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纪之交的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以反映1957年以后右派生活为内容的作品,这些作品对历史进行了还原和更加深刻的反思,并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以往的同类题材作品。本文将以《中国:一九五七》,《乌泥湖年谱1957~1966》,“夹边沟记事”系列小说等为例.来谈下这些作品的艺术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我国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在教育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探索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问题,形成了一条我国教育事业在新时期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在学习邓小平“中国特色”教育理论时,首先应该掌握他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在研究和把握他的基本思路上下功夫。对历史的反思是邓小平“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基本思路的起点。“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拨乱反正,清理“左”的错误的斗争中.对我们党的教育工作曲折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反思。建国后…  相似文献   

3.
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建国十年优秀创作选拔本”丛书,对新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产生了重要作用。“建国十年优秀创作选拔本”丛书所表现出的对革命历史主题的偏重、篇目的增删、内容的修改和副文本中亲身讲述式的政治认同强化等现象,是“十七年”时期文学经典化的重要生产机制。“建国十年优秀创作选拔本”丛书的出版,奠定了“十七年”时期文学的基本格局,也成为后来“红色经典”的话语源起。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梳理了建国后十七年的史学思潮,并对有关的教训进行总结。认为,建国后十七年有两种史学思潮,一种是历史主义史学思潮,一种是教条主义史学思潮,两者相互斗争。前者在十七年的大多数年份居于主导地位,但在“文革”前夕受到了批判,后者则占据了支配地位。历史主义思潮之受到压制,与自身理论的不彻底性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极“左”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1957年发生的反对资产阶级右派运动,是建国后党史和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反击资产阶级右派是必要的,但运动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这次事件,是党的指导思想发生重要转变的起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曲折发展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二十年中的“左”的错误和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停滞状态自此开始。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时多次指出:“1957年开始有点问题了,问题出在一个‘左’字上。反对资产阶级右派是必要的,但是搞过分了。”“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实际上违背了八大的路线,这一‘左’,直到1976年,差不多整整20年。”这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发展得出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6.
“红色经典”有着较为一致的文本审美形态。这些作品都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作为叙事的意义旨归,强调通过对革命历史的讲述达到教育人民和鼓舞人民的目的。建国后十七年“红色经典”的创作者大多是革命斗争 的亲历者,创作主体的身份特征、心理意识以及知识谱系与这批红色经典作品的审美形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十七年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渗透着作家真挚、深沉的感情,字里行间翻腾着时代的浪花,该时期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个案特征,它主要体现在儿童小说中儿童“成长’模式上。总的来看,十七年儿童小说中儿童“成长”模式可归结为这样几个特征:浓厚的革命情结、沉痛的苦难情结和严肃的“小大人”情结。  相似文献   

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贞操观相较于民国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1949—1966年是新中国成立初的十七年,也是“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七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贞操观又显著呈现了不同的特点,故本文以“文革”前后为界,以北京地区为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贞操观的变革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这十七年间贞操观变革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9.
朱敦儒是南北宋之交的一位重要词人,历史上对其人其词研究稀少。20世纪以来是朱敦儒研究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此期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900-1949;1949-1980;1980年至今。建国前主要成就表现在校勘及新观点的确立上;建国三十年成就不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突破,总体水平超越前两个时期。总结这些成就和不足将对未来的朱敦儒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边塞诗”是与古代边塞诗相对应而提出的,是建国后十七年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昂扬激越的时代主旋律是其基本特征。取材广泛,风格独特,融古汇今,承上启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新边塞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类型在当代诗坛已稳步立足。  相似文献   

11.
《诗刊》(1957—1964)是十七年文学中的重要诗歌刊物之一。自1957年1月创刊至1964年12月休刊,共有44条"编者按"。这些"编者按"不仅显示出十七年诗歌与政治间的某些复杂关系,同时也揭示出这种关系背后的某些"历史细节"。但无论是"言说"还是"沉默",它们都显示出十七年诗歌及其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折射出十七年诗坛是一个文学与政治的交锋台、一个多重声音并存的混杂之所。  相似文献   

12.
开发柴达木不仅是振兴青海经济的战略举措,也是事关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该文回顾了建国后柴达木开发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柴达木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开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一、揭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奥秘的一把钥匙 意境,是我国诗歌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从王昌龄在《诗格》中明确提出“物境”、“情境”、“意境”的“三境”说,到王国维倡导的近代意境理论,人们对意境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建国以后,对意境理论的研究和阐发也不断发展,从1957年李泽厚发表《“意境”杂谈》开始,到近年间发表的不下数十篇专论,意境理论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在这些论著中,贯串着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把意境分解为“意”和“境”,即主客观两个方面,认为“意境”就是“在这两个方面的有机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包含着许多重要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一,首次科学阐述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观点;其二,科学总结了29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其三,深化认识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据、地位和内涵;其四,适时更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1957年到1966年4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将近十年的历史,叫“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简称前十年)。 前十年的历史,在我们的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建国后的四十多年中,这十年是承上启下的,而且由于这十年情况比较复杂,有成绩、有缺点;有正确、有错误;有前进、有曲折,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因此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对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加深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路线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随想录》评价甚至巴金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随想录》是巴金思想走出文革阴影后,对建国后党所犯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个人反思,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但更多却表现为思想表达的个人异质性。作为个体思考的文学表述,其中有些篇章在美学特征上确有瑕疵,但并非是十七年及文革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延续,其中的精粹之作达到了可以流传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7.
认真研读,深入分析毛泽东建国后写给江青的批语,就不难发现,毛泽东对江青有个关爱和培养、使用和重用以及晚年对江青批评的过程。此过程造成了江青“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辉煌”及其应得的历史结局。解读这些批语,对于深入研究建国后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弄清江青的发展历程以及探讨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果我们对它的发展作一个整体性的回顾,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三十多年来,长篇小说的生产有两个时期显得特别活跃。首先,是自1957年《红旗谱》等的出版至1961年《红岩》的问世,这当中前后约五年左右的时间,集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已为人们熟悉的《红日》(1957)、《林海雪原》(1957)、《百炼成钢》(1957),《青春之歌》(1958),《苦菜花》(1958)、《山乡巨变》(1958)、《创业史》(1959)、《三家巷》(1960)等等。除了《保卫延安》(1954)、《三里湾》(1955)出现较早,《李自成》第一卷(1963)出现较晚外,可以说,建国后前十七年的长篇佳作几乎都诞生在这几年间。事隔二十年,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也就是自1977年  相似文献   

19.
胡绳晚年论建国后党史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分期,是以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还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座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学术界,胡绳先生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座标的原由和意义,并把这一观点运用到了中共党史的编写中去。在此基础上,胡绳先生还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和之后两大时期,各作了具体的阶段细分。胡绳先生关于建国后党史分期的观点,对研究和解决建国后党史上的许多问题有重大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发源地的后乐村为个案,考察了建国50年来村落商业经济变迁的历史过程,并根据其呈现的"地方性知识",对一系列传统的现代化理论观点作出了反思.指出村落商业在农村现代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村落场域拥有形成和发展商业的内源力,村落的现代化进程遵循着特殊的发展轨迹,测评村落现代化水平应有自身的特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