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们研究马克思在巴黎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美学思想的时候,自然就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我们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美学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整个美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我们主要就马克思在《手稿》中如何以哲学作指导研究美学思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请学术界的同好斧正。  相似文献   

2.
《手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原点,《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提供了最持久的美学启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稿》美学研究所凸显出的经典阐释与开放阅读、文本依赖与语境研究、理论转译与思想误读等理论问题,仍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中国《手稿》美学研究需要走出“经典阐释”的单一选择,需要在进一步吸收其哲学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继承它的理论精神与美学精神,从而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虽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但其中却孕含着一种以人作为关照对象、具有丰富价值论意蕴的美学思想。文章从价值论的视域,对《手稿》把握价值美学思想的逻辑轨迹——从私有制到包括共产主义的全部历史进程、价值美学思想的两大基本范畴——异化和美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手稿》美学思想的价值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虽然摆脱了早期研究中"成熟"与"不成熟"两极对立的观念,但"相对不成熟"的结论却并未从整体性上真正把握《手稿》的性质。依据"以文本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研究《手稿》的观念与方式,亦即超越"理论前见"与"分析目的论",回到《手稿》本身,在经济学与哲学的统一研究中既能够发现《手稿》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最初文本的"秘密",同时也能够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现实生活之"源"与哲学批判基础之"流"的统一中探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二年,国外首次全文发表了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一发表,立即轰动世界并引起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重要问题是:《手稿》中关于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等人道主义思想,是不是马克思的成熟的思想?人道主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现沦体系中应占据什么地位?它和现代西方流行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有何区别? 对这一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马克思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在《手稿》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一贯的光辉思想。我们一定要继承《手稿》中这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恢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光辉。 然而教条主义者却否认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他们以《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不成熟的著作为借口,认为它带有明显的费尔巴哈哲学人本学的痕迹,马克思后来抛弃了《手稿》中的思想,成了一个只讲阶级斗争、不讲人道主义的暴力革命论者,所谓人,人性,人道主义诸范畴,都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与马克思主义无涉。我国十年动乱期间,左倾变为极左,理论界谈人色变,“人道主义”成为禁区,四人邦操纵的舆论工具围剿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朱波 《理论界》2010,(12):26-2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早期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首次系统的研究成果的体现,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其间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其经济学、哲学论证,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理论资源和探索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归《手稿》文本来进一步探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掌握其思想内涵,对现实实践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我国美学界出现过一次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讨论热潮。这次讨论,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从总体上说,对我国美学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美学界有的同志重提对《手稿》的评价问题,否认《手稿》的美学意义,贬低《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史上的地位,使美学界不少同志思想上感到困惑。我认为,在讨论《手稿》的美学意义之前,首先应当对《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乃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美学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无疑标志着人类对于美学研究的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而马克思写于巴黎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对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点又为美学界所广泛认同。因此,《手稿》在上世纪30年代,因被发现引起巨大的轰动,80年代则引起进一步研究热潮也就不足为怪了。蒋孔阳先生同样高度重视对《手稿》的研究,他精辟地指出:“我认为,马克思新的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都诞生、孕育和形成于《手稿》之中。”因为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运用辩证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不曾留下一本系统的美学专著,他的美学思想往往是以片断的形式——就象我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里所看到的那样——散见于那些卷帙浩瀚的非美学的著述之中。这使人们在探讨他的美学思想时,首先面临着一个如何确定研究范围的问题。某些同志认为,既然现在所要讨论的是马克思的美学理论,因此我们也只需着眼于那些直接有关美学的片断就够了。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有穿凿附会、捕风捉影之嫌。但是他们忘记了,正因为马克思是在非美学的著述中,论及到了美学问题,因此他的那些看起来似乎与美学无关的论述,在实际上却往往是他美学见解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美感的思想的论述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以简称《手稿》)中,它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尽管《手稿》还没有完全摆脱黑格尔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但它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上所留下的闪光的足迹。这个时期,马克思的思想是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时期,“过去的遗迹、现在的基础和将来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虽然是马克思早年的著作,还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某些痕迹,有个别的提法还不够成熟而为后来所纠正,但是,它从经济学哲学去阐明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及由此探求到美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内容。尤其是《...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美学研究会于五月中旬在兴城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了第一次美学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围绕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当前文艺创作中的美学问题和美育等三个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如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认识,对“异化”、“人的本质”的理解等,意见不尽相同,但在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一是美学研究必须克服经院式研究方式,从唯心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与两个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解决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提出的实际问题;二是必须扩大美学的领域和对象,不能只局限于艺术美,应该扩大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三是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相似文献   

