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宝树 《南方人口》2011,26(6):42-48,41
乡一城人口转移作为城市化过程,总体上有利于生育率下降或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但是,由于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具有既不同于城也有别于乡的差别特征,因此这种转移对城乡生育率的变化必然产生一定的差别效应。通常认为,乡一城转移人口的生育率水平介于城乡之间,即低于乡而高于城。但是,有关研究认为,我国乡一城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率水平已经转变为低于城市。对此,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城乡生育率的变化和区域差异,然后对乡一城转移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进行尝试性的推算,最后聚焦讨论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流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对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研究,但是其往往过分关注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却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内部的差异缺乏敏感。遗憾的是,这使得已有的很多研究获得的结论并不那么可靠。本文以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水平为例,使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大学生发展状况调查(2008年)"数据的研究表明,城市来源和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月消费差异上的表现是不同的。城市来源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没有差异;但是农村来源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占据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疆民族混合家庭户的分布与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霞 《西北人口》2009,30(4):76-83
本文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及调研资料对新疆民族混合家庭户的分布与构成进行了描述:近年来混合户数量明显上升,并以民汉混合户增长更快;在全疆分布区域性差别较大,与当地的民族成份种类、城市化水平以及民族构成有关。同时,人口数量少的民族更易与其他民族组成混合家庭;同一宗教信仰的民族更易组成混合家庭,但回族例外。民汉混合户相对规模较小,结构简单。预计新疆民族混合家庭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主要表现为族际婚姻增多。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难点,而以发展县域教育为形式的合理、全面地开发县域人力资源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以吉林省为例阐述县域教育和县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及其成因,通过对县域经济和县域教育的关系分析,论述县域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通过互动发展的形式来推动县域教育和县域经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而西部民族地区的总体人力资本水平还很低 ,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知识差距”在不断扩大。通过制定缩小知识差距的发展战略 ,注重人力投资的制度创新 ,加大人力投资强度 ,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市场建设 ,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 ,改革人才配置制度 ,就能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剑  刘佳 《西北人口》2008,29(3):101-105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市市内六区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状况进行了调查评析,发现由于权益意识、收入水平及工作岗位流动性的限制.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并无太大需求等问题。并建议从加快制度改革、加强宣传教育、规范企业用工制度等方面构建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组织调查的北京、上海、广州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上海部分进行了乡城流动人口生育间隔的分析,研究发现流动确实延迟了初婚年龄、一胎二胎三胎的生育年龄,延长了一胎二胎三胎的生育间隔,证明了中断理论的存在。 Cox回归实证结果显示上一胎生育地为流出地的育龄妇女下一胎在流入地的生育间隔将会被延长。这主要是因为迁移人口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生活使他们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疲劳和不安定的状态,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负担使他们无暇顾及或者不愿意在此阶段生孩子,从而干扰了妇女的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老龄问题的核心是经济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来源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了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的全国老年人跟踪调查数据,分析我国老年群体的生活来源构成、变化及其内部差异,指出当前老年经济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就完善老年经济保障制度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经济收入来源较少、结构单一、群体分化明显、社会保障不足。因此,提高贫困老年人的收入和保障水平,缩小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提高老年社会保障水平,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传统的以土地为中心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随之受到巨大的冲击。土地征用的发生,直接导致农村人口中的老年人失去了老年生活的依靠、中青年人失去了就业领域、未成年人失去了未来本该享有的就业和收入的权利。而这三个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农民的养老保障。针对淄博市土地被征用农民所进行的调查表明,这三个问题已成为农民在征地之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补偿费使用监管的加强以及征地补偿措施的创新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在对鲁庄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文章指出鲁庄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过量,威胁到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文章认为农民负担过重、积累能力低下、恶劣的竞争地位是过量转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增加对农村资本投入、对乡村治理体制进行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的组织化是解决过量转移问题的政策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元  谭珊珊 《西北人口》2011,(6):55-58,63
近些年来,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兴起,并在几年间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在对苏南、苏中、苏北进行了对比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江苏省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机构数量及规模、设施及人员配备和服务内容等进行了描述,分析当前养老机构面临的政策支持不足、供需存在矛盾以及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并结合江苏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提出苏中、苏北地区应首先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苏南地区应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政策上的"各个击破",同时建议民办养老机构加强创新服务理念,在管理体制、服务内容、人才使用、硬件设施等方面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状况关系着中国劳动力质量和生产效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采用CLDS(2014)调查数据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考虑市民化与健康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关系,使用IV 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显著提升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水平。市民化水平的提高代表农业转移人口可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的增加,对健康有促进作用。从健康方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了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和躯体活动功能。从产业角度看,对比第二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说明对产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保护力度不够,应加快产业升级,减少或避免劳动者的危险或重复劳动。