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社会体制改革的"五有"目标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被明确提出,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的实现,保证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社会体制改革工作已被提上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这也是保证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由之路。一、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学有所教"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3.
李志勇 《领导之友》2012,(12):23-24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把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并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点任务作了全面部署。报告提出的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坚持依法管理,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至关重要。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必须明确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加强社会建设途径、方法,以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五所"目标的提出,主要着力于全国范围内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全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低民生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在"三大经济圈"地区,在总体实现"五所"要求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分配、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社会建设的目标由"五所"到"五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目标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夫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深刻论述,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以民生工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平安稳定是社会建设和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因巨大的社会变迁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亨廷顿认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就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防止政治衰朽的历史阶段(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当前,只有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创新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体系,建立常态化的社会防范机制、多元化的矛盾化解机制、动态化的危机管理机制、灵敏化的网络沟通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必须紧密围绕这一关系到民生的核心重点来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实现社会和  相似文献   

12.
公权与私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刚 《决策探索》2005,(10):11-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民自由意志支配的空间不断扩展,私权观念不断增强,同时,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也不断显现,需要公权进行协调和处理,再加上社会发展、城市扩建中公用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常导致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因此.如何挤词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有效地制约公权以打造法治政府,切实维护私权以实现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公权与私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3):26-29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关于"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部分,也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为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期我们将通过对比十七大、十八大两份报告中有关教育阐述,用数据来展现如何努力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浙江省社会领域改革,从教育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要充分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提供更多优质均等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等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几个朋友问我同一个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这一目标测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2%以上,才能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可现在快到年底了,怎么没有一点儿涨工资的信息?据我所知,朋友们提的这个问题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将其"晒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医改是由政府主导的一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社会和谐发展一个重要工程。2009年—2011年的三年时间内,政府总共投入8500亿元作为新医改的基础资金。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其主要精神与新医改框架不约而同。由此可见,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必将带动并提高百姓消费水平,也为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文关怀,它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实到实处。本文从思想关怀、工作关怀、生活关怀、发展关怀、心理关怀五个方面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思考,旨在寻求对机关干部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把当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界定为"建立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的公众参与",并认为比较理想的社会体制是这样的: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动员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社会要受到约束,由国家来提供人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就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建立中国社会体制的"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制度环境。要明确社会进步、社会秩序、社会和谐是社会宏观调控的目标,明确顶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规定社会进步的目标、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赵民 《经营管理者》2013,(14):321-321
<正>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目标已经明确全党全国人民应该不断奋斗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奋斗。"我们企业是一个有着七十年光荣历史的军工企业,面对历史任务,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将每一个企业建成和谐企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创建和谐企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正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观念更新带动实践创新,以  相似文献   

20.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实现十八大目标的最坚强保证。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铁路基层党组织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工作力度,提高政治责任感,积极推进铁路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