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卧底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对于某些重、特大犯罪案件的侦破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特殊性极易造成不良后果,使得卧底侦查取得供述的效力,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因此,在借鉴美国的做法,考虑中国的侦查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应明确卧底侦查取得供述的效力,寻求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通说认为讯问是一种典型的强制侦查方法。从侦查讯问的历史来看,讯问作为最为有效的侦查手段,强制性始终是其突出的特征。现代侦查讯问中自愿到案接受讯问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在经传唤到案讯问与羁押状态下讯问中,犯罪嫌疑人自由决定是否接受讯问、是否供述,侦查人员不得进行任何强制,同样具有非强制性特征。权利制衡、权利告知、强制讯问方法绝对禁止是现代侦查讯问非强制本质的制度构成。为平衡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冲突,现代侦查讯问存在强制性例外情形,但非强制性是其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在法治国家(地区),沉默权和律师帮助权是讯问前最主要的告知内容,如果侦查机关未告知这些权利,则所获供述有可能落入非法供述排除的范围。在讯问前未告知权利与非法供述排除规则的关系上,法治国家(地区)形成了原则加例外模式和裁量排除模式。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有讯问前告知权利的规定,但告知内容单薄,且未确立程序违法所获供述排除规则。作为理想的改革措施,我国应借鉴法治国家(地区)有关讯问前权利告知制度,建立完整的讯问前权利告知规则;通过对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进一步挖掘,也可以在不突破现行法律框架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讯问前权利告知规则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监听对于侦查机关打击和惩罚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监听也是一把双刃剑,如对监听不加任何限制的采用又会严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因此,各国大都对监听的采用规定了严格的法律程序,以防止侦查机关滥用监听。我国虽然在侦查实践中对监听措施经常采用,但在刑事诉讼立法上对监听缺乏明确规定。规范监听立法及在证据效力上对其正确定位业已成为改革与完善侦查措施以及刑事证据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对101名大学生采用“电脑死机范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呈现虚假证言的审讯策略与虚假供述存在显著相关;嫌疑人对自己无辜的确定性高低与虚假供述没有显著相关;在慢速条件下,呈现虚假证言审讯策略也对虚假供述产生影响。对此,应结合呈现虚假证言审讯策略对嫌疑人虚假供述产生影响的实验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司法对策:改变刑诉法对呈现虚假证据审讯策略的模糊态度,明确禁止该审讯方式的使用;赋予辩护律师在场权,加强嫌疑人与审讯员的平等地位;细化审讯规则,固定审讯模式。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全球化背景给刑事法领域带来了激烈震荡,随着经济前行乏力,世界范围内的腐败及其衍生犯罪日益猖獗,各国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加以应对,其中强化职务犯罪控制手段成为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有效提升打击腐败行为的效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进一步丰富了职务犯罪侦查手段,进一步拓展了侦查幅度,特别是对一系列特殊侦查手段的授权和准许值得关注。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中仍存在侦查手段单一、侦查效能低下的现实短板。从侦查行为的客观规律及职务犯罪行为的自身特点出发.我国检察机关应确立特定条件下特殊侦查措施优先适用权,并积极设置优先适用的途径和渠道,具体可体现为对国内法的优先权、对其他侦查机关侦查行为的优先权、对其他侦查手段的优先权、不受重罪原则与比例原则限制四个方面。作为具有典型性的特殊侦查措施,控制下交付措施具有优先适用的现实价值,在必要的程序规制下的优先适用可以取得较为良好反腐效果。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4日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第二编增加专节“技术侦查措施”,以此来弥补之前刑事诉讼法关于“秘密侦查”的空白。秘密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侦查方式,它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秘密侦查是一种具有特殊效力的侦查方法,这使得它可以在“秘密”状态下最大化地打击犯罪。但不可忽视的是,这同样是一种侵犯公民权利的侦查方法,还会因为其隐秘性造成外界对秘密侦查具体执行监督的一种无力。为了对秘密侦查制度有一个具体的全面的认识,首先需要对秘密侦查的概念、特征、分类等进行阐述,以明确秘密侦查的界定;通过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及潜在风险进行合理分析,结合当前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相关条文进行探讨,详细分析其存在的进步和不足,借鉴当前有利的经验,对秘密侦查法治化的中国模式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望秘密侦查能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得秘密侦查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世龙 《理论界》2004,(6):153-153
非法证据是指非法取得供述和非法搜查、扣押获取的证据的总称。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更具有立法和司法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侦查监督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我国以检察机关为主体的侦查监督由于立法规定的范围受限,手段缺乏,效力软弱,职能严重贬抑,已成为社会各界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针对现阶段我国侦查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权力监督与权利监督、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设想:从扩大监督范围,密切检警关系,明确监督效力,改革监督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职能;确立人民法院对同级人民检察院侦查案件的监督权;扩大和保障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诉讼权利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强化权利对侦查权力的监督,构建严密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若认定无权处分行为是效力待定的行为,那么,无权处分行为本身不影响合同的效力。无处分权行为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无权处分的效力待定自然转化为有效行为;权利人拒绝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不能取得处分权,无权处分行为是无效行为。动产已交付善意买受人且善意买受人已支付合理对价,不动产已办理过户登记手续且善意买受人已支付合理对价,善意买受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若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因权利人拒绝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订立合同后不能取得处分权,善意买受人不能取得约定应得的动产或不动产,善意买受人可依据合同约定追究无处分权的人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1.
