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70年代后半期,美国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后帝国主义”(Postimperialism)的理论。其代表人物R.斯克拉和D.贝克认为,“后帝国主义是一种关于国际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式的观点”。60年代中期,斯克拉应邀在赞比亚大学任教。他在实地调查和学术研究中发现:跨国公司与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的民族资本和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前者并不具有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方政治学领域中的一些专家,对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刚果和贝宁一些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国家的思想政治过程提出了与保守思想家和政治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非洲传播问题的观点不同的解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七十年代在非洲大陆出现了新型的革命制度,他们把这一制度称作"非洲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发展理论在美国从50年代发韧,至今已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即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以"民主"为导向的研究时期;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以"秩序"为导向的研究时期,这是政治发展理论的鼎盛时期;以及70年代初至今以"公共政策"为导向的研究时期.政治发展理论有时也称现代化理论.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政治学界并未对"政治发展"一词有统一的界说,对政治发展理论的框架也并无一致的看法.从总体上说,它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进程,或政治现代化进程,试图找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1993,(1)
60年代初,法国的克里门特博士发现,生活在非洲乍得湖畔的佳尼姆族人,在家畜、野生鸟兽和鱼类等资源长期不足、粮食蔬菜等农作物也不丰富的条件下,体魄却比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营养良好的文明社会的人更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经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经常从湖中捞取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海藻做成食物,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刘培  叶环瑞 《南亚研究》2023,(4):109-129+156-157
几十年来国际上始终存在着针对中巴正常核合作关系的不和谐声音。本文认为国际学界对于中巴核关系误读的主要“论据”来自国外媒体和政府的无端指控,以冷战零和思维下传统势力均衡的角度为“逻辑”进行解读,其“本质”是西方国家对华舆论战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对巴基斯坦核技术的援助与限制、80年代起中巴开展核电合作的历史过程,认为西方国家的偏见和双重标准以及中国对核不扩散机制态度的演变是产生误读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法国并非最早了解中国并与之建立直接交往的国家。但是,西方的“汉学”,即西方对中国的系统综合学术研究却起源于法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法国的汉学研究,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文仅就法国当代中国研究状况作些简略介绍和粗浅探索。一、近代与当代中国研究的兴起与发展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可称是法国对近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贸易振兴阶段,大致为40年代未至60年代初;二是贸易自由化阶段,大致从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三是有节制地出口与充分扩大国内市场阶段,自70年代中期至今。国内学者对后两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的研究倾墨较多,而对贸易振兴阶段的研究则似嫌不足。笔者认为,正是这第一阶段孕育了日本经济日后的飞跃。因此,分析这一阶段的贸易发展过程及相应的贸易振兴政策,有助于理解日本成功的原因,对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拉美地区是世界五大洲中等收入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截至2011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在拉美地区33个经济体中,只有海地是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低于1025美元),有4个国家是高收入国家,其余28个国家均为中等收入国家。拉美是世界上在中等收入阶段滞留时间最长的地区。拉美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就已进入下中等收入水平,有些国家在50年代末就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在当时富甲一方。但是,  相似文献   

