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刘增科 《学术交流》2006,(6):122-125
世界各国政府对跨国投资政策的选择,皆立足于本国的利益得失,谋求利益最大化。跨国公司的培育包括两种模式:政策诱导型培育模式和市场自主成长型培育模式。跨国公司在不同培育模式下的成长是有区别的,我国跨国公司的培育要依据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同,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综合考虑国家长期利益,对各跨国公司采用差异化的培育模式。对资源获取型及技术获取型跨国公司,应采用政策诱导型培育模式;对拥有劳动力优势和小规模制造优势的跨国公司,宜采用市场自主成长型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外跨国并购理论:从动因论到效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采用跨国并购的形式。理论界也有了较新的发展,对于传统的资本输出理论和剥削论等形成了重大的突破。跨国并购不仅受到诸如企业市场优势、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微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汇率变动、所在国经济状况、政策法规文化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跨国并购的动因论合理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和市场扩张带来的双重效应。跨国并购对于投资母国和东道国都可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影响,具有双重的经济效益,而对投资输入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变革的刺激影响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跨国公司的在华并购呈现出战略化的态势,在并购行业、并购方式、被并购企业和并购路线四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国企改革对国外资金产生的大量需求以及跨国公司在华合资合作模式和独资模式风险收益的逆转是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得以成功的必然,而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错位,合资合作战略以及并购战略的失败为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可乘之机。为防范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风险,我国企业应提高对跨国公司并购的认识,慎重选择合资合作伙伴,在合资合作时构建完善的学习机制,增强学习能力,并加强国内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增强并购战略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跨国并购:最近一次浪潮的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程书燕 《浙江学刊》2004,(6):144-151
1990年代中期到2001年,全球掀起了一次新的跨国并购浪潮.本文分别从跨国并购的目标经济、主导行业、目标企业和主要动机等侧面分析了此次跨国并购浪潮的特点;从直接投资流动角度探讨了跨国并购式的FDI与一般FDI流动的关系,由此而就此次并购浪潮掀起的原因,进行了较客观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 《社科纵横》2008,23(5):74-76
企业并购重组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一个全新内容.在市场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推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影响下,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正向动态开放式转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面对这些障碍,中国企业应该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西方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于是,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待中国本土企业的为数不多的主要非关税壁垒手段。我国本土中药产业在被动走入工业化后,由于自身的独特属性和现代化学技术研发的不足,加之我国针对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立法尚属稀缺,结果导致跨国医药公司能够有效地利用以专利战为核心的竞争战略抢占着在华中药市场。诚然,跨国医药公司的在华投资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创新带来了鲶鱼效应,但是,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和自主发展。因此,中国的国际化离不开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在研究跨国医药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基础上,摸清本土中药发展的风险情势,意义重大也务实。  相似文献   

7.
文尚卿 《社科纵横》2011,(11):21-22,25
扶持和发展中国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的主要思路:1.从国家、历史责任的高度强化中国大型企业经营者的跨国经营意识,培养他们的世界市场眼光;2.借鉴美日韩等国家支持大企业国际化的经验,建立促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体系;3.提高我国民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培育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4.政府要为有实力的民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政策环境,建立扶助企业跨国经营的信息通路、服务部门,完善相关中介服务,为企业跨国经营构建良好的体制环境;5.民族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跨国并购的形式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8.
印度对跨国公司的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总体上是利用与限制并举。跨国公司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中间产品、基本消费品、信息技术和商业部门;进入战略以绿地形式和合资形式并重;品牌、技术、股权和管理能力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跨国公司对经营业绩总体比较满意,但同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工制度改革滞后及随意设置安全壁垒等问题。我国应当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区域导向,建立和健全对跨国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在国际产业体系中拥有较强的产业主导权,我国产业则处于相对不利地位:产业发展资源保障能力弱;自主进步能力弱,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市场主动权缺失。考察英国全球产业主导权的形成与衰落,为产业国际主导权构建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以广西制糖业为例,阐述广西制糖业构建区域性(东盟区域)产业主导权,来例示我国产业国际主导权的构建路径:推动产业在价值链内升级;加强跨国资本运营,推进产业跨国并购;强化对于资源的控制,控制制糖原料;推进自主创新,占据制糖业技术主导权;提高食糖交易中心水平,铸造食糖定价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证 ,并重点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1.
邢楠 《学习与探索》2012,(6):113-115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机遇,但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又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许多挑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必须做好以下准备:第一,中国企业应慎重选择并购对象;第二,中国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并购策略;第三,中国企业应增强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12.
