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随着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朕”已经成为文字学上的“化石”。《尔雅·释诂》:“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到了秦始皇赢政一统天下后,“朕”方为皇帝所垄断专用。《史记·秦始皇本纪》:“天子自称曰朕。”即此事。但是,在秦以前,朕并不等于后世的我、余、吾之类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时代,朕往往用作“领格”(所有格),同于今天的“我的”。甲骨文、金文就是这样。《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许慎汉人,故所释并不确切。顾颉刚、刘起钎氏指出:“朕——甲骨  相似文献   

2.
许慎《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一词,在早于许慎的刘歆、班固,称之为“象声”。这个概念当然不如许慎的周密。因为“形声字”“半主义,半主声。半主义者取其义而形之;半主声者,取其声而形之。”(段玉裁《说文解字·序》注)这一分析比较正确地指出了形声字中义符和声符的不同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形声”这一概念一直沿袭使用到今天。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提出和论证《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的编次有以音相次之例,并用以音相次例来解释前人用形次、义次例解释不了的部次,从而进一步认识《说文》体制的严密性。我们先来评述一下前人关于五百四十部编次的研究情况。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始一终亥,立五百四十个部首以统贯全书。“部首的建立,是许慎的重大创造。”许慎自己在《说文》序中对五百四十部编次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据形系联”也就是以形相次。然而后人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中 ,“孝”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是孔子用以规范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究竟什么是“孝”呢 ?孔子本人虽然没有给“孝”下一个具体定义 ,但是 ,从后儒对“孝”的注释解说中 ,我们还是可以窥知其义。《尔雅》中说 :“善事父母曰孝。”儒学礼书《礼记·祭统》中说 :“孝者 ,畜也。”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老部》中解曰 :“孝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 ,子承老也。”在许慎看来 ,“孝”是个会意字 ,其上部是一个省略了笔划的…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舟部字舟、船、服、朕、俞以及舟部外的部分汉字前、受、朝、恒偏旁“舟”的形体从甲骨文到隶书发生了演变。利用出土文献研究舟的形体演变,可以得出结论:舟部字后世用法的核心义项仍与舟(船)有关的字在形体演变中大体没有变化,这部分字在现在依然从舟,作舟(般字除外),共13个;其他字讹变成从月,有服、朕、俞。讹变原因主要是隶变。  相似文献   

6.
汉字,今天我们也叫它“文字”。但是,在汉代人们却认为“文”与“字”是有区别的。当时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将其致力于四十余年的文字学专著,名之为《说文解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不仅说明在许慎看来,“文”与“字”是不同的,而且也反映了当时汉代人的文字观点。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叙》中说道: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寖(jin)多也。  相似文献   

7.
“朕”本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字源流关系,参考《尔雅》释义,认为“朕”本义当为“给予”无疑。形成本文,所得启示:形义关系固然重要,但从语言本身解释语言才最为可靠。形义关系该利用,但切忌拘泥被释字形体本身,必须考察其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第一册词义分析举例(二)中,作者对“構”的分析中沿用了许慎以及朱骏声对“冓”的解释:“许慎说‘交积材也,象对交之形。’”“朱骏声解释为‘以木相架也’,并认为‘構’当为‘冓’的或体”(《古代汉语》第362页)。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欠妥的。朱骏声的时代,甲骨文还没有被人们发现,那时人们对汉字研究的主要根据是许慎《说文解字》以及其中的9353个小篆(并有少量古文)。而许慎由于材料的局限,对字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工具书中,“周”字有两个基本义项,一为稠密,一为环绕,其他义项皆由它们引申而出。但是,追本溯源,此二者既非一词,亦非一字,只是读音相同。稠密义字作“周”,环绕义字本作“勹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勹舟”字下注曰:“勹舟与周义别。《口部》曰...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河南师大学报和中国训诂学通讯,分别发表了我的两篇拙作:《许慎史料拾遗》和《许慎故里及其基祠》,提出了“许慎应为汉召陵(自阝)里人”的论断。现再根据调查研究的新收获,对前文作一补证。由许慎《说文解字·叙》“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身世的自述,知其为炎帝神农氏  相似文献   