论侦讯程序的立法改革和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侦讯程序存在四个明显的特点和问题:一是侦讯程序的强制性;二是侦讯过程的封闭性;三是侦讯结果的直接可采性和高度证明力;四是对违法侦讯缺乏适当的救济程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努力实现侦讯程序的正当化,即在侦查机关的讯问权与犯罪嫌疑人的自由陈述权之间保持平衡,并且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具体措施包括: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淡化侦讯程序的强制性;完善侦讯活动的记录方式,实现侦讯过程的“可视化”;充实侦查阶段的律师帮助制度,增强犯罪嫌疑人抵制非法侦讯的能力;健全非法口供排除规则,限制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证据能力。这些措施应当在本次修改《刑事诉讼法》中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2.
王彬 《中州学刊》2004,(3):190-192
电话监听在重大、恶性、集团和跨国等犯罪案件侦查中日益重要.它涉及公民的宪法权利,如何规制意义重大.笔者从电话监听的背景与机理、监听的运用与规制、监听的证据效力与立法构建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夫妻订立的婚内财产分割协议既不同于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也有别于夫妻财产制契约。合法有效的婚内财产分割协议与夫妻财产制契约引起的物权变动,依然属于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但是,其效力可分为对内和对外效力。对内效力即在夫妻内部发生效力,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原则上,婚内财产分割协议与夫妻财产制契约均不具有对外效力,不能对抗婚姻关系外的与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交易的第三人,除非该第三人知道。继承人取得的是被继承人的法律地位,故其不属于婚内财产分割协议或财产制契约不得对抗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14.
特殊侦查措施是打击、控制犯罪的一柄利器,特别是对职务犯罪这种具有隐蔽性、智能化、无被害人的犯罪更是如此,对于该类犯罪,适用常规侦查措施往往力有不逮。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运用特殊侦查措施的权力,并构建具体的应用制度,是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冲突中取得平衡的最佳选择。同时对于适应职务犯罪侦查需要,提高职务犯罪侦查能力,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善意取得成立于转让合同仅有让与人无权让与、而无其他引发转让合同效力瑕疵的场合,但在无权处分影响合同效力因素的既定约束下,若把转让合同的有效性作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将会导致该制度的空转。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转让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构成关系的问题上,我国物权立法的最佳选择是回避转让合同有效与无权处分持续存在的相互排斥,通过对登记或占有效力的特别规定,拟制受让人善意、占有保护或登记的公信力具有补足因无权处分而导致的物权变动法律原因不足的效力,以解决善意取得制度面对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诱惑侦查所获证据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是侦查实际中一项卓有成效的秘密侦查措施。诱惑侦查带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与刑事追诉中的基本价值追求相矛盾,备受争议。各国在放松对诱惑侦查禁止性规定的同时,又严格加以限制,力图充分利用这一可能严重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侦查手段,平衡价值上的冲突。诱惑侦查所获证据在运用中应坚持有限可采性,从实体法、程序法方面加以限制,确立诱惑侦查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更好维护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袁小刚 《理论界》2008,(7):69-71
司法实践中,被告人有罪供述对犯罪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仅有被告人供述同时缺乏其他有罪证据相互印证,是被告人翻供的根本原因。要正确认识翻供的积极意义。被告人翻供时应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来审查判断被告人供述的真实性。出于保护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平衡,对于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应采取不同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4):158-164
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诱惑侦查对职务犯罪侦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了诱惑侦查,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职务犯罪诱惑侦查的具体适用方面,特别是在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职务犯罪诱惑侦查的权力主体、证据的可采性、诱惑侦查的内部批准程序及其规范化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在依法严惩职务犯罪的同时,应当在立法层面和司法实践操作层面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诱惑侦查的相关配套制度,明确采用诱惑侦查方式侦办职务犯罪的正当程序,建立严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违法诱惑侦查取得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以规范职务犯罪诱惑侦查的权力运行,更好地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刘玫  陈雨楠 《河北学刊》2023,(1):186-200
进入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与侦查工作的融合发展促使侦查措施向数字化转型,在实践中新兴的大数据侦查措施的广泛运用与基于物理场域的传统刑事诉讼理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现行法律规范在侦查措施的法律属性定性、具体种类规定、监督制约方式方面均存在相应的程序问题与司法风险,从而导致对侦查权力控制的乏力与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冲击。为此,应从侦查措施界分标准之明确、遵循原则之确定、规定种类之细化等三个角度,建构符合数字时代刑事司法运行生态的侦查措施体系。在对该体系进行程序控制规则设计时,应以侦查程序的诉讼化改革为前提,以建立侦查措施的分级控制机制为重点,并通过权利赋予的方式增强对辩方的数据权利保障,实现数字时代侦查权与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侦查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中的人权保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讯问对策是否合法使用,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是否切实得到保障。进一步认识讯问对策在讯问活动中的地位与选择运用讯问对策的制约因素;明确讯问对策与“自愿供述”的含义与关系;分清合法讯问与非法讯问的界线;掌握运用讯问对策和人权保障的辨证关系,是当前研究讯问活动与人权保障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保证讯问活动合法、合情、合理运用讯问对策与适度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实现刑事诉讼效率与公正统一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