知识作为企业竟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它在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有效转移,将是跨国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成为战略管理、跨国公司管理、知识管理和能力管理研究领城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理论研究可以归纳为跨国公司存在机制学派、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行为学派、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学派、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工具学派四大理论学派.每一理论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存在原因、知识转移过程、知识转移影响机制和促进知识转移的工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理论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有效应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知识转移行为,以及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有效管理全球知识转移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一桩普通的跨国并购,因美国政客与中国反转基因人士的反对,而被渲染上了关乎国家安全、国民健康的色彩,同时也将中国种业发展这一潜存许久的产业难题和关乎国家战略的命题,推到了台前。近日,一封《反对中国化工集团巨资并购转基因毒公司先正达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质询书》引发关注,前化工部部长、原中央委员,现年92岁的秦仲达位列400多名联名质询人中的第一位。质询书中言辞激烈,指中国化工收购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我国经济发展、经济改革和经济开放三者相统一的角度,研究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尤其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即“三化”)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对我国“三化”进程的影响是深远重大的,其中在工业化方面,跨国公司主要从产品、产业、技术这三个方面以及相应线路“产品产量增加→产业结构提升→工业技术进步”,来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由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转化;在市场化进程方面,跨国公司重点从企业、政府和生产要素这三个方面以及相应的线路“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换→生产要素市场化”,来推动我国市场化进程由市场经济初步形成阶段向逐渐成熟阶段转化;在国际化方面,跨国公司从贸易、市场、投资三个方面,以及相应线路“贸易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企业国际化”,来推动我国国际化进程由单向开放型阶段向全方位开放型阶段转化。研究结果还表明,跨国公司对我国“三化”进程的影响也具有复杂性,一些方面还存在潜在的负面效应。对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FDI产业集聚的形成与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茹玉骢 《浙江学刊》2005,101(3):179-185
本文对FDI产业集聚形成的前提、原因和这种产业集聚的演进模式、演进动力和内在机制作了分析,进而从产业价值链区位分布的角度讨论了FDI产业集聚形式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影响;同时文章还讨论了FDI产业集聚所构成的外资企业生产合作网络在东道国的延伸问题,以及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与集聚动态化的问题.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集聚引资战略"政策不具有普遍实施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日本跨国公司在对中国投资的不同战略阶段,选择了不同的R&D投资组织形式.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R&D投资的行业结构是伴随其对中国投资战略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设立的R&D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机与电子机器、机械、化工医药和汽车及零部件四个行业.从投资地区结构来看,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R&D投资企业则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针对日本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我们应构筑包括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政策、改善R&D支撑环境政策和促进跨国公司R&D溢出政策在内的吸引外商R&D投资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华跨国转包体系中农民工权益保护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玫 《学术交流》2006,(11):83-86
在华跨国转包体系中,农民工权益的受损突出体现在工资、工时、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其中,承包商不认真执行生产守则,农民工权利意识淡薄,地方政府官员们在考虑当地经济利益时,经常会牺牲农民工利益等,是造成在华跨国转包体系中农民工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积极探索在华跨国转包体系中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应将企业社会责任、跨国公司生产守则纳入我国劳动法制轨道;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尽快分类分层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地方政策成为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武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跨国并购投资的法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 ,并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对并购投资中的垄断行为的规制及衡量准则 ,对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管制 ,以及对外资并购的特殊限制。本文认为 ,认真研究美国对并购投资的监管法规 ,不仅有利于中国完善并购投资监管的法律体系 ,主动应对目前外资在华并购所带来的挑战 ,而且有利于中国企业正确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在跨国并购投资中规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9.
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调整的主要趋势 (一)从"简单一体化分工"转向"复合一体化分工" "简单一体化分工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以进入中国市场为主要目的,"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复合一体化分工战略"则是指跨国公司将其在中国的子公司纳入母公司全球生产体系.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策略,有效地吸引了以避开贸易壁垒为主要动机的"简单一体化分工"的跨国投资.  相似文献   

20.
工业合作机制是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早期的工业合作实践大多并不成功,但东盟的品牌互补(Brand-to-Brand Complementation, BBC)计划和东盟工业合作计划(ASE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AICO)却在日本跨国公司的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阐述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偏好和东道国政策之间存在的冲突,并以BBC和AICO这两个东盟工业合作机制为案例,分析了日本跨国汽车企业的偏好对东盟国家的政策变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