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武昌起义由文学社、湖北共进会联合发动,事先双方仅制定了共同起义的计划,未定发难日期,笼统地说起义曾定于辛亥中秋节,即1911年10月6日,不确。湖北共进会拟配合湖南共进会,于辛亥中秋节举事,后因故展期。文学社拟于10月11日举事,亦因故推迟。文学社与湖北共进会有过共同起义的日期,即10月9日,但这并非先行议定,而是发生了意外事故所致。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     
史鉴 《老友》2011,(12):13-14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3.
日知会──武昌革命之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章同志在分析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的原因时指出:“辛亥革命的爆发,不在别的地方而在武汉,并不是偶然的,在1904年以后,这里已经建立了革命团体,并有人坚持在士兵中进行鼓动和组织工作。在辛亥革命以前,这里有两个革命团体,一个是文学社,一个是共进会分会……当时这两个团体在事实上已经控制了湖北的新军……创造了革命的第一个胜利。”吴老充分肯定了文学社、共进会这两个团体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并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注意到1904年后有人在土兵中进行鼓动和组织工作这一迹象。国民党元老冯自由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  相似文献   

4.
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道路上,共进会和文学社连国家的概念都没搞明白,他们的目标仅仅是推翻满族而已!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团体,首义之区的湖北在组团方面异常活跃.从花园山机关到共进会的建立,鄂籍志士虽然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但湘籍志士的参与则是湖北革命团体摧不垮、打不烂的根本原因.湘籍志士在团体筹组、新军改造、计划制定、起义策动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两湖志士的共同努力,团结各地志士,湖北革命的主观条件逐渐成熟,赢得了辛亥革命的主动权,从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6.
辛亥武昌首义时期的“三武”指蒋翊武、孙武、张振武,这三位都是策动武昌起义的重要角色,对于创建中华民国厥功甚伟,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武昌首义能一举成功,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的贡献要比孙武、张振武负责的共进会大得多。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析“三武”的处理方式、应变能力,能够看出孰是孰非。“三武比较起来,孙武不如振武,振武不如翊武。翊武纯朴,即敌对者亦表示好感。”这个评价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     
199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都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群众自发斗争席卷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武昌起义前后各种事件的分析,得出黎元洪能够稳居湖北都督之位主要是革命党人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这些矛盾主要包括文学社与共进会这两个革命团体的矛盾和因乡土观念而引起的两湖矛盾.黎元洪出任湖北都督后,为了能够稳居其位,又有意识的利用了这两对矛盾,采取了拉共打文、拉鄂打湘的策略,从而反过来又加剧这两对矛盾,因此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湖北新军中秘密组织“文学社”的社长,武昌首义中革命党人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不仅在武昌首义的筹划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革命的宣传和舆论的监督等方面,有着与他同期革命党人不可比拟的建树。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传媒活动,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湖北巴东籍土家族志士邓玉麟是辛亥革命期间湖北革命党的重要领导人,是武昌起义的主要谋划者,是起义的关键联络人和重要组织者,也是首义之夜力挽狂澜的指挥者,他在新生的湖北军政府中担任要职,是抗击清军、保卫共和的主要将领。  相似文献   

11.
以朱自清、俞平伯为轴心的O·M社,在浙东编辑的《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可谓窥探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生展的最佳刊物之一。对O.M社的钩稽,以及《我们》的笺疏与考释,揭示了O.M社乃是文学研究会宁波分会的核心和白马湖文派的主干,其《我们》则是传播作品的运作载体,表明在五四新文学洪流中,宁波分会也是甚为活跃的一股,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代洛阳文人结社,前已有《明代洛阳的文人集团》给以考索。今复考得若干,遂使明代洛阳文人集团总数达21个,其数量之多,堪称北方之冠。因以作补,以见明代洛阳文人结社之全貌。  相似文献   

13.
文学类型学在美利坚十九世纪的语文经验中扮演过重要的文化角色。彼时的美国文人通过这种类型表达抒发了自己的民族理想,从而不仅使美利坚民族的行为有了合法性,而且也让这样的语文经验成为该民族区别于世界其它族类的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学研究会为骨干的作家群和以创造社为代表的作家群,人的价值取向亦即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真、善、美的内涵的界定、对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学理想的追求便形成了各自的偏颇方向。偏枯乃是五四小说家在审美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共通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初唐诗人"文章四友"准确地把握了其时诗歌形式格律化的倾向,因此,他们的诗歌提供了关于格律创制方面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情势、文化背景下,"文章四友"以其在文坛上的优越地位,在近体诗的普及进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十字运动,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组成部分.文章溯本求源,对红十字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考察,并提出在中国红十字的启蒙运动中,"二孙"即孙中山、孙淦,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陈望道的美学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在西方、传统、现代三方会谈的文化语境中 ,陈望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 ,建构起科学前瞻的美学体系 ,成为我国比较系统地勾勒出现代美学基本理论框架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是近代外侨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 ,95年里 ,它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 ,以其独有的模式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创造社知识群体在向国人宣扬新的爱情婚姻观念、鼓吹妇女解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他们对男女性爱的大胆正视和热情肯定,表现出了对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极端蔑视。他们个性鲜明的爱情婚姻观念的形成,究其根底,与他们留学时期的日本近代社会息息相关。以民主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开放自由的日本大正时期都市人文环境对他们社会观、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国民党改组派产生前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普遍滋生的改良主义幻想,为改组派思想产生广泛影响提供了心理基础;改组派思想和主张切中时弊是其风行一时的主要原因;改组派人物及其宣传活动在改组派思想传播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改组派所鼓吹的改良主义运动最终不能避免破产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