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了实验,并将进一步扩大,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也走进了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试验区进行了实验,并将进一步扩大,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也走进了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了实验, 并将进一步扩大,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也走进了中学历史教学。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互动现在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是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易锋 《科学咨询》2013,(5):51-52
"有效课堂教育"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曹向利  孙坤 《决策探索》2007,(16):38-40
德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促使成长中的人人格不断完善,良好的德性不断生成.这是德育的本真存在.德育课程实施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基础,变僵硬的道德教条的"灌输"为美好的道德生活的"体验",变单向的教学流程为师生双方的互动、对话.教师要从既定道德品质的教育者转变为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引者,从学生外围走进学生中间.教师应改变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观念,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把促进学生德性成长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的.这是"生活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张扬群 《科学咨询》2008,(16):30-32
新课程已经真切地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生活.新的课程标准已摆在每位教师的案头,开放的教材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邓爽 《科学咨询》2008,(14):36-36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材容量的局限性与探究内容的多样性、开放性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一定着眼于书本.语文教师一要学会处理教材,把语文教材教活,用活;二要学会开发学习内容,"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把握好生活与语文的关系,从而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生活走进数学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把生活内容请进课堂,将知识的应用情况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四个方面的理念,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民族性.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学生走向生活,走进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界论及的热点问题之一,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又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研究课题.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才能使我们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有更科学而准确的认识.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本文想谈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高中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兴趣,但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多数学生对网络及网络游戏的兴趣远大于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兴趣.因此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已在北碚区展开六年,由最初的轰轰烈烈至今的扎扎实实。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我,心灵也得到洗礼。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要在带领孩子走进新课程中,  相似文献   

13.
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所以,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但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存在理念不明、体验不深、流程不畅等弊端.为此,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优化,以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继上个世纪世界范围内三次基础教育改革之后的一次全新的基础教育大变革.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中心,学校能不能按照课改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走进新课程,直接影响着课改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自身发展,因此,我校确定了"以课改为先导,在改革中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注重课改、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规定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来培养新一代的问题,是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学生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目前,新课程正走进校园,地方和学校除积极落实国家课程之外,广大教师正以满腔热情对校本课程资源建设进行实践和探索.在此,想通过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作一梳理,以期对我们新课程建设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具有生活时代气息.让追问、联想、社会生活、欣赏激励、信任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17.
刘国贵 《科学咨询》2008,(24):78-79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地更新.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怎样的教学风貌走进课堂才能适应目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呢?我认为作为物理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让良好的思想品德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塑造青少年真、善、美以及乐观进取的美好心灵,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其实践性,动耳、动手、动脑地活动起来.让学生有机会走上讲台,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去陶冶身心,锻炼才干."为此,笔者在努力实践新课标新课改的同时,就如何提高本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将语文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开设第二课堂,多渠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采用活动教学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