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几年以来,陕西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到2006年底,提前4年基本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陕西在快速发展、努力缩小与中、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十五”以来,随着陕西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国家与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列人考核目标任务,务必确保完成。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到2012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9000亿元,力争用10年的时间使我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到达全国平均水平。如何在加快发展,建设西部强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双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必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消费品市场是整个商品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兴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随着陕西省农经济的发展,全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农村消费品市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城市和全国相比,无论在市场消费需求还是在交易市场的建设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三农”问题,认真贯彻和落实陕西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认真分析全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和问题,深入研究开拓和振兴陕西省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陕西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完成了“十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经济总量大幅提升,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科技大会以来,陕西省通过实施《陕西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年)》和《陕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启动13115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关中地区伴随着科技经费投入的较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社会》2006,(1):1-1,4-6
“十五”时期,陕西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黄”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薛玲 《青海统计》2005,(10):21-22,44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牧业经济结构,使我市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家各项鼓励、引导、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陕西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截止到2008年,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经达到3232.53亿元,占GDP总量的47.2%。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涵盖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涉及各行各业的庞大经济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呈现出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活力增强、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统计》2005,(7):10-11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在国家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我局召开上半年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对全年发展情况作出预测判断,是更好地发挥统计职能、服务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参加会议的人员,既有统计系统的同志,还特别邀请了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光临指导。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和机遇较多,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是其中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陕西省将进入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高潮期.经济发展将进入以两位数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情》2007,(11):62-62
“十五”时期,巴塘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县委、政府结合巴塘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坚定不移的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科教为动力,农业为基础,矿产业为龙头,林果业为支柱,效益为目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经济发展战略,把扶贫越温和加强发展作为主题,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科技工作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体制和政策环境创新为先导,以创新型龙江为发展主线,以科技产业化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部署,始终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州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宏观调控和“三农”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三线两区一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州经济逐步由投资型经济向工业型经济的转化,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并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规划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5.
薛玲 《青海统计》2006,(9):14-15
一、“十五”期间格尔木市农牧区的发展及扶贫工作“十五”期间格尔木市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1号文件及省、州、市农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两大核心任务,不断加强农  相似文献   

16.
日月  贺星明 《统计与社会》2007,(1):F0003-F0003
1月2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由陕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局长王莉霞发布了2006年陕西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据表明,陕西“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伞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礼会为目标,以实现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十五”规划目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时期“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进一步改善,“三农”工作呈现出新的可喜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是一个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任务更为艰巨,必须下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做好“五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与国际市场的大范围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国际产品的供应链中,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痛感没有品牌只能“为他人做嫁衣”的困窘,力争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政府也明确倡导“名牌战略”和“走出去”战略。不管是“走出去战略”,还是“名牌战略”,民营企业都以其市场的灵活性和巨大的成长潜力成为主角,被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后,“三农”问题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将其确定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被置于首位。特别是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和深化。在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方略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矛盾,任务尚十分繁重。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少人多是我国的现实状况,“三个人的田五个人种”是再通俗不过的描述,农村存在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是不争的事实。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所吸纳的劳动力日趋减少,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怎样通过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来消化如此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我国7亿多农民的命运,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