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祥于关东大地的东北二人转,在民间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的满族妇女受其熏陶,将二人转场面与二人转故事绣到了枕头上,成为绝唱之作。这些绣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是在通俗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十足韵味的艺术形式.虽然没有非常拘谨的框架结构,却是流传最为广泛和突出的艺术类别,其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不容忽视.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形式的文化艺术层出不穷,新的娱乐方式以及电子传媒技术的不断产生,民间艺术濒临灭绝的危险,出现了传承断代、观众得不到新的给养等严重问题.本文浅析非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的价值与现状,通过对河北民间艺术的论述,提出有效策略,以使民族民间艺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滑稽,是我国东北二人转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性。滑稽,是喜剧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一般的民间小戏,都有鲜明的滑稽色彩,而东北二人转却是从外部形态到内涵肌里,从表演风格、人物风格、语言风格,到整个舞台构架,都浸染着浓郁的滑稽精神。因此,考察研究二人转的滑稽特性,对于体认二人转艺术本质,弘扬其艺术个性,是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试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4.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解放前有单出头①、二人转②、拉场戏③三个分枝。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这三个分枝均有发展。一九五八年,周总理提出要发展东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一九五九年,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在二人转基础上发展吉剧。至今,吉剧刚满二十岁,其中还被“四人帮”摧残十余年。吉剧是怎样从二人转发展成戏曲剧种的?本文不叙过程,着重说说它的做法:“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5.
陆火琰 《南方论刊》2008,(5):91-92,90
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粤西茂名五个县级市之一的信宜市,地方民间艺术文化资源积淀深厚,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扬名全国的民间艺术——飘色、玉石,赠予香港回归的信宜玉雕——一帆风顺;还有竹编、春牛舞、采茶舞、狮子舞、木偶戏等。历经几千年人文活动和五十多年现代文明的冼礼,信宜积淀了五大特色地方民间艺术文化——飘色文化、玉器文化、竹编文化、民族文化和南江文化。  相似文献   

6.
各种不同的环境、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对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生态学将文化创造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是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社会文化研究。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即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自然环境意识、生活方式、造物观念、信仰观念、技术因素、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文化的时空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全面整体地认识民间艺术,协调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认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谋求对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二人转艺诀,是二人转艺人谈艺的口诀,是东北民间艺术的一笔珍贵的遗产。它是几代艺人演唱经验的总结;它体现了一些朴素的民间美学观点。由于散失颇多,流传不广,所以尤有辑录阐释的必要。这些艺诀,是从辽宁省王铁夫、耿瑛、马力,黑龙江省靳蕾,吉林省王肯、王兆一、那炳晨、于永江、徐昶奎、白万程等同志的文章中以及我们搜集的资料中选辑的。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在中华大地是具有代表性的,在国内同一种类的民间艺术中,地方风格特点也十分鲜明.然而,尽管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河北民间艺术,但长期以来,河北民间艺术的生命活力、价值和意义却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对河北民间艺术的理论探究、实践开掘和现代意义的观照还显得有些薄弱.而要使这一现象得以改观,就必须深入发掘民间艺术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河北地方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注重横向联系,总结地域文化规律;二是建立活体博物馆,广泛播撒传统文化精神;三是从儿童着手,注重文化传承;四是总结历史传承热点,推进河北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齐鲁民间艺术是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功利性与纯粹而浪漫的艺术品性,既矛盾又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它关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复杂态度。一般地说,相对切实的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齐鲁民间艺术并不认为艺术品性是最重要的,当两者不能统一时,它完全有可能趋从前者。这一点,除可从中华一体化文化的历史性规定中获得某种解释外,而衍生于齐鲁这块浸透了伦理政治型文化精神的土地上所不可避免地带有的更为浓重的社会性色彩,决定了它必然更为崇实。本文认为齐鲁民间艺术因此便有一种文化思维和文化方式的潜在定势。这种定势在发展齐鲁民间艺术的独特文化精神和艺术品性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决定论的宏大叙事中,民间艺术如同古希腊神话,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最终只会作为文化遗产留存于人类的记忆中.其实,民间艺术作为生活的艺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会不断产生新的形态;其次,当代文化认同的群落化为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民间艺术已经衍生出了丰富的当代形态;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出现了各种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那些无法适应大环境变迁,又有着独特价值的民间艺术建构了一个嵌入型的文化生态壁龛,可以保障其在现代社会中活态延续.  相似文献   

