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三违"现象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三违"心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三违"的对策和措施,对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农业用地撂荒、闲置的问题越发突出.文章从政策导向、农民自身、自然风险三方面分析农业用地撂荒现象存在的原因,从"QQ农场"这款网络游戏得到启发,提出农业现实与虚拟的跨界融合.从农民自身发展、农业保障制度、农业生产与游戏相结合三个角度,提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新的发展思维方式,从而减少农业用地的撂荒现象.希望可以借本文抛砖引玉,开阔思路,促进新的农业合作模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王国俊  梁上坤  陈冬华 《管理学报》2010,7(8):1248-1253
结合配股权契约对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997~1998年我国证券市场不存在"功能锁定"现象;1999~2000年市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高于营业利润,表现为"功能锁定"现象,但可以通过配股权契约与盈利持续性予以解释;2001年配股政策的变革,降低了非经常性损益在取得配股权过程中起的作用,市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回复正常,"功能锁定"现象消失.结论显示,在我国特有的转型制度背景下,配股权契约对股票定价有影响作用.某些年份盈余定价表现的"偏离",是基于经济制度背景的理性行为,而非基于心理行为的非理性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减少学不进去、深入不下去等现象,防止学习跑偏,关键要通过多角度学习减少视觉盲点和心理误区,找准学习和工作的正确"坐标",实现"三维"的"精准定位",从而不让学习浮于表面、固于一隅、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5.
组织互赖呈现共享性、互补性、多边性等特征,在组织互赖建构的过程中常常存在帕累托现象、过度竞争现象、非正式组织现象、负面溢出现象等问题。基于"升降浮沉"中药药性理论探究组织积极互赖关系的"升降浮沉"作用趋向,应做到鼓舞士气"升"为先、减少浊气"降"为本、向外发散"浮"为重、向内收敛"沉"为要,实现组织运行有章可遵、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出现了少量的房地产"断供"现象,此类现象如果肆意蔓延所形成的金融风险,将会对中国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构成巨大威胁.结合国际经济大环境,为了规避金融风险所带来的致命打击,研究"断供"现象的紧迫性突显出来,文章将分析导致"断供"的各项影响因素,指导房地产行业成功规避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8,(38):22-22
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内奶制品企业纷纷减少或停止收购鲜奶,这使奶农面临"有奶无处卖"和"卖不出"的困境,部分地区出现奶农倒奶现象。  相似文献   

8.
员工薪酬外在形式的不公平是引发跨国企业"同工不同酬"现象的直接原因。平衡表法的改进及应用,能有效解决外派员工薪酬外在形式的不公平性问题,从而减少跨国企业"同工不同酬"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班额"现象不但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师生身体健康,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学生个性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时黔江区的城镇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解决大班额现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奇霞 《决策探索》2008,(10):70-71
新闻媒体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喻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重要的舆论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闻媒体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些新闻工作者出现了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恶意炒作"等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通吃官员"现象.所谓"通吃官员",指的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追名逐利,大量占有本不应该属于自己的荣誉和热门资源的现象.这种现象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并从制度建设上加以遏制和杜绝,对于端正领导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纯洁干部队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通吃官员"种种现象入手,揭示现象产生背后的制度原因,指出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2.
损失厌恶是个体决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特征.采用随机占优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损失厌恶是否可以解释"好消息提前,坏消息延后"的现象.因为不确定的消息所隐含的可能发生的损失将大大减少厌恶损失的个体的期望效用,我们发现损失厌恶可以很好的解释个体"好消息提前"的行为,但单纯的损失厌恶特征并不能解释"坏消息延后"的现象.随后,进一步对该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探索性的给出了可能产生"坏消息延后"的另外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丁全明 《决策探索》2001,(12):23-24
一、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全面认识干部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公开干部选拔可以保证新任干部的素质,加强权力监督可以减少干部蜕变现象的发生.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外在的,只有行之有效的干部教育才是内在的、以人为本的.只有站在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认识干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在现实中锤炼出一支坚强有力的、科学务实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档案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上的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以及新老体制的碰撞,使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近些年出现了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的大学生诚信档案能有效的减少大学生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15.
正各类"层层加码"现象,本质上都是官僚主义。执政者对官僚主义痼疾必须下大力气消灭,铲除"层层加码"这一不正常现象得以滋生的土壤。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政府和官员权责不清,官僚部门利益无法被监管和遏止。切实减少政策推行和行政审批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是整治官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损失厌恶能否解释"好消息提前,坏消息延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损失厌恶是个体决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特征.采用随机占优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损失厌恶是否可以解释"好消息提前,坏消息延后"的现象因为不确定的消息所隐含的可能发生的损失将大大减少厌恶损失的个体的期望效用,我们发现损失厌恶可以很好的解释个体"好消息提前"的行为,但单纯的损失厌恶特征并不能解释"坏消息延后"的现象.随后,进一步对该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探索性的给出了可能产生"坏消息延后"的另外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出现了很多企业"短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社会,绿色节能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在生活点滴中贯彻"绿色"理念: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减少使用塑料袋……可在办公室,"非绿色"现象仍屡见不鲜:日光灯长明、电脑永不关闭、打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领导干部特权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特权究竟是否具有合理合法性,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对领导特权现象,批评之声有之,为其必然性、合理性做注解的声音亦有之.笔者认为,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为领导特权正名的理论和对领导特权持"辩证看待"的观点,搅乱了正常视听,对于当前我国推进服务行政的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起到了消极的作用.我们需要对什么是特权、如何看待领导特权做出理性思考,并找出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领导特权现象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17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就业总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已呈现出"机器换人"现象;同时工业机器人使用减少制造业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