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中国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十二五”时期增强能源供给能力、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本文在阐述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具体路径:加强能源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能源自主创新;增强能源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形成合理的能源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型电力;建立并完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继续扩大能源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从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11—2018年中国分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结构固化,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可以使能源强度降低0.26%,作用强度具有边际递减特征;技术进步和制造业升级是发挥数字经济“抑制”作用的主要渠道。上述“抑制”作用在能源分类、数字经济分维度、能源强度分解和分区域检验中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徐州市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重点,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煤炭替代资源,做大做强非化石清洁能源产业,是保障徐州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经济建设中,应注意科学界定“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开发新技术以解决能源问题。在当前,尤其要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5.
能源的发展和合理利用与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基于能源、经济、环境三者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一个能源消费规划模型预测到2010年中国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硫排放情况,并针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提出相应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唐山具有上百年的工业历史,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唐山经济实现大跨越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唐山的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实施“巩固、壮大、提升、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新型的工业产业体系;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能源、冶金、陶瓷、电子信息、建材、化工、医药等七大产业,实现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十三五”计划的推进,我国经济进入到新一轮的发展时期,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越来越被国家重视,绿色可持续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以黑龙江省为例,调研传统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据此指出目前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传统能源供给不平衡、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技术落后、传统能源污染排放量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国内外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发展情况,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角度提出促进传统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低碳节能环保路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共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6月17~18日,科技部港澳台办公室、省科学技术厅、省台办、省发改委、台湾工研院绿能与环境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海西科技论坛暨海峡两岸绿色能源产业对接洽谈会”的论坛活动在福州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6位能源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专题演讲,深入分析了两岸绿色能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就海峡两岸开展绿色能源产业合作进行深度探讨。  相似文献   

9.
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供求矛盾、能源结构问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上。文章针对能源产业粗放增长和“黑色增长”提出了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概念,其内涵特征是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使用高效化和能源技术低碳化;在总结国外能源产业转型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能源绿色转型的三维分析框架,并从能源的全生命周期、能源利益相关者共赢和能源绿色转型能力建设三个角度提出了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生物能源政策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业发展角度,探讨了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一般规律,描述了全球生物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困境,比较了国外生物质能源大国的政策沿革、内容及其特点,提出了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原则和重点。通过比较与借鉴,本文认为,在生物质能源发展问题上,中国同时具有"资源劣势"和"政策优势"双重特征,未来生物质能源的政策框架应该综合考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业和维护经济稳定等更多的因素,形成一个均衡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能源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了这种矛盾。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各方面改革有望继续深化,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转型压力。从不平衡和不充分的角度阐述能源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对地区能源消费进行预测,通过情景分析和泰尔指数探讨“十九大”后新时代能源经济发展路径。随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能源结构日趋完善。基准情境下,2017—2022年能源消费总量预计维持小幅增长态势,非化石能源占比在2022年预计达到16.2%以上。根据经济和能源泰尔指数预测结果,2022年与2017年相比,总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没有进一步加剧,经济不平衡将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能源不平衡状况将会进一步加剧,能源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建议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禀赋差异,布局西部多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又一个重大历史转型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与转型主题将更加鲜明,能源系统转型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工作中的权重将显著增大,流入能源转型领域的各类资金将显著增多,智慧能源产业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并支撑能源系统转型。非化石能源规模和比重将大幅提升,化石能源需求有望接近峰值,工业用能进入下行区间,电气化水平再上大台阶。预计2025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接近55亿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16%~17%。可再生能源大发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大迈步、国际能源建设合作大提升,将有力支撑中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有利用解决能源危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所以,政府应完善和落实促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着重建设非粮型生物能源原料基地,建立和完善生物能源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培育生物能源龙头企业,以促进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Tapio脱钩指数的因果链分解,将陕西能源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指数,分解为产业排放与产业能耗的脱钩指数和产业能耗与产业发展的脱钩指数两部分。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弱脱钩的非理想状态,CO2排放与产业发展出现了同步增长的趋势;能源强度是影响陕西省能源产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关键因素,而能源消费结构对脱钩的影响不大。研究认为,陕西未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延长能源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发展起着保障和支持作用。贵州省是水、煤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贵州省以电、煤为标志的能源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带动全省其他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贵州将以资源就地转化为重点,在建设南方能源基地和开发煤炭加工等优势产业上实现能源产业的重点突破。本文在全面介绍贵州资源情况和产业现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贵州电力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并提出贵州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北京市2005—2012年三大产业下5个部门和产业端总的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北京市产业端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01%,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是经济规模变化,负向驱动因素为产业结构变化、能源强度变化;在负向驱动因素中,能源强度变化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减少的贡献是最大的,说明降低部门能源强度特别是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2005—2012年,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使用量的调整,产业端能源量节约528.71万吨标准煤,而能源结构中煤炭使用量变化对于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贡献为-1.45%。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使用量能够减少产业端能源消费总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消费: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产业对能源的消费强度不同,为此对我国1978-2006年的能源消费和经济数据做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6月18日,2011中国(海峡)绿色能源大会在福州举行,来自多个国家的业界人士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引领低碳经济”的主题进行探讨,并携13个绿色能源项目在福建寻觅合作伙伴。从狭义上理解,绿色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包括人们常常提到的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随着这些新型能源逐渐被开发并进入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局势的急剧变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中国周边外交提供了新理念,而且还为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搭建了新平台,能源合作也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然而,“一带一路”倡议虽然从范围和线路的划定上包含了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和东盟等中国能源合作的重点区域和能源海外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但却未将油气资源同样丰富、发展潜力较为巨大的美洲和北冰洋沿岸地区列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从更为有效的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和保障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角度出发,中国应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视野,将东线的美洲和北线的北极地区一并列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范围,积极构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能源“大丝路”。  相似文献   

20.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是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提高能源效率则是解决该双重困境、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考虑到上述事实,基于改进的产出密度模型探讨了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利用2006—2019年278个地级市数据,通过共同前沿数据包络方法测算能源效率,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加以验证并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发掘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协同集聚与能源效率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能源效率间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创新水平与资源错配是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的中介机制。长短期效应的分解显示,在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会对能源效率提升有较大影响;而在长期,能源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因此,应更加注重未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创新水平;同时,也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实现能源效率的长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