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波特兰夜话     
这已是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到美国的事了。 抵达波特兰市后,未曾想接待方将我们安排在当地一个老太太的家里住。这倒不失为一个新的体验,只是,我和L君的英语程度,能容我们与这位美国老太太沟通么?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今天更多有关“消失的13层楼”的相关事实,我联系到一些美国百强企业中的建筑商和开发商。大多数人说,他们还是不会设置第13层楼,不管这个建筑是用作办公还是居住。伊夫·拉夫库恩(Ev Ruffcom)是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Zimmer Gunsul Frasca(ZGF)事务所工作的一名合伙人。他曾经设计了许多的高层办公大楼,  相似文献   

3.
《我逝去的青春》是朗费罗颇为著名的短诗,他在这首诗里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波特兰市带给年少的朗费罗的是无语言说的快乐。本文将阐述朗费罗的人生经历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更好的理解本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不知遭我被一位美国老富婆包了在复旦的最后半学期,为了更早地进入社会,我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在一家公司打短工;由于我的英语口语很好,在公司中大受欢迎,也因此认识了不少美国人。一天,一位叫史密斯的美籍教员为我引见了安德森。我俩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安德森问我是否愿意去美国工作。我没有立即答复对方,说等问过父母之后才能决定。当晚,我到邮局给在梅山师范学校的父亲打了电话,父亲要我抓住这个机会。一个月之后,从上海回家,走进师范学校校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快就要去美国了.他们祝贺我,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并告诉我…  相似文献   

5.
2002年我擦着眼泪告别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十二班的同学,与妈妈一道去了美国。在美国上学,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美国和中国在学习上的差异。中国的中学生每一天都为中考和高考累得喘不过气来,而在美国,下午两点多就放学,我们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做喜欢的事,同时也不会耽误学习。  相似文献   

6.
愉快的美国主妇 在1917年年尾和1918年年初的仲冬,我的家眷到了上海。可是,由于美国人大量的到来,这时要想在上海找一处有现代化设备的公寓或住宅,已经是绝无可能;只有一些古旧的英国式房屋还有空房。但是,对于这种情形,我知道得太晚了。一位朋友对我说,为了迎接大量前来的美国人,有人兴建了些新住宅区,叫做“模范村”。这个模范村包括好几排用廉价泥砖修筑的房屋,式样是建屋人心目中自以为是的“美国式”。  相似文献   

7.
刘墉 《金色年华》2009,(5):29-29
1978年我辞掉了在台湾的电视记者工作,应美国一个美术馆的邀请,去做驻馆艺术家。刚去的时候,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常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比较心直口快的朋友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什么话,你误会了?”  相似文献   

8.
夏明禹 《华夏少年》2007,(12):43-44
一艘太阳能飞船从美国飞降在唐山国际机场。一位风度翩翩的教授从飞船里走了出来,惊喜地望着眼前的一切。这位从美国来的教授就是我,我离开家乡已经有二十年了。  相似文献   

9.
“……永久的家就是被收养,就像去美国了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我不想去美国,听大人说美国很可怕,我们到那儿后有的会被卖了,有的还会被打,我害怕……”  相似文献   

10.
去美国谈一笔业务期间,曾在国内共事多年的美国朋友邀我去他家做客。他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13岁,他们的礼貌、懂事和能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他不爱我     
阿蛮 《女性天地》2007,(7):32-33
文君移民美国之事,这些日子成了我心中的大伤口。 文君是我先生大学时代的室友,毕业时,本已拿到奖学金,准备去美国与父母会合,最终却又选择留在这个陌生城市,与我先生同在一家建筑事务所做设计师。文君是典型的好男人,才华横溢,却从不自命不凡,在事务所很吃得开,在各方面,对我那清高并且艺术至上的先生关照不少。  相似文献   

12.
2009年8月,我到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在美国期间,我住大保罗和简爱夫妇家。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美国人的肠胃状况很糟糕是因为饮食的原因,而在日本肠胃不好的人要比美国多很多。肠胃疾病的患者我已经诊断很多了,就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患有因胃黏膜变薄而导致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当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20倍。由于长期的萎缩性胃炎最终会导致胃癌,所以日本人的胃癌发病率也是美国人的十几倍。  相似文献   

14.
许钟灵 《现代交际》2006,(11):44-45
如果你在餐桌边看到一个托着脑袋,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的女生,没错,那就是我。如果你又在美国超市里遇到一个扛着一袋大米欣喜若狂的女生,没错,那也是我……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在美国。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夏天,我和老伴去美国探望儿女,几个大城市都逛到了。我们感受最深的不是美国的旖旎风光,而是海外赤子的同胞情谊。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我儿子所在的公司设计科,6个人中只有1人是美国原籍,其余5人分别来自中、法、意、俄、越5国,像个小小的“联合国”。在美国...  相似文献   

16.
我爱薇薇安     
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应聘到了嘉年华公司。嘉年华是一家大公司,总部在美国,能在这样一个大公司工作,我很兴奋。  相似文献   

17.
那年,我去美国工作访问,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大圈。我请我们的同事安排我去看几所美国的大学,他们几近诧异地看看我:说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好在最终我还是抽出时间有机会去造访了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后来,我又去过了英国的牛津、剑桥、帝国等),散步在没有围墙的大学的校园里,我的心里会特别地升腾起对于先人的敬仰,梦想着自己如果有机会在这样的学府里读书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当树叶轻轻滑落,清风吹过脸庞,我知道这好像是没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变媖 《当代老年》2006,(2):18-19
去年春天,我的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公婆回国定居了。公婆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一些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早已改变,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真是让我获益匪浅,并且眼界大开。  相似文献   

19.
华莹 《当代老年》2009,(3):45-45
在美国生活了几年,我搬过几次家,在美国四个州都生活过,每到一个新地方,每周至少去一次小区里的健身房。我总有机会在那里碰到一群老年人在一位健身老师的指导下做操,很多老人看上去有七八十岁,有的时候还能看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练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穿什么和怎样穿文/孙紫玲美国人穿衣服随便。我不信。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拿到赴美签证后,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去买一些时髦的高档服饰,以免美国人说中国老太太真土、真穷。登机那天,我烫了发,化了妆,戴上耳环、戒指,穿着全毛玫瑰色套裙,自我感觉良好。一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