个体差异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康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个体差异的起点(教育程度)和个体差异的终点(收入水平)看,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户籍制度(尤其是隐藏其背后的社会福利差异)极大地削弱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基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和自身的健康状况的正相关关系,要想改善转移人口的健康状况,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持续对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福州、厦门两地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个体特征、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三个方面对农民工是否参加社会保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年限年限及是否拖欠工资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年龄、工作性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有无技能培训、更换工作次数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作用显著且系数为正。性别、家庭外出务工人数、职业类型、月平均收入及对当前工作是否满意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BPH),Nilaparvata lugens St?l, were investigated in paddy fields in the coastal lowland of West Java, Indonesia, where rice is cultivated twice a year, in the wet and dry cropping seasons.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basic feature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rice cropping seasons: (1) In the wet season, BPH populations multiplied rapidly in the period from initial to peak generation, reaching quite often the destructive level despite the low density of initial immigrants. However, in the dry season,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the peak population density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wet season. The abundance of natural enemies such as arthropod predator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such a difference in seasonal population development. (2) The density at the peak generation or the occurrence of outbreaks in each field was predictable in the wet season with fairly high accuracy on the basis of the density at the initial or previous seasonal generations. In the dry season, however, the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peak population density widely varied among the fields depending on the water status in each field. (3) Density-dependent processes to regulat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were detected in both cropping seasons. In the wet season, the regulatory processes were only detected in such high densities as cause the considerable deterioration of host plant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processes were largely attributable to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In the dry season, however, the regulatory processes operated at a much lower density in the earlier stages of the crops. The results of an analysis of adult longevity or residence period suggested that the density-dependent dispersal of macropterous adul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among the fields in the early dry season.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经过了较长的过程,苏联时期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的因素有四1.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供应问题、对中亚的投资,地区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等经济活动.2.社会因素,社会的直接号召和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气氛,以及俄罗斯化政策、卫国战争、大垦荒运动等使俄罗斯人迁往中亚.3.民族因素,俄罗斯人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民族,而当地居民却不愿或不能迁居到城镇去.4.无语言障碍是俄罗斯人迁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欧盟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不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后半期以后,由于欧盟各国的总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和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和劳动力不足。本文从人口经济学角度论述了欧盟渐进过程中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应积极吸收大量的经济移民,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引入,从而提高欧洲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性别失衡的宏观经济后果——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家庭经济决策行为、性别失衡与储蓄、婚姻市场挤压等方面对人口性别变量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述,总结了经济学视角下性别失衡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性别失衡对经济学宏观变量影响的家庭经济决策放大机制是研究该命题的关键。最后,构建了一个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人口性别失衡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建模思路,详细阐述了其背景、构成及所包括的关键机制,为性别失衡对宏观经济影响后果的研究,以及采用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在内的性别失衡综合治理和推进性别平等策略的制定与评估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8.
论人口素质在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素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联系,又给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充分认识人口素质在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将利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人口素质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速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政治素质能够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身体素质能够推动经济进步,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人口综合素质能够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观的认识,确保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简要阐述人口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对人口安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量化,笔者按照构建的总体指导思想与原则的确立、测评体系结构框架的设置、可操作指标的筛选并用树状图把指标体系显示出来和对入选指标逐一进行量化的逻辑思路,构建了一套系统全面、简明、科学、可行的人口安全测评指标体系及其量化预警标准,旨在为研究和制定“十一五”人口发展战略以及该论题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中,隔代照料这一选题极为重要,隔代照料也是老年和家庭福利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因素。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但对两者相关性的深入实证考察较少,仅有的研究也未就隔代照料产生的健康后果达成共识,政策应对亦存局限。为此,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截面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照料孙子女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后果及几个主要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并通过稳健性检验。研究得出三项基本结论:隔代照料的健康后果受到照料强度、子女特征、居住模式及老年人自身罹患慢性疾病状况的影响,在不同的特征状况下呈现不同的健康结果;照料者受教育程度、照料者性别、健在子女数等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对被解释变量(照料者健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成年子女向上的代际支持也对老年照料者的健康发挥了调节作用;使用工具变量(照料者是否享受老年优待政策)进行因果识别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最后,本文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的结果从代际关系视角、社会性别视角和老年婚姻社会功能等方面提出公共政策的应对思考,以期为制定相应的老年和家庭福利政策提供策略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