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民间美术:中国传统美术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遍布在中华大地上的民间美术 ,是孕育滋生中华民族传统美术的根基 ,也是美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上古时期 ,是人类在与大自然搏斗中创造出的浑朴绝妙的艺术前的艺术。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 ,随着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 ,宫廷美术、宗教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逐渐从民间美术中分离出来 ,开始了宫廷、宗教、文人士大夫美术艺术的发展历史。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根基 ,对它的发掘、认识、研究应与其他美术形态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2.
彭肜 《天府新论》2008,(6):11-15
新时期以来,四川乡土美术先后涌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审美主义和东方主义三种艺术思潮,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艺术史意义不容低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川乡土美术的新进展对中国当代美术"文化身份"的确立和艺术意义空间的拓展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美术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纲领是:以思想启蒙为宗旨,以现实主义为根本,以战斗的"力之美"为主调,提倡艺术多样化,在继承借鉴中求创新,并提出了既不同于传统、也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开放性批评标准。鲁迅的美术思想来自现实,指导现实,又超越了现实,指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对当今的美术乃至整个文学艺术创作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纪涛 《学术探索》2013,(1):132-135
在我国,包括包装艺术设计在内的所有设计形式中,有部分设计在寻找国际化的路程中迷失了自己。殊不知,国际范儿就是站在本国传统美术肩膀上嘹望世界。在当今,曾经险些被遗忘、封存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美术领域的一朵奇葩。将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重构、融合,不仅可以继承、弘扬民间美术文化,创造中国特色包装,还可以让中国的艺术设计通过民族化发展道路,平缓、稳定地驶入世界艺术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遗址美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通过对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遗址”研究者提供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丰富大遗址保护理论,进一步推进中国遗址美术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将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分为遗址美术一般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本体研究方法、遗址美术保护和利用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四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遗址美术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早在1880年,"美术"两字便见于东游日记.而西游官绅则采用其他词语介绍异域所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国内的报刊论著则使用"雅艺"、"上艺"、"美艺"等词加以表述.甲午战后,随着日译名词大量输入中国,"美术"渐为人所熟知,逐步取代"雅艺"等词.  相似文献   

7.
傅抱石作为现代中国画大师,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人们很少知道,傅抱石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论研究上是奠基者与先驱者之一。他还是留学学习美术的留学生中唯一的学习美术史的专门学者。他在中国美术史的本质、线索、特征的研究上,他在运用现代考古学、文化学及多种史学研究方法上,他在专题史、文化基因、石涛研究、年表制作等多方面,都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美术史论研究。深入了解傅抱石在美术史论方面卓越的贡献,不仅对20世纪美术史学史有重要的作用,对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傅抱石及其绘画也是不可缺少的。今年适逢傅抱石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发本文,以纪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美术文化,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中滋生繁衍的中华本土文化,其延续、传播,启示着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脉络,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造物思想和原则的有益补充.本文先描述了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性和现状,分析、研究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最后说明现代艺术设计要走民族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西方美术现代性的源起虽然深受东亚传统美术的影响,但二者之间绝不存在可以简单画等号的关联.美术现代性是在东西美术文化交互作用下共同生成的一种全新美术样式.由此,东亚传统美术尽管具有特定层面的现代意味,但它也先天地带有转向现代的瓶颈.这就要求当下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向必须在中西交互作用的特定界面进行新一轮的现代性构建,同时也向美术学提出了引入踌文化视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陶旭泉 《学术探索》2012,(12):170-172