9.
1992年11月初,多伦多婚姻治疗中心主任H.B.丹尼什博士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科学发展公司的邀请,来京作关于婚姻家庭问题的讲演。丹尼什博士60年代初在美国攻读精神病学,后来长期从事讲学、临床实践与研究。他1982年创立的多伦多婚姻治疗中心,既是门诊部,又是学校和研究所。他把医学实践与社会—行为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婚姻家庭治疗、咨询和教育模式。近年来,他在世界各地传播、推广这一新的模式,无论在精神卫生学界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应。译者有幸聆听丹尼什博士在北京的两场讲演,并与他多次交谈。现将他的讲演和谈话内容整理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安成日 《日本研究》2006,28(4):42-48
1961年5月16日,以朴正熙为首的韩国少壮派军官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韩国“军事政权”上台以后,出于种种目的积极采取措施缓和日韩关系,致使60年代初日韩关系出现新的变化。本文对60年代初日韩关系出现新变化的各方面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口商品市场正在实施多元化的战略,对一些没有市场份额或市场份额较小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注重投入一定的力量,以利开拓这些市场。南非是我国多数外贸企业还不了解的市场之一,本文就我国对南非市场开拓谈些初浅看法。一、非洲最有经济实力的国家 1.多种制成品进口市场南非(阿扎尼亚,Azania)位于非洲最南部。国家面积112.7万平方公里,人口3020万(1989年)。南非国民生产总值居非洲首位,以盛产黄金、钻石及多种战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随着非洲裔等有色人种在政治、经济、教育和住房等方面条件的改善,一些白人和保守主义学者开始对美国的种族关系持乐观的态度,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后种族时代"(post-racial era)。与该论调持相反的观点,系统性种族主义理论认为今天的美国与过去一样仍然是一个白人支配的压迫社会,白人对非洲裔等有色人种的支配是种族不平等的根源。该理论为美国种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范式,有助于理解美国种族主义的本质和种族关系的发展脉络。但是,该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批判,如陷入"黑白二元论"的窠臼,忽视了有色人种的作用,对种族关系持悲观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13.
自80年代以来,非洲国家纷纷出现偿债困难。尽管债权国、债权银行与非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债务问题并未解决,从1982年爆发国际债务危机到1990年,非洲国家债务总额翻了番,已达2719亿美元,相当于全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90.9%。由于债务总额过大,还本付息负担加重,非洲已出现资金逆转移,由资金净流入变成了资金净流出,对经济发展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债务问题已成为发展经济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4.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发展思想和发展研究的演进,大体经历一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进程:早期的发展思想以增长或发展作为整体目标进行研讨,并不区分国别或地区。战后的一段时期里,第三世界发展问题逐渐突出为独立的研究主题,在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和发展政策的研究方面就更多地分别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小地区、不同类型国家和个别国家。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以来,全球性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未来学早期  相似文献   

15.
(一)主客体理论,包括认识论中的主客体理论,是80年代苏联哲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生长点之一,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从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哲学界大大加强了对主客体理论的哲学探讨.也许可以说,主客体范畴日趋上升为认识论中心范畴,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他们在这一领域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如阿勃吉尔金等人的《科学认识中主体能动性的辩证法》、库兹明的《客观的东西和主观的东西(认识过程的分析)》、留布金的《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的主客体问题》、巴霍莫夫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和现代科学中的主客体问题》等.80年代初,他们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1980年出版的列克托  相似文献   

16.
元稹百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尚永亮 《学术交流》2004,(4):137-144
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是现代意义上元稹研究的开创期。建国后的研究范围渐渐涉及元稹的品格与《莺莺传》,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是此时最重要的成果。"文革"时元稹研究曾一度停滞不前。新时期至八九十年代,涌现一批成果,但90年代的成果中有一些精品。新世纪初,学界主要关注元稹生平、节操、创作及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麦克法莱恩的《激进经济学》评介宗理激进经济学是一种对现行制度与理论进行批判,提倡根本变革的经济思潮。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激进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激进经济学是专指从60年代初美国反越战学生运动中产生的激进经济思潮。它一方面尖锐地批判了现代资本...  相似文献   

18.
一、尖端科学技术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技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刺激引发技术的发展。可以认为,产业革命以来,以大约50年为周期的长期性波动(即康德拉捷夫周期)带来资本主义上升局面的原因,显然是技术的巨大进步,即技术革新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初为止,世界经济曾处于增长时期,其中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此  相似文献   

19.
新千年伊始 ,日本军民还沉浸在一年一度年假的欢娱之中 ,首相森喜朗却已在元月七日踏上了前往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欧洲的希腊进行正式访问的行程 ,从而成为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首位日本首相。此举打破了日本首相年初首访美国或亚洲邻国的惯例 ,同时 ,揭开了日本外交“走入非洲”的序幕。  森喜朗把新世纪之初的首访地定在非洲国家 ,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这与日本的“政治大国”进程及去年年末森氏内阁提出的“战略性外交”有何关系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加以论述。  一、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   1945年 8月 ,日本…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非洲的知识界中间,围绕是否存在非洲的哲学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这场争论不仅揭示了目前在非洲大陆进行的思想斗争的一个方面,而且也反映了上述地区的国家里哲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在二十一三十年代,法国的民族志学家莱维-布律尔在西欧广泛传播一种思想:处于殖民地压迫下的各民族的思维与西方的思维不同,乃是原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