11.
在艺术人类学观照中,民间艺术旅游展演作为一种旅游景观,是为满足旅游消费市场需求而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的资本化转换,从而使得传统民间艺术成为旅游产品和文化商品。民间艺术旅游展演还是一种审美文本,凭借丰富繁华而又充满异质特征的艺术符号,不断辐射审美想象,让旅游消费者产生旅游愉悦感。实质上,民间艺术旅游展演是由多种文化力量共同塑造而成的社会文本,聚合了多重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妥协的逻辑力量,凸显出传统民间艺术于社会转型期而生成的自我延续和调适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辽宁浓厚的戏剧和曲艺文化为东北喜剧小品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铁岭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培育出了众多著名喜剧演员、编导,这为铁岭成为小品之乡提供了人才基础。二人转在吸收吉林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南派载歌载舞的特点,取得了成功。以拉场戏为原型的铁岭独具特色的喜剧小品在充分吸收了话剧、相声等艺术的营养后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3.
民间艺术是留存民间的艺术瑰宝,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新和县的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音乐艺术和民族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具有共生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章对如何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何惠及民生服务于社会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民间艺术发生发展的规律、民间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意义的探讨 ,从艺术生态角度对个人的艺术成长及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民族文明进程、增强民族归属感方面作了深入的阐述 ,并指明艺术教育是实施先进文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全球文化空间里,大部分的地方戏曲显得日渐冷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二人转却异常火爆,确实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对黄梅戏与二人转的共性比较,分析后者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借鉴二人转的发展与传播经验,针对促进黄梅戏的跨文化传播可采取合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人才的规模化,并在此基础上催生领军人才;把握创新与继承的完美结合;加强与现代文化传媒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6.
吴晓 《兰州学刊》2010,(6):79-81
当下诸多旅游地普遍出现的民间艺术旅游展演,日渐成为文化人类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并已形成具有范式意义的研究视角和相关问题意识。基于旅游景观文化视角的关注重在探讨民间艺术被建构景观样式的文化逻辑;立足于文化变迁视角的关注主要分析旅游作为新的文化力量,是如何导致传统的民间艺术发生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于民间艺术本身的影响;着眼于文化产品视角的研究重在讨论民间艺术是如何被创意为文化产业中的消费对象。还应该遵循人类学整体观,置身于具体文化场景进行过程性、动态性的综合把握,从文化生成和文化逻辑的角度阐释民间艺术旅游展演的文化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6月24日至27日,在浙江慈溪市举行了首届中国吴越文化民间艺术研讨会。向研讨会提交论文的有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作者,其中4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到会参加研讨。 以吴越文化为前提来探讨民间艺术,既深化了吴越文化的研究,又拓展了民间艺术研究的内涵、范围和视野。这次研讨会就吴越地区民间艺术的整体特征或某一民间艺术的源流、沿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作了科学论证与预测。这次研讨会于学术方面的主要收入获为:(1)地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从某种意义讲,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母体,它从古至今大多存在于群众文  相似文献   

18.
壮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相邻的族群发生了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这种与他族文化上的交融成为民间艺术的共时生态,在横向上深刻影响了壮族民间文艺的形式与风格.壮剧是在汉族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直接影响下而陆续形成、发展的,在剧目、音乐、表演、技法、乐器等方面,壮剧都大量地吸收了汉族戏曲的艺术滋养,并与本民族传统艺术融为一体,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州砖雕植根于河湟地域的文化土壤之中,是河州民间艺术家吸收汉文化传统,结合河州多民族、多宗教地域文化特征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样式。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形式,河州砖雕在艺术内容及风格上体现了中原主体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和谐统一。本文从建筑的功能上对河州砖雕进行了分类,对河州砖雕的地域性特征进行了总结,针对其表现的题材及文化内涵进行了归纳和考证。  相似文献   

20.
二人转流行的东北地区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因此,在二人转的传统剧目中,蕴含了丰富的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内容。本文对二人转中的满族民俗文化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调查、描述、分析和研究,包括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婚姻民俗、称谓习俗等。这些民俗事象纷繁复杂,真实地再现"原滋原味"的满族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反映了东北二人转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