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80年代中后期,以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并涌现了一大批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品,人们称之为新写实小说,现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及先锋小说的对比中概括新写实小说的独特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小说即新写实小说。它有明显的写实成分却称为“新”,它与“旧”的现实主义小说有哪些不同,本文将以传统现实主义作为参照系凸现新写实小说的特点即“新”的内容所在。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小说是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滋生在中国社会向商品经济转型的特殊的土壤里,是文学艺术领域内特别是现实主义内部还原生活原初状态的一场审美革命。还原生存本相是这场革命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它派生了新写实小说的一切内容和形式,使我们获得了观照自身的新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作为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文学现象,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无论思想内涵还是叙事方式上,都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新写实小说”虽然也有种种不足,但它毕竟把中国当代的小说创作,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末,一批新面目的小说被称之为“新写实主义”(或称“新现实主义”)作品。“新写实主义”很快成为文学界的热门话题。最早倡导和推动“新写实主义”的是《钟山》。它在1989年第3期上,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并在《卷首语》中,为“新写实主义”定下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基调: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作家登上文坛,掀起80年代文学史上最后一次文化热。这些作家以"零度情感"进行创作,将写作重心移到了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上,在生存状态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时代的意义。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生存意识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新写实小说创造的独特审美态度、它对文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新写实"主义文学在典型形象的塑造、对生活本质的重新发掘、及文本风格的转型等三个方面的分析,确定了"新写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证明我国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新写实"主义文学创作是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之所以给人以"新"的感觉,原因在于我们对现实主义的偏狭.因此,对"新写实"传达一种灰色人生语境的指责是缺乏辩证态度的.  相似文献   

8.
黑色幽默派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当代小说的语言、主题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从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黑色幽默、表现改革开放后城乡文化冲突的黑色幽默,具有写实基础和风格的黑色幽默3个方面讨论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对当代中国小说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政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俗生活作为表现对象,展示人们的琐碎生活和生存烦恼,还原了生活原生态。“新写实”小说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社会转型期的嬗变,表现出从典型化转向世俗化价值取向,以作家主观情感的隐匿,颠覆了被长期奉为经典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学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文学期刊、媒体等多方势力合力运作,共同促进了新写实小说思潮的产生和传播。新写实小说在还原日常生活灰暗面之余,也描绘出凡俗人生的脉脉温情,其背后是作家、读者和叙述者共同的温情观照。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的温情书写,有助于反拨学界关于其“零度情感”的定论,对其进行价值重估,更加接近新写实小说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新写实小说也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情感书写的突破,体现出作家对人生存状态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期以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真实观遭到了先锋派创作和新写实小说的严重挑战,真实性观念在两股新的文学潮流那里被赋予崭新的涵义.三种小说艺术真实观共生共荣,左右了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的想象空间和叙事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小说流派,它折射出了社会转型阶段国民的价值危机。这种价值危机既属于普通大众也属于以新写实作家为代表的部分当代作家。作家的价值危机在新写实小说中主要体现为:理性批判精神的失落、道德评价的无力以及对丑恶的玩赏性展现。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新写实作家的价值危机应当引起社会及其作家自身的警惕和反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真实观遭到了先锋派创作的新写实小说的挑战,真实性观念在两股新的文学潮流里被赋予了崭新的涵义。三种小说艺术真实观共生共荣,左右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的想象空间和叙事走向。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新形态,一种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交融与相激荡的产物,中国化的产物。开拓了新的文学空间,代表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新写实小说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局限与贡献三个方面对新写实小说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5.
谈"新写实"小说对"原初现实主义"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创作倾向,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摒弃革命现实主义作品中那种强烈的政治色彩、理想主义色彩,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展示生活本相,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处境,表现出世俗化的倾向。所以说,新写实是原初现实主义的回归,是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反动。  相似文献   

16.
刘震云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侧重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描写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尴尬处境,为我们展现了权力对人的驱使和捉弄。他以冷峻的叙述风格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扭曲和灵魂的残害,充满了对普通人的生存现实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西方的一个悖逆理性传统的文学思潮。20世纪它引入中国后,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持续了近百年的文学潮流。五四时期,中国新小说在创始阶段就具备了西方现代主义因素。30年代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80年代中期在对其艺术形式技巧的借鉴和观念变革基础上,现代主义小说创作达到高潮。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也推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经“伤痕”、“反思”、“改革”文学,至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出现, 到90年代中期,“新现实主义”登上文坛,表现出现实主义写作的魅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新写实小说,以其丰硕的成果和多元共生的属性而引人瞩目。通过对新写实小说文本的拆解,以还原方式直逼文本的原生状态,可以把握新写实小说的血缘体系,发现新写实小说的多重属性。  相似文献   

20.
崛起于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对当时的小说创作理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与反拨,但这种反拨有一些矫枉过正了。90年代的社会现实变化要求新写实作家从困惑彷徨的精神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精神大旗,积极借鉴小说叙事艺术探索的成果,对新写实小说叙事进行调整。90年代,新写实作家在保留新写实小说叙事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强化了小说的故事性特征,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