13.
人的问题在列宁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如何?这是当今世界引人注目,并发生重大争议的问题。自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公开发表后,国际上的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学者,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和秘密所在,把《手稿》中关于异化和人本主义的观点看作重新探索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和基础,把马克思看作欧洲人道主义传统的真正继承者。有些  相似文献   

14.
受苏联教科书时期的哲学思想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被二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实践论四部分。但当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时发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总体性;历史唯物主义被阐发时,是以成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而当前学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多集中于历史唯物主义,其中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蕴被忽视了。通过阐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揭示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标志,发掘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旨归,从而全面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意蕴,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次的讨论,已经连续四五年了,意见仍然很为分歧,讨论还得继续下去。由于这部《手稿》(《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简称,以下同此)本身就是比较复杂而难于理解的,它的内容既有经济学和哲学,还有历史观和共产主义思想。后二者还是主要内容,也关系着全书的思想实质。它又不是写完了的定稿,文句有时也不明确,令人难于捉摸。而且问题既关系对《手稿》的评价,也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因而讨论热闹而持久,这表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认识明确,以图思想一致,自然是有必要的。不过一般讨论文章往往只注意某些问题,因而不免有所偏重,难于周到。我也写过两三篇文章,由于最初只是从美学的角度考察《手稿》的主要部分和基本倾向;继而又从广泛范围巡视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手稿》的地位和意义,只是有重点的谈了几个问题。因而自己也感到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谈到,也还有一些意见没有说清,只得又写文章。现在这篇就想主要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研究人的理论的关键问题之一。黄枬森同志的《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一文(载1983年4月6日《人民日报》。以下简称黄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不少误解,因此在阐述人的理论时,也有许多可商榷之处。本文仅就黄文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提几点不同意见,以就教于黄枬森同志。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否中断黄文在论述和评价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时,只孤立地考察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既没有提到这以前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更不提这以后成熟的马克思著作对异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和运用。这样就造成一个误解,仿佛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讲过异化理论之后就中断了,它在成熟的马克思著作中已被全面地抛弃了。黄枬森同志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当然不会不知道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他的早期著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内含马克思主义的多种理论构成,尤其是其中的建立于新的人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学思想,更具现代美学理论的实践开放性。王向峰的《〈手稿〉的美学解读》一书从美学的角度切入《手稿》,对于劳动与美的创造、艺术生产、美的规律、人化的自然界、人的对象化、对艺术的感受等,都进行了深入阐发。《解读》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纳入到《手稿》的体系中来加以学理阐发,在中外传统文艺及当下的社会语境和文艺语境中予以实践性展开,提供了由进入《解读》进而进入《手稿》美学体系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天津美学学会和南开大学于1982年9月在天津召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美学问题学术讨论会。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手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还是人本主义的? 这个问题实质上是确定《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一种意见认为,1844年,马克思在哲学上已经由黑格尔转向了费尔巴哈,并且酝酿准备着新的变化。总的来讲,马克思开拓了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集中论述了审美价值思想。虽然《手稿》不是马克思主义成熟的著作,但其中却含蕴着一种以人作为关照对象、具有丰富审美意蕴的价值关学思想。本文从价值论的视域,对《手稿》把握审美价值的逻辑轨迹、审美价值思想的两大基本范畴展开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手稿》审美思想的价值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美学,在翻遍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找不到一部系统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著后,黑格尔成了一个替代,其中介,便是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片面解释。人们在论述和阐发《手稿》思想时,大量搬用了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人化”、“对象化”、“感性显现”的概念圈子中捣腾。文艺创作和审美的许多实际问题被搁置一边,美学悬浮在远离物质人的高空构筑概念。以致于形成了这样的尴尬局面:要么谈美不谈艺术,要么谈艺术不谈美,一旦把两者联系起来,却怎么也找不到逻辑的起点。美学走过八十年代的鼎盛高潮正面临危机。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先走出黑格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