羌族具有优秀灿烂的民间美术成果、资源丰富,是羌族地区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羌族的民间美术品种主要有挑绣、木锁、碉楼、"释比"图经等;羌族地区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存在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优势,没有凸显民族特色,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彻底,美术开课率不高,美术教师教非所学现象突出等问题;羌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是传承羌族民间美术的创新途径,羌族民间美术是美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羌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具有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元身份设计,不仅承载着对个体社会属性和情感归宿的基本界定,而且还与国家的意识形态、法律规范以及伦理道德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社会秩序的根本性保证.近代以来,中国个体元身份的具体内容伴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公民”(“国民”)向“人民”再向“公民”的转变,社会秩序也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和态势.当下中国个体的元身份还处于国家与社会的整合之中,一种整体性的身份设计策略无疑成为了国家构建理性的重要议题.在历史社会学的视阈下,以“人民”和“民族”名义授权的“公民”元身份,能够从当下总体性社会事实中派生出一种基于共同责任和价值观念的组织机制,其核心内涵在于国家的元身份设计与个体在现实层面取得意义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丁梅芊 《理论界》2003,(3):35-36
一、电视美术是美的先导电视美术是电视艺术主要构成之一。国内各电视台、电视制作单位对电视美术的认识不一,发展极不平衡。一般说来创作性、欣赏性节目越发展,对电视美术的要求也越高。各个电视台在创作节目中数量规模大小和侧重方面均有不同,由于电视美术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电视美术今后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使在不同阶段上建设和发展相应的电视美术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在美术创作领域中,经过构思与设计再借助于制作手段完成其创作的艺术活动称为美术设计,电视美术与一般的美术设计有相近的思维过程和制作手段。由于表现形式的不…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6):250-256
"十七年"时期,中国的电影事业百废待兴,广大的电影创作人满怀热情去歌颂新生活、新社会,一大批"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在银幕上应运而生,投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中华民族特色。这段时期的电影结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语境,遵循着当时的电影政策导向。因此,"十七年"时期的电影美术创作也会以"有意味的形式"贯穿在整个电影的创作之中,是为电影的题材所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导演们的"政治无意识"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4.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毕生为.中国美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而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美术创作方面,他高超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世界声誉,使祖国文化艺术在世界艺坛扩大了影响,也开创了中西绘画艺术直接交流的先河。在美术教育方面,他呕心沥血,奖掖后进,为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徐悲鸿先生领导了我国现代美术发展的新潮流,堪称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5.
蒋文博 《船山学刊》2008,3(1):158-160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时代美术。(本文指从1942年《讲话》发表至1976年毛泽东去世期间的美术)观念的酝酿与形成期,确立了毛泽东的文艺主张和政策。此时期美术有四大特点:一是政治居于中心地位,文艺必须要为革命服务;二是体现了毛泽东的政治意志;三是实现了“俗”的审美转向;四是观念先行,开创了观念建构美术的特殊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西融合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主题,因而中外美术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派遣美术留学生赴日、赴欧美求学,聘请外籍美术教师来华授课,出国举办中国画展览以及筹建美术博物馆等四方面成为实现近代中外美术交流、发展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美术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的同时,其学科定义却存在分歧,是属于考古学还是属于美术学,或是独立学科,目前学术界莫衷一是.为更好地理解学科定义等基础性理论问题,我们引入叙事特征和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这两个视角.关于叙事特征,我们重点从叙事逻辑方向上进行讨论,并尝试以此为学科定义定位.关于与宗教美术的学科关系,我们有如下的考虑:首先,两学科在学科外延上有很大的重叠,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一个互动的促进;其次,宗教美术有着独特的叙事特征,这一特征的认识对美术考古的学科建设也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特别考虑美术考古与宗教美术在接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上所存在的相同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民间美术现状及其引入高校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浙江民间美术资源的概况、存在的现状和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入手,对浙江民间美术引入高校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施办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建议在高校开展多方面、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教育,让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民间美术,使民间美术不会在年轻一代的视野中消失。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林乐知的中国文化身份,通过分析他在华多重身份及各种"入世"活动间的联系,加深人们对林乐知在华思想和行为的认识;论述了林乐知对寄居47年的中国的感情和他曾借四次返美之机向西方大力介绍中国的实情,揭示了他的中国情结和对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将语言作为想象与建构自己民族身份时的出发点,本文把这种倾向概括为语言民族主义.本文认为,语言民族主义是后殖民语境与全球化时代国人身份焦虑意识的一种反映,同时分析了其所面临的矛盾与困境.最后,本文指出现代民族身份的建构应该超越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