11.
许慎(公元54?—149?),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三十里许庄)人,为著名的经学家和语言家,精通文字、训诂,著有史称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许慎为后汉汝南召陵人,历来无人提出异议,因为《后汉书·许慎传》明明白白地说:“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而纠缠的却是许慎的故里,因为《许慎传》对此没有交代,而只在其子许冲《上(说文解字)书》中有“召陵万岁里公乘草莽臣冲稽首再拜上书皇帝陛下”一句透露许冲为召陵万岁里人。后人由此推断许慎为万岁里人。这种推断,本来是顺理成章,无须争辩的。可到了唐代,李阳冰却根据许慎《说文解字》的“邝”字注:“郋,汝南召陵里”,说“郋即许慎所居之里”。到了清代,严铁桥感到许冲分明说他是万岁里人,而李阳冰却因许慎给“(?)”作了注,便说许慎为郋里人,似乎很难说通。于是他在肯  相似文献   

12.
释“女”     
女字,甲骨文写作,金文同。 《说文解字》:“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许慎是根据“王育说”确  相似文献   

13.
一、“六书”的分职与伪素辨“六书”是我国传统文字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六书”之说提出较早,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成文于班固《汉书·艺文志》,详释于许慎《说文解字·序》,至今两千多年,可谓流长源远,历史悠久。“六书”之说,见文虽早,然内容为何,未见名列。《汉书·艺文志》虽列“六书”各名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但未明其各自意义。所以,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才对其分别详细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序》的卷上中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  相似文献   

14.
释“肱”     
“肱”字,在《尚书》、《易经》、《诗经》等先秦经籍中就已有用例。许慎《说文解字·又部》曰:“厷”臂上也。”“臂上”即指胳膊由肘至肩的部分。根据对肱字字形及其用例的分析,《说文》的这个解释恐非肱之本义。肱字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说文》对其形体说解为:“厷,臂上也,从又,从古文厷,厶,古文厷,象形。肱,左或从肉”。这里所收的古文厶,原作(?)形,为我们探求肱的本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研究《说文》的学者,从来不曾怀疑过厶是肱的初文,即胳膊的象形字。章炳麟《文始》:“此初文纯象形也”,段玉裁注:  相似文献   

15.
(一) 在《说文解字·叙》里,许慎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加以阐释,下了定义,举了例子。然而,恰恰是这个“六书”之末很是重要。许慎说,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大意是语言里有的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或音近)字代替。现在,在许慎写作《说文解字》后的一千八百多年来回顾假借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16.
说“配”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配,酒色也。从酉,己声。”徐锴在他的《说文系传》中将“配”和“妃”等同起来,他说:“匹配字古只作妃。”徐铉对许慎的解说产生了怀疑,他用否定的语气指出:“已非声。当从妃省声。”二徐并没有摆脱“配”是形声字的说法。段玉裁在注释“从酉,己声”时说:“己非声也,当本是妃省声,故假为妃字。”这是承袭了二徐的说法。也没有超出形声之说的范围。今人张舜徽在其《说文解字约注》中说:“古云元妃,即今语俩元配耳。”张氏还进一步运用古无轻唇音这个理论,指出“妃字读与配同。”  相似文献   

17.
释“直”     
高一语文教材把《伐檀》中的“直”释为“平”,我认为不正确。应释为“不弯曲”才通。试举如下三条理由: 一、从词义史来看. 许慎《说文解字》:“正见也。”《辞海》:“不弯曲”。其他义项也无作“平”讲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与‘曲’相对。”并例举《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同样,其他义项也无作“平”解的。  相似文献   

18.
“兵”字的本义是什么?许慎说:“械也。”何为“械”?段玉裁注曰:“械者,器之总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说文》第三卷上) 后人多承许氏所说,把“兵”的本义释为“兵器”。如《集韵》:“兵,械也。”《玉篇》:“兵,械也。从斤;斤,兵  相似文献   

19.
"舟"作形旁,意义一般解作"船只",《说文解字》舟下所属共11个字都作此解,但其中关于"朕"、"般"、"服"三字形义关系的分析值得商榷。文章借助考古资料,联系古人祭祀祖先的祼礼仪式,推论"舟"作形旁还有一解,即舟形器物。以此,对"朕"、"般"、"服"等字的本义重新作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六书分析字形的专书,并且是汉语语言学史上一部训诂名著,正如许冲《上<说文解字>表》所说:“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至于释义方式,汉代训诂学初建规模,而许慎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