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是指以先秦齐国和鲁国的文化为主体,以秦统一后齐地与鲁地的文化风习为余绪的地域性传统文化.山东民间剪纸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已经深深烙上了齐鲁文化的印痕.本文从山东民间剪纸所体现的齐鲁文化内涵人手,分析了山东剪纸的共性特点与各自的区域性特点,进而剖析齐鲁文化作为文化背景给予山东民间剪纸的综合影响,强调从文化角度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观照民问艺术.  相似文献   

2.
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恒久动力,也是最深层次的动力.山东经济发展与齐鲁文化之间同样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旅游品牌的开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省旅游品牌核心价值尚不突出,旅游感知力和吸引力较弱等问题,围绕“旅游强省”战略,加大“好客山东”品牌的建设力度,推动全省旅游业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好客山东”品牌是山东省旅游品牌形象的精要提炼和重要标志,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及旅游产品形象是“好客山东”品牌形成的基础,“齐鲁文化”是“好客山东”品牌的核心价值,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的整体塑造是关键。选取支撑“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发展的5个环境因素,测评“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发展的可行性,进而提出山东省旅游品牌的开发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好客山东”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各种各样文学形式的探索,主旋律创作以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当下生活。受齐鲁文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山东文学似乎格外青睐主旋律创作,然而当我们面对山东文学在文学潮流中“失语”的尴尬处境时,从文化层面深入剖析主旋律创作带给山东文学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对营造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学空间的影响,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万年来,黄河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从山东入海,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在新的环境下对黄河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认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传播山东黄河文化的意义与困境,可从丰富黄河文化的输出形态、拓宽公众黄河文化认知、创新黄河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探讨山东黄河文化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文章联系山东经济发展的特点,从战略思维的高度,分 析了当前山东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发展山东职业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东工业化过程中的城乡经济关系历经40余年的沿革,现正朝着协调、合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加速演进,这势必促成古老的齐鲁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对接,成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富具生机和活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山东作家对齐鲁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再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山东作家在继承了齐鲁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新的精神传统.这种新传统主要表现为文化守成主义、道德理性主义、民间英雄主义.这三种精神特征既是20世纪山东文学独树一帜的文化品格,又是齐鲁文化传统在20世纪实现现代转换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9.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文化传统源远流长。通过对活在人民口头的"历史文物"—山东方言俗语的研究,可以看到作为华夏文明基础的齐鲁文化对山东人民的性格塑造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山东的方言俗语中,"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修身养德"、"忠孝之道"、"以礼为范"、"和谐中庸"和"重本轻末"等思想都明显地表露出来。对根植于山东人思想深处的"齐鲁文化"探本溯源,深入了解山东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等,可为山东和谐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五性"是笔者针对报告文学的"旧三性"而从新时期以来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创新理论.它既为文体特性,也是价值标准.它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的观念更新与审美新变.这一点,在史传报告文学与问题报告文学中表现尤为突出.而张正隆、陈启文与阮梅作为其中不同年龄和文体流派的新老作家,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代表性.以他们为例进行补充论证,可以从一个侧面管窥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11.
当贫困超出“物质匮乏”的含义时,很多人都无法规避它。新时期“三农”小说对乡村社会的贫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书写。贫困群体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人穷志不穷”型;第二类是“人穷志也穷”型;第三类是“志穷人不穷”型。这三类形象反映了乡村社会部分农民在物质、精神、心灵、情感等方面贫与富的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各种各样文学形式的探索,主旋律创作以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当下生活.受齐鲁文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山东文学似乎格外青睐主旋律创作,然而当我们面对山东文学在文学潮流中"失语"的尴尬处境时,从文化层面深入剖析主旋律创作带给山东文学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对营造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学空间的影响,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3.
黄帝族源东夷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的文化是特定地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标识。黄河下游的“东土”是父系氏族时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作为这一时期五帝之首的黄帝 ,应是“东土”(东夷聚居地 )的文化代表 ,亦即黄帝族源于东夷。这同黄帝与少典、黄帝与附宝、黄帝与玄鸟、黄帝与穷桑、黄帝与涿鹿、黄帝与泰山的关系 ,以及山东地区大量出土文物所提供的丰富资料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报告文学发展迎来了又一次高峰,此时的报告文学作品呈现出了与之前各个时期报告文学迥然相异的文体特征。本文即是在梳理我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的基础之上,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报告文学的三个主要的文体特征,这三个主要的文体特征体现了此时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全景式关照"。  相似文献   

15.
抗战前山东经济近代化的演进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办山东机器局开始,中经清末新政、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山东的经济近代化经历了艰难起步、曲折发展、达到高峰等阶段,直到抗战爆发近代化进程陷于停滞。在遵循其他各地经济发展共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自我演进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报告文学自“五四”诞生以来,其发展进程就始终处于时代与文化变革大潮的裹胁之中,带有“在野”艺术的鲜明印记。在40年代中国文化转型大背景下孕育而出的解放区报告文学,则以其别样的风貌与基调,呈现出时代精神对报告文学文体规范的整合与重构,预示着报告文学将从身处“江湖”而居身“庙堂”,最终完成由既定秩序的批评者向维护者的角色转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金钱观可以概括为:穷并不是好,因为穷就是弱。个人的富固然不好,但个人的穷也没有什么好。故要反对以穷为荣和个人盲目逐富。结合现代中国民生多艰的社会现实,我们就会发现,鲁迅是在对中国传统与现实深入、全面的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金钱观的。从中国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上看,儒家过分强调伦理教化,道家提倡远离尘嚣,都漠视物质利益.把人生道德修养与金钱对立起来。鲁迅发现了这一点,进行了剖腠析理的纠偏工作,但鲁迅正视金钱,并不是要人们崇拜金钱。他认为有生活而无“费”固然痛苦,但有“费”而无生活则更加没有趣味。  相似文献   

18.
论李清照是齐鲁文化性格的妇女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促成了当时知识分子各种技艺群集一身的特异现象,李清照便是既工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又精通音律、金石、博奕、教育乃至医学科学的“金才”人物。同时,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齐鲁文化和齐鲁地域人民文化的思想精华,哺育、造就了李清照“倜傥有丈夫气”的“山东义士”般的特异文化性格,并赋予她创造文化的极大开拓力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山东20个沿海县市县域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对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文章在介绍了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之后,对山东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正确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县域金融体系;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加快特色经济发展以及加大东西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十七年时期,山东文学呈现了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自然融合,表现平民英雄,歌颂平民英雄,形成了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齐鲁英雄豪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英雄豪杰,也是山东作家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区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