西汉末扬雄提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中和哲学新体系,其仿《论语》而成的《法言》提出了儒家理想的政治———中和政治;其仿《周易》而成的《太玄》一书则发展儒家中和哲学建立了阴阳中和哲学,其最高的太玄之道即是中和之道,而这一太玄化的中和之道构成天道地道人道的核心内容。扬雄的中和哲学是董仲舒中和哲学到王充中和哲学的中介,是儒家中和哲学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4.
刘宗周晚年撰著的《人谱》是开显其哲学思想主旨的最重要文本.《人谱》正篇《人极图说》将“心”与“太极”、“善”与“阳动”、“性”与“阴静”、“五性”与“五行”、“万性”与“万化”、“迁善改过”与“其要无咎”一一对应互解,天道、地道与人道一体圆融,天道的客观性落实于人道,人道以其主体性、能动性彰显天道之自在性和自然性,天道不离人道,人道开显天道,“即天道即人道”.《人极图说》所开显的独特的“心”学体系,彰明天地万物中最灵与最秀者之“人”的意义和价值,是“天人合一”哲学的最精彩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诚”既是最根本的哲学范畴,又是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更是“天道”与“人道”,即“天人合一”的桥梁与纽带。“诚”是整个儒学得以建立的基础,是中庸之道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中庸之道的外在体现。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庸》“诚”思想对于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天道和人道、无为和有为是儒、道两家哲学中的基本矛盾。王安石在吸取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融合两家、贯通天人的“天生人成”论。既肯定了道家天道无为观 ,又继承了儒家人道有为论 ,并将两者整合为事物生成过程中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两面 ,达到了天道和人道、无为和有为的辨证统一 ,把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彭彦华 《东岳论丛》2005,26(5):167-169
中西哲学同主张“精神超越”,但在理论形式上却有重大差异。其根源在于,其一,中西哲学对“形而上”的理解有重要的不同在西方哲学中是实体的形而上学;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则是境界的形而上学。其二,西方人把“天道”看作是外在于人的存在,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天道,目的在于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性;中国传统哲学是从价值论、主体论的角度理解天道,旨在以天道的必然性来证明人道的必然性,以天道的合理性来确定人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邹化政教授新著《先秦儒家哲学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是近年儒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并不仅仅是一部先秦儒家哲学史.全书共七章,包括“导论”在内可以分为四大部分.首先,为了纠正长期以来中国哲学研究中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化的倾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对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学的种种误解,《新探》的长篇导论从中西比较和融合的角度,集中论述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阐明了儒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的内在一致性,以确立全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原则;其次,《新探》以对中国哲学传统特殊的历史背景的深入探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迥异于西方的道德传统,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中国哲学的基本原则——以天人关系为出发点的“人道即天道”的哲学原理;复  相似文献   

9.
基于周敦颐以《通书》为中心的天观、人观及时中观,本文研究了其在天人合德解释上的意义及特征。天观是天道及天德的解释,人观包括了对人类及人道的解释,时中观是周敦颐对贯通《周易》的"时中"的解释。针对通过《通书》融合了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的天观,并且发现了儒家哲学的道德伦理观的周敦颐,本文探究了他的天人合德解释。身为道学者,基于儒学的人间观及人道观,他以天德实践了"诚"的天道,通过道家思想的熔融发扬了自己的儒家哲学。从学问上看,他主导了从道学到理学的思想史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天道与人道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吸取法家、道家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主从(经权)式的“独尊儒术”模式,并给出了天道与人道依据:“一而不二”、阳主阴辅、德尊刑卑是其天道依据,人性质朴论与义利两有、独尊仁义的义利观是其人道依据。董仲舒对天道与人道依据充分完备的说理论证,为“独尊儒术”最终走上历史舞台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理学“宗主”的二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中和哲学的多方面丰富发展。一方面,二程在继承孔孟中庸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中庸精髓的儒家时中观,掘发了儒家中和哲学的辩证精神;另一方面,二程继先秦政伦中庸哲学、汉唐阴阳中和哲学后开创了儒家中和哲学的新形态———阴阳中和哲学,从而把儒家中和哲学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赟 《齐鲁学刊》2008,(2):18-23
在《中庸》的思想体系中,诚是"一切道之道"、"一切德之德",是人道与天道得以连接的枢纽。人道显现天道之诚的方式有两种:思诚与诚之。但同时,天道之诚开显在天道万物的各正性命中,因此,人之给出万物的各正性命的行动,才是开显天道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五千言《老子》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完整的哲学体系。所谓哲学体系所应有的主要内容:宇宙论、社会政治论、人生论、认识论等等。老子都以极其精辟的诗体语言作了独到的探讨。那么,老子哲学的宗旨是什么呢?古往今来,有多种看法。古代有人说是“君人南面之术”、是“阴谋诈术”;现代有人说是谈“天道”,也有人反对之,认为应是谈“人道”。徐复观在《中国人性论史》中指出,老子哲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  相似文献   

