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化教学不仅包括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也包括母语文化知识的积累和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能力的提高。高校外语教学不但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目的语文化),更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母语文化)。本文分析了导致中国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失语的主要原因,并从教师能力、教材选编、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文化的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文化的本土化包含"从外到内"和"从内到外"两个维度。在课程理论"全球意识"的观照下,以汉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依托,以本国的语文课程为基础,移植外域的先进理论,借鉴外国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话语体系、开展对话交流、注重实验实践、着力开掘创生等策略,生成具有汉民族母语特色的、原生性的课程文化,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生命。这是让语文课程文化在母语学科方面的文化基质通过交流和融通得到凸显和锤炼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于"去国诗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由于处于异质文化环境之中,他们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认同、文化认同和语言认同,都具有更为丰富的辨析空间。李笠诗歌中的文化母题意象诸如"历史人文意象"、"家族意象"、"母语意象",体现了民族文化认同中十分丰富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英语会话中的"May I come in?"具有丰富的人际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其中"May"的情态值进行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对比分析后,阐述为什么在师生会话等场景下英语母语人士要选用"May I come in?",而不是其他的类似表达。通过讨论英汉文化的差异,找出了母语人士在相关情况下选用"May I come in?"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习不仅关涉到交际性工具的掌握,也直接或间接地触及了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本文在Hofstede文化价值维度的视角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交际风格着手,探讨了校园情境下英语学习者交际风格变化和文化认同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外语学习者在保持母语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有了新的"英语化"的认同;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习得的批判性、多元化、生产性的交际风格取向对这一认同现状起到了推动作用。外语教学上应加强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对比分析,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母语负迁移"不仅影响着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影响着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在汉译英的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思维层面上,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避免汉译英中的"母语负迁移"。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现当代母语文学创作继承并发扬了蒙古族悠久的文学传统,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很多文坛"大家"。这一时期,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和表现空间不断拓展,主题思想、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日臻丰富,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日趋多样,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更加浓郁,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喜福会》隐喻意象的分析,根据隐喻主题建构功能,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由一个中心隐喻和大量衍生的次要隐喻支撑的"失散"———"回归"主题。这一主题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美国华人群体文化处境的一种隐喻,同时也表征了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它代表了美国华裔从与母语母国的疏离和由此引发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散",到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逐渐被唤醒和"回归"的历程,也象征了普通人的人生轨迹,使本文具有了广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ICE-GB)和"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的语料对比对比分析,试图深入了解英语母语者与英语非母语者,即中国大学生以及不用英语水平的中国大学生的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比英语母语者更频繁地使用连接词,但英语水平对中国学生的连接词使用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比较分析中日大学生就母语和外语的社会地位、母语和外语水平以及学习外语态度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中国"母语为本,外语为用"受到挑战,中日学生母语和英语水平堪忧以及两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持不同态度。在语言生态视角下,处理母语和外语关系的对策是母语为本,外语为用,母语和外语互利共生以及保持多种外语共生的语言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二语习得中的文化引入常被狭义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介绍.目的语的单边文化扩张、母语文化失语使语言的平等发展与文化对接障碍频出.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主动推介,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在交流中的涵义变型与意义再生,二语习得者的个性文化基础等问题应得到充分重视.旨在发现二语习得中母语文化拓展的瓶颈与障碍并试图发现应对的策略,推介并有意识地发展和重建新的母语文化,以期在二语习得中形成多元文化的互动与平衡.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曾说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说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一种文化。"将全球通用的英语作为母语的美国,就拥有了一种先天的优势。二十世纪前半叶,美国通过积极的对外英语教学,有效实施了大国公关。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融合,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有中西方文化的双向视野,既要有良好的外语素养,又要具备较好的母语文化素养.然而,在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却暴露出母语文化素养不足的问题.文章从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英语专业母语文化课程设置、英语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提升、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及网络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旨在提升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母语文化缺失是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师母语文化认同的现状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现状、不同类别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差异,以及影响外语教师母语文化认同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外语教师在表层文化方面容易受到西方的影响,而在深层文化方面依然保持较高的母语文化认同度;中学外语教师在电影、民主制度和国家主权方面比高校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度高;有出国经历的外语教师在文学、民主制度、传统文化、国家主权和语言方面比无出国经历的外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认同度高。  相似文献   

15.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藏族当代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在倡导尊重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差异性的今天,母语文学作为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受到文学界的关注与批评。藏族当代文学的母语创作经历了与母语文化的脱离漂泊与回归过程,今天正在文学标榜的精神内在性和本民族历史踪迹的寻觅中走向多元建构的和谐文化理念。许多作家在边缘化的创作中表达对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并以自己言说的方式,抵御全球化的文化冲击,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笔者着重从对母语文学的陌生、消解以及游离于民族文化本身的话语权威的批评进行解读与阐释,倡导以多元文化主义文化理念搭建对母语文学的关注与平等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中国文化欠缺型失语症",即在跨文化交际中,作为交际主体,中国人不但在母语文化方面有所欠缺,而且不能用英语顺利表达中国文化。原因如下含义:中外语言学均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忽视目的语的文化教学;片面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忽视母语文化教学;片面强调母语及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一些英语学习者排斥母语文化;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较为欠缺等。  相似文献   

18.
韩裔美国小说家李昌瑞的小说《说母语者》讲述了一个韩裔美国特工亲眼目睹同胞在纽约市的政治角斗中惨败的故事。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依托,沿着主人公身上的"背叛即自我背叛"这条主线,通过回到该事件的"伦理现场",解析其所经历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伦理结",便可以解答"谁是‘说母语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双语教育与母语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源,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认同与整合的力量,更是一个民族延续生命的灵魂.母语一旦消失,其传统文化也将随之流逝.母语的濒危,原因很多,其中,学校母语教育的缺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母语的复兴,有赖于学校的母语教学.只要选取恰当的双语教育模式,并使学校与家庭、社区紧密结合,就可以使母语在双语状态下长期保存并不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严重而又尴尬的现象,以及中国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对母语文化教学忽视的现状,立足于母语文化教学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母语文化的教学模式构建,探讨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母语文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