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乡村旅游在拉动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发展状况等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现阶段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推动又抑制的作用,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则有效推进了当地的城镇化进程.因此,要以开发和保护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主线,加强政府调控和管理,打造具有田园风味的特色品牌,处理好与依托城镇的关系,倡导当地农民参与,从而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广泛的世界性潮流,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快速行进的过程中。乡村文化由人文与生态直接整合而成,城镇化发展必然会改变乡村文化生态。乡村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与现代产业形式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其建设目标就是要打造“文化城镇”。城镇化建设应以乡村文化资源为基点,在建设规划上彰显出乡村文化特色。要善用文化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促进城镇化与乡村文化资源良性互动,在保护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基础上促进区域文化的融会共存。提高乡村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联度,用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群 《学术交流》2013,(2):96-99
土地流转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加速农民非农化进程,上呈城镇化,下启农业现代化,实现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进而促进"三化"的协调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应与推进土地流转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调节农村劳动力供给与城市劳动力需求平衡。土地流转是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必须通过土地流转的桥梁作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对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地区当前城镇化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西部农村地区城镇化的现实条件和东部农村地区城镇化道路的经验,针对西部农村的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提出了人口适度集中、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乡村工业适度集中等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12):45-49
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格局将有望实现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各要素也将由此产生变化。本文以张掖为例,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确保农村土地改革、进城农民权益的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整治是有效推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流动,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文章试图在乡村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战略指引下,通过介绍德国、荷兰、日本和韩国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历程及成功经验,分析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形势下,通过搭建“三生”平台、加快“三化”进程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桂河清  孙豪 《学习与探索》2023,(11):140-150
中国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呈现新趋势,县城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县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前提下分类推进,即依据县域资源禀赋条件,识别和挖掘县域比较优势,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中国式现代化。县城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途径要符合基本经济发展规律,包括人口流动的变动趋势、市场决定性的资源配置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规律等。在准确识别县域资源禀赋和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科学地进行功能类型定位,并积极参与和推动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工作,以优势发展带动县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增长,但乡镇层面的城镇化会对就业产生怎样影响,仍是一个待澄清的问题。与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不同,乡镇城镇化并不是静态地影响就业,它除了从需求角度影响存量劳动力的就业外,还会从多个维度冲击农村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意愿,并改变劳动力蓄水池的容量。这些新增劳动力大多只能通过本地非农部门的发展来消化,如果城镇化推进方式不当,不能有力反推非农部门的发展,就可能会加剧非自愿型失业。基于河南、湖南等五省的调查数据,我们验证了上述判断并发现,在那些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来推动城镇发展的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非自愿型失业明显减少;相反,在那些脱离周边城市的协同效应而孤立推动城镇化的地区,非农部门的发展比较滞后,非自愿型失业现象更为普遍。本文的结论提醒我们,在乡镇层面推动城镇化将面临更迫切的产业协同问题,这需要对城镇化的推进模式进行更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岳喜优 《学术交流》2023,(6):134-145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现实而言,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基础条件不优,需要政府积极的财税政策予以支持。财税政策在引导、支撑和维护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中起到重要作用。对此,应当持续优化财政支出、财政补贴、财政引导、税收优惠等作用机制,落实财税政策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驱动乡村产业集聚、推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实效,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效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社会分层状况的调查研究,可看出中国农村居民无论是职业还是收入分层的趋势已初步显现,从总体结构上看,呈现出底盘和中间阶层都较大的"烛台"结构。未来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农村居民的职业转换和城市化,而通过教育或培训以提高"下下层"(种田农民及无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彭澎 《阅江学刊》2013,(6):87-93
农村市场化改革使原来的乡村社会体系、农村政治空间和基层治理体制发生了全方位的根本性变化。农村的经济社会转型是一个涵盖基层治理和农村政治在内的系统改革过程,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发展的滞后或者停顿都会给整个社会的转型带来不确定性结果,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也为农村基层自治制度的发展带来契机,使得基层自治和乡村民主政治转型具有现实的必要和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是符合我国国情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 ,标明我们已跳出了就“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要注意从国情出发 ,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并加强对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China's urbanization faces two greatest difficulties of creating non-farm jobs to “landless farmers” and providing required amenities and social services to urbanites-to-be. In the earlier phase of development, TVE employment had provided important relief to the job pressure. Later, the “Small-city Strategy” that emphasized forming towns and small cities around where rural population resided successfully deterred rural population's entry into large cities. Today, China is implementing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sectors, aiming to reach a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by making not only large cities more welcoming to rural migrants but also the small cities, towns, and areas where rural population now reside harder to leave. At the core of the coordination are three concentrations of rural residents, farmland, and firms, intended to help rural residents to settle in large cities, small cities and towns, as well as new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countryside, to de-segment land to realize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o gather firms of a same industry in organized industrial areas to gain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create non-farm job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rajectory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alyzes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and investigates Chengdu's practice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hich will help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China's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非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黑龙江省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乏力、城镇密度小、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原因,使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缓慢。坚持城乡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科学规划,加快小城镇发展,建立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制,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实施城镇化发展的宏伟战略。  相似文献   

17.
张红军 《阅江学刊》2011,3(1):42-47
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推进以及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广大农民的民主、平等、维权意识与日俱增,现行立法中有关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规定已表现出诸多不完善之处,在实践操作中也凸现不少问题。因此,必须立足实际,通过有效解决农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方式、选民资格的界定、村委会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才能搞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工作,夯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女村官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媛 《创新》2010,4(3):38-41
女村官是广大农村妇女的杰出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女村官有利于填补村治资源流失后的农村干部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村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发挥女性特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独特作用。当前女村官的现状是:总量不足,比例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参政层次普遍较低,实际作用发挥欠缺;后备力量不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更多优秀的农村妇女进入两委班子,需要建立一整套女村官培养长效机制,包括法律政策机制、财政机制、组织人事机制、学习培训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程。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变动将朝着缩小其与一般模式的偏差的方向发展;需求结构变动方面,最终消费率将会有明显上升的过程,资本形成率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所有制结构将继续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国有经济为主导,混合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而城乡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是,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明显改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整体上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核心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要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之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要积极发展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