14.
为了领悟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己形象,需要回到思想的原初之地重新思考先秦儒家的政治意识与主导性问题。"人道政为大"命题是先秦儒家政治意识的集中体现,表明先秦儒家对政治有最高的期许,将政治视为人的最主要实践活动,期待以政治的方式完成由"凡"而"圣"的生命升华。"道始于情"命题则表明,情感是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主导性问题。基于这两个命题,可以说,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己形象是"情感的政治"。  相似文献   

15.
曹峰 《江淮论坛》2022,(3):11-18+193
清华简《五纪》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它通过“五纪”等天道、“五德”等人道体现出来的“中”是最重要的概念。“中”体现为政治的最高原则与治理的最佳状态,其意涵包含但又超出了人伦意义上的忠信之义,不能仅视为儒家伦理,没有必要假借为“忠”。从地位上看,《五纪》的“中”居于统摄、主宰的位置。从内涵上看,“中”与中正、公平、无私、宽裕相应,具有绝对、神圣的特点。从行为上看,“中”就是所要实现的目标、最佳的行动方式。《五纪》的“中”有助于重新审视《逸周书》《论语》《管子》《中庸》《鹖冠子》等传世文献,以及清华简《保训》《殷高宗问于三寿》《心是谓中》、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郭店简《忠信之道》等出土文献。通过“中”可以将“忠”“信”“诚”“和”“一”等概念串联为一个概念簇。  相似文献   

16.
依人建极是王船山哲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他提出从人的立场来建构世界,但也主张遵循客观规律,即天道.王船山从“太和絪缊”以立天道;“天道之本然是命,在人之天道是性”天人合性以立人道;尽人合天,依人建极等方面阐释了其“存人道以配天地,保天心以立人极”依人建极的天人关系论.王船山依人建极的天人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对于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也不失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店竹简儒家篇是孟子天道观转型的理论前提。竹简儒家篇以“德者,天之道”为理论起点,以“圣人知天道”为逻辑归宿,开启了先秦儒家天人相通的天道观。孟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道何以可能和何以知天道的问题,形成了一套以“天”为终极根据,以“仁义礼智”为主要规范,通过天人双向沟通来论证人道的合理性和神圣性的庞大理论体系,从而将孔子的“主宰之天”转化为“心性义理之天”,完成了先秦儒学天道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非常重视"诚",在《中庸》中它居于核心地位,至宋明甚至被看作极顶字。对于心学来说,诚是天道与人道的交接处,是天人合一的心灵状态与精神境界,至诚具有反身内省、复朴归真、寂然感通、尽心合天诸意涵,远非《大学》八目之一的"诚意"之所指。诚是心灵活动中一天人的枢纽,自诚明,则知性而知天,类似于佛家所谓的开心真如门;自明诚,则向学而力行,类似于佛家所谓的开心生灭门。儒家哲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内外兼修。就个体而言,诚者与诚之者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合为一体,亦即合内外之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围绕着《中庸》的成书年代以及《中庸》在儒家经典系统中的地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对于《中庸》地位的不同看法,在根本上决定了对于儒家思想的不同理解。而在这种争论背后,反映的是研究者不同的理论立场以及阐释方向。当代新儒家以徐复观、牟宗三先生为代表,以"天道性命通而为一"的义理架构来阐释儒家思想,对于他们来说,《中庸》中出现的"天命之谓性"的思想是这一阐释的历史的、文本的根据。所以,他们在这一争论中,坚持《中庸》一书为早出。并且,这一思想结构为他们建构儒家思想的发展谱系提供了"判教"的标准,进而为当代新儒家的创造性阐释在儒学思想发展中确立了自身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实质是"天道"与"人道"一致,即将宇宙的存在原理、运行规则与人的存在、道德规范视为一致。道家的天观与儒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是由天道推衍人事,借托天道作为人间秩序的依据;道家通过自然或天了解人,并且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中国哲学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