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一项定性研究,主要是探讨为转型期中国建立一个企业资源分割的基础模型。政府资源对转型期中国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政府资源分割机制整合到原始资源分割模型中,利用产权归属差异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企业,并分析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与外资企业资源分割的过程。研究发现,只要中央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最充分利用资源的企业将会赢得最后胜利;而凭借在政府和市场中获取双重资源的企业,在企业资源分割过程中也将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在受到存款市场势力作用的同时,还会受到国有股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取全国103家地方商业银行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商业银行存款市场势力的增大会抑制信贷投放水平;国有股东明显提升了地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水平,但存款市场势力会显著削弱国有股东的作用效果;对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的地方商业银行来说,无论经济处于上行周期还是下行周期,存款市场势力的增大都会明显抑制总信贷投放水平。据此,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引导地方商业银行适当平衡自身利益诉求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地方商业银行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改革是我国整体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约束条件和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制度、微观主体行为选择、经济发展绩效的依次影响关系,构建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40年的内在逻辑,强调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粮食增产主导"和"农民增收主导"两个阶段,且制度变革的核心是推动政府-市场关系调整,主线是放松政府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并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现阶段我国经济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经济随即开始步入城乡融合主导阶段,这内生地需要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且在政府-市场关系持续调整时需要关注政府间、市场间的结构特征,由此可引申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取得了年均9.8%的增长率,被称之为"中国奇迹".其根源在于中国在分权改革的同时维持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政府间竞争市场,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目标的锦标赛制度下,为完成政绩考核展开多种形式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间接促进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了基础设施,吸引了大批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获得了晋升.近年来,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出现了"异化",表现为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经济呈现粗放型增长.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主体的成熟和社会力量的成长对政府行为边界的限制作用在逐渐显现,这成为推动政府竞争步入良性轨道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胡浩 《创新》2012,6(5):88-93,128
住房市场是一个分散、区域性分割的市场,中央政府无法直接调节,对住房市场的微观调控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的职责贯穿从住房生产到房屋消费的各个环节,涉及确定需求、土地供应、存量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领域,有时甚至直接给特定群体提供住房。以地方政府行为视角建立一个分析框架,重点剖析地方政府在住房市场中的职责,住房市场利益相关者及管制创新,住房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中央—地方在住房市场既分工又协作的二级管理模式有效运转的约束条件,地方住房战略制定及其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竞争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竞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级地方政府有自己独特的利益,其作为代理人有能力对经济施加影响。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竞争、财政竞争以及人才和技术竞争。良性竞争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恶性竞争造成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造成地方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产业内的恶性竞争以及其他诸多不利社会长远发展的后果。因此,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竞争,主要措施包括:依法规范竞争,建立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合理秩序;建立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与合作机制,维护统一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全面、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升迁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地价、高房价生成机理及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房价和地价迅速上涨,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积聚了大量泡沫,至今仍没有释放,这已成不争的事实.推动地价、房价持续升高的内在动力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利益,其制度基础是地方政府用以批租商业用地的土地制度.治理房地产泡沫也须从此处入手,动摇泡沫产生的制度基础,从源头上割断地方政府推动地价、房价上涨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线性框架下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关系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关系并不直接或存在明显滞后;利率期限结构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市场内共同特征和市场间差异.与债券回购市场相比较,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更为有效;实证结果显示:利率期限结构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呈现非对称性,货币市场对于通货膨胀和政策变动的预期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不完全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决定了均衡中的所有权形式,随着市场的完善,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以及经济中所有权模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通过一个简捷模型的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均衡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与完全市场下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区别:政治家和企业家之间在多个"市场"上的合作是对市场缺失的一种反应,产权和组织形式往往采取了在多个"市场"上互联的关系这种形式。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这种关系的解体,从而促进产权形式的改变,而局部的自由化(市场化)改革未必会导致私有化的出现,经济转型会出现多重均衡。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这个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到检验的结论,却在我国本轮经济衰退中被打破了.本轮自2008年底开始的经济衰退,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下,效果明显.文章主要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阐述,认为在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强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冲动、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