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是提高企业绩效与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集群发挥企业间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着力点。关系能力是集群企业在基于信任与利益的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累积性核心资产,决定了集群企业间合作行为的质量与可持续性。基于江苏部分典型产业集群内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群企业间的信任、利益、关系能力均与合作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能力在信任影响企业合作行为的过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关系能力在利益影响企业合作行为的过程中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于企业决策者而言,应将企业的关系能力作为一项战略资产来进行开发与维系。  相似文献   

2.
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而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资源。现实中集群内部企业的异质性和知识传播网络结构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集群知识传播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对集群优势的现象描述,而需要对其内部企业间知识传播机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真正揭示集群和集群企业获得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中观与微观视角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竞争优势是集群研究的重点内容。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从宽泛的生产要素共享的角度来解释集群竞争优势。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基于集群企业间非贸易相互依赖性为媒介的知识共享来探讨集群竞争优势。文中阐释了企业—水平与集群—水平的不同类型知识的形成,着重考察了不同类型知识存量与流量在形成集群内企业及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从而构建了基于知识的集群内企业及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理解企业集群这种既非市场又非科层的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有两个重要维度——地理和网络维度。地理维度与企业集群中的特定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和产业本地化密切相关,而网络维度与集群化企业的根植性和关系治理紧密相关。本文基于此提出了一个解释产业本地化的概念模型,并对集群化企业的根植性和关系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企业间关系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网络内节点间的合作,增强技术创新绩效。本文整合了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分析企业间关系能力作用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企业间关系能力的创新网络内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模式,即企业需要通过开展关系处理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外部竞争优势来增强关系能力,需要通过企业互动和关系专用资产投入来强化关系能力,以及需要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双元网络结构来保持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孙善勇 《兰州学刊》2007,(10):133-136
随着全球化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战略重心不断发生变化.文章围绕企业间纵向关系这一经济学领域内的核心命题,构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间纵向关系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企业间不同纵向组织模式的能力特性,解释对于同一企业可能与上下游企业间形成不同纵向组织关系的现象,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集群企业的效率来源及其文化寓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集群盛衰的核心因素就是文化伦理,它是隐性协调的基础,作者认为集群企业的效率来源于规模节约经济和分工协调经济两个方面,因此,只有建立在基于信任的互动之上.企业之间才可以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从而不仅提高单个企业也可以提高集群乃至整个地区的效率,这正是集群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而企业间的信任互动则必须建立在文化伦理的寓意中.  相似文献   

8.
郑宏星 《理论界》2011,(3):42-43
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企业的空间集聚,更是企业间分工合作的有机体,集体理性的信誉载体。信誉是产业集群优势竞争力的基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绩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在当代经济环境下仍然显示出强大的区域竞争优势。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是一种由产业、社会、市场关系组成的网络系统。区域网络创新、网络内企业间信息和知识外溢、合作互动等网络系统的绩效是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集群企业间稳定合作意义的基础上,运用重复博弈的“声誉”模型,分析了在集体惩罚机制的作用下,集群企业将会长期采取稳定的合作交易经营模式。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集群是有利于集群企业之间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一种有效经济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分工与协作产生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追求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专业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高,企业协作产生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和集体生产力,企业集聚激发的竞争和创新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充分认识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模式的优势,集群企业间的协作是产业集群稳定和发展的保证,自我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源动力以及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创新能力是一个产业集群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在对产业集群现有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企业内部、企业间和产业集群同外部环境之间三个层次,探讨了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造机制.我们特别强调了外部知识的引入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发展我国产业集群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于集聚化成长的产业集群,由于地理邻近和社会根植,其内部的物流服务业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遵循物流管理的理论逻辑,结合产业集群中物流体系运行的独特模式,从产业集群产品结构的系统构建、群内企业关系的社会根植、产品与经营信息的即时传导等方面入手,能够确立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相对于游离单体企业的物流配送竞争优势。当然,产业集群物流配送系统也存在着相应的限制和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很难正常衔接,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有效衔接庞杂、开放的农产品供应链,不仅要理清其流程,更需要理清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依据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关系结构特点,基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视角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关系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把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分为四大类型,明确不同类型的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要选择匹配的合作关系形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集群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以集群的产业特征为切入点,建立一个包含企业生产块策与技术选择决策的模型,并据此分析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创新和技术扩散上的不同特点,以及集群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研究发现,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扩散速度较快但创新活力不足;高技术产业集群具备创新活力,但技术扩散却不甚理想.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宜提供不同的政策侧重点,即激发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完善其专利保护制度;协调高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关系,加强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建立技术合作中心等中介平台机构,促进新技术在集群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与企业间经济关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与企业间的经济关系是大学外部经济关系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引入“元要素”概念探讨大学与企业间经济关系的内涵、特点 ,并参照价值链理论构造了大学的基本价值链。据此 ,建立中国大学与企业的互动经济关系模型 ,进一步解析双方资源交换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潘锡泉  项后军 《浙江社会科学》2012,(9):32-41,155,156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中非对称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关系资本视角就关系资本如何维持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可信承诺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认为,关系资本投入的增加显然会有效提升核心企业(配套企业)承诺的可信程度,是维持承诺可信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地,关系资本的投入与背弃承诺的赔偿金水平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两者共同维持了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承诺的可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市场治理、关系治理与科层治理三维(经济纬度、社会纬度、行政纬度)互补架构形式的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承诺可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群会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集群化战略是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针对当前我国高科技园区在集群化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制度、机制等障碍,我国高科技园区实现集群化的策略应是:一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完善产业集群的支持体系;二要注重发展特色集群,重视大企业对产业集群的集聚作用;三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9.
产业竞争规则经历了从成本竞争、速度竞争、到技术竞争的变迁,相应地,产业生产方式由大批量生产向柔性生产演进,产业竞争优势由价格向质量演进,产业组织形式从一体化的企业内部分工向企业间分工演进。产业集群是企业适应竞争规则变迁、赢得竞争优势的演进适应系统。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的阶段性演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动力机制的不同,将产业集群划分为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结网、植根、发展极等五个阶段,各个阶段在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核心生产要素、企业间联系、动力机制、竞争优势、政府作用等方面有所区别。而且,各阶段的形成条件也是动态的,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很大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着集群的演进,高端要素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