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锦是壮族人民的工艺美术织品.它是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以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而驰名古今中外.①壮锦不仅是现在还在生产和使用的精美工艺品,而作为一种历史的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通过对壮族织锦技术的研究,无疑会更加深我们对壮族文化的了解.现代壮族织锦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靖西、环江、忻城、宾阳、宜山、龙州、大新、田阳等县.在这些分布地里,靖西、环江、忻城、宾阳等地至今还在生产壮锦.  相似文献   

2.
黎族是世界上最早掌握棉纺织技术的民族,其织造的锦物自古以来深受世人推崇,其图案是无字的"文字"、无语的"话语"。其神秘而质朴的织锦图案配色技艺长久以来深受世人的推崇。  相似文献   

3.
正"西兰卡普"指土家族姑娘打的花铺盖。《龙山县志》称当地土锦是"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原生地主要在龙山捞车河的苗儿滩、坡脚、靛房,以及永顺对山,保靖普戎一带。土家织锦的传承主要靠家庭或家族间的口传心授。我们采访的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刘代娥,是国家级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于1955年,12岁起跟婆婆学习打"西兰卡普"。据刘代娥介绍,她传承制作的"48勾"  相似文献   

4.
正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工艺中的一朵奇葩,是土家姑娘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在湘西洗车河畔有一位土家姑娘,她不慕外面的荣华与精彩,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制作她心爱的土家织锦,为传承土家文化写下动人的篇章。她就是龙山县人大代表、洗车河镇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负责人——叶英。一双灵巧的手上个世纪60年代末,叶英出生在风光秀丽的苗儿滩镇的叶家寨,这是一个以叶姓为主,集族而居的土家山寨,至今保留着"男耕女织、户有机声"的悠悠古风。  相似文献   

5.
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工艺技艺,它即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工艺体系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在介绍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以及现在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家织锦——一种由土家族保留的原始编织工艺,它以独特的符号形式,承载着这个民族古老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表情。就在我们尚可追忆的往昔,编织土家织锦还是土家姑娘的必备本领;然而,几乎就在历史的瞬间,土家织锦技艺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在卷入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漩涡中的湘西,土家织锦是否还有传人在坚守?它该怎样完成从实用饰物到文化记忆藏品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7.
正公司法人叶丽萍,女,生于1978年10月,1998年创办叶丽萍土家织锦作坊。2010年成立叶氏民族工艺有限公司。公司下辖一个土家织锦技艺传习所,三家专卖店,十一家经销商。公司现有员工80余人,拥有稳定的产、供、销网络。年营销售额达400余万元,产品主要有壁挂、地毯、围巾、拖鞋、土家民族服饰、床上用品及各种垫、枕、套、包等。2007—2009年公司连续3年被评为"湘西自治州十佳旅游商品开发户",2012年荣获"湘西自治州旅游商品开发优秀企业"。  相似文献   

8.
绣球,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极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间手工艺品。其技艺精湛、风格粗犷、纹饰秀美、色彩绚丽、构图和谐,不仅承载着壮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还体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朴素的民间信仰。壮族绣球工艺的产业化绣球作为壮族民众的传统手工艺品,内含吉祥寓意,传达爱的信息,集审美和收藏价值于一体,其符号性、识别性尤其具有鲜明的壮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包装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发展迅速,形式愈加丰富多彩,更偏向于淳朴自然具有文化涵养的民族风。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中华民族织造工艺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土家织锦文化应用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能提升产品的内涵和意境,彰显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都锦生织锦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都锦生于1922年创办。在近百年历史中,都锦生织锦几经浮沉,后继者始终继承都锦生热爱、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并将其尽付织魂,续写都锦生的"锦绣中华"梦,更以织锦向世人展现东方神韵。本文主要从四方面介绍都锦生织锦的"锦绣中华"梦。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工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壮族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衰退的趋势日益加剧,抢救和保护壮族传统手工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广西靖西凌准村壮族制陶手工艺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究传统制陶手工艺盛衰的原因,论证生产性方式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切实可行,认为增加土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开发创新性、工艺性、装饰性产品是壮族传统土陶手工艺走出困境与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包装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发展迅速,形式愈加丰富多彩,更偏向于淳朴自然具有文化涵养的民族风。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中华民族织造工艺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土家织锦文化应用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能提升产品的内涵和意境,彰显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壮族与客家交往的增多,两者之间的文化互动越来越普遍,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均相互包容,甚至相互吸收。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两者已经出现了文化上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壮族的客家化与客家人的壮化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4.
"金壮锦,意为珍贵的壮锦。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壮锦寄托着壮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寓意吉庆、祝福和爱。我们的初心就是让更多人在爱上传统织锦精美外表的同时,让民族文化代代传承。"——贺卡32年前,贺卡还不叫贺卡。在广西来宾的小县城忻城,她是文化馆里名叫贺定钰的馆员。也正是在这里工作时,她因参与了一次当地受联合国资助的文化项目调研,而与壮锦结缘。此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三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壮锦保护传承之路上,助力濒临绝境的壮锦"起死回生"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锦.  相似文献   

15.
美哉,土家锦     
在湘鄂川黔毗连的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土家族。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土家族织锦就是土家族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曾有诗云:溪州女儿最聪明,描锦挑丝最有名:"凤踩牡丹"不为巧,"八团芍药"花盈盈。土家织锦历史悠久。在秦汉时期土家族织锦被称为"峒布"或"土布",秦时,"其先民户出峒布八丈二尺",并作为赋税上交。汉时,土家族先民要交"峒布",《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曾记载"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峒布。"此后,土家织锦成为向历代中央封建王朝进贡的珍品,史称"峒锦"、"峒布"、"斑布"、"土布"等。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土家锦:山里女人的美丽梦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大年 《民族论坛》2004,(10):20-21
<正>当你走在酉水河畔的乡间小道上,不时会听到土家山寨的吊脚楼上传来一阵阵"嘣嘣"的声音,这就是土家姑娘在织锦,她们织出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少数民族织锦之首的土家锦。  相似文献   

17.
《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麼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荣耀与追求:广西壮族土司民族认同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广西壮族土司的"攀汉现象",既是政治文化的产物,也是英雄历史心性的体现。壮族土司以及受土司影响而在壮族民间所形成的"汉人后裔意识",并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壮族自我意识的缺失。这种文化策略,也是历史上壮族"汉而不化"、"融而不合"奇妙现象的原因之一,对后来的壮族民族自我意识的再生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壮族的语言特点上进一步探究壮族对本民族的自称,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壮族到底将自己的民族自称为什么民族.壮族的民族自称按壮语的表达习惯应为"陀族".壮族现有族称,是因为汉族按壮族人对大象称呼的语音,用汉语近似读音字来指认的,其原义为"大象民族".探明壮族族称原义,符合壮族的民族心理习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也有利于壮族人民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0.
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太阳神图案织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发掘出了1处唐代吐蕃墓葬群,发掘出大墓封堆遗迹1处,中小型墓葬20余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图案之美,技艺之精,时间跨度之大,均属罕见。其中M1大墓出土的太阳神织锦,在我国系第一次发现,也是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尤为重要的是这类织锦出土在吐蕃墓葬中,当更具特殊地位。以下我们将作具体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