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慧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
迅速崛起并不断更新的女作家群体,以其性别特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其中,皖籍女作家虽不是最耀眼的,却能够自成系列,且在性别认知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吕碧城到苏雪林、方令孺、张兆和,她们几乎生而浸润于社会精英文化之中,最大化地承继了包括性别认知在内的传统文化,也最先享受到那个时代所能给予女性的最高地位。对这种自身解放及因此而享有的社会地位,她们不仅有清醒认识,并且深知西方话语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传统文化日益解体,性别身份渐趋复杂,她们的文学创作与生命历程,颇能代表皖籍知识女性在眷恋与弃绝之间的辗转挣扎。 相似文献
2.
方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35-39
在西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国内于20世纪末开始出现“空间叙事”这个概念,不同著述中所讨论的空间叙事,所指往往不同,有的指作品中空间的功能,有的指空间的意义,有的指叙事的空间形式,文章以卡夫卡的《地洞》为例,将“空间叙事”视为一种叙事模式来展开讨论。认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以空间为叙事“前景”;第二,以空间组织叙事;第三,以空间为意义主体。《地洞》通过空间叙事模式,叙说着现代人的空间体验、空间焦虑、空间危机和空间矛盾,体现了存在与空间之间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鲍震培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304-308
从古代女作家小说写作的角度 ,梳理了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初女作家创作弹词小说的巨大成就 ,采用性别研究的方法 ,揭示女性叙事独特的视角、主题和写作特点 ,得出女作家弹词建立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 ,并对现代小说叙事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徐刚作为我国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性、标志性作家,其最主要的创作特点、创作成就及创作影响是独树一帜的宏大的生态叙事。徐刚宏大的生态叙事大体上由三方面构成,一是恢宏的的表现视野:题材多样知识广博,内容丰富多彩。徐刚笔下的生态叙事呈开放式网络状,密集繁复的架构形成恢宏壮观的系统。二是深邃的思想内涵:从生态整体主义的立场来提出和思考问题,所以他的创作能够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进而升华出关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深邃题旨。三是洒脱的文体文风:将诗和散文的写法引入报告文学写作中,汪洋恣肆、浑洒自如。在徐刚的笔下,诗歌写作的激情和哲理、散文写作的随意和不拘一格、报告文学写作的说理求实和看重数据资料,此三者奇妙地糅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现代新诗的发展为纲,概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浙籍诗人域外诗歌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实践,探讨了群体的诗歌活动对于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重估了现代浙籍诗人群体译诗对中国新诗学建构的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庄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71-76
京派女作家的小说以人的内在生命运动为审美的聚焦点,一面深入发掘特殊人事所蕴含的神话/文学母题及其变体,捕捉人物潜意识中种种原型意象与情结,同时经由主体审美意识的过滤、改造,并凭借变异、折射等方式外现为文本中繁富的审美意象与象征,从而赋予小说叙事内涵的深层结构与丰盈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香格里拉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6):23-26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一种新的文化支持 ,这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多元价值观 ,决定了民族生态文化建立的必要性。构建体现文化多元性的民族生态文化 ,需要充分尊重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内生因子 ,吸收现代生态文化的精髓 ,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征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生态道德、生态哲学为核心 ,以生态化的科技和教育为手段的民族生态文化。在构建这一文化的过程中 ,要彰显民族文化个性 ,尊重民族文化发展 ,提供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技术手段。通过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 ,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宁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282-286
“五四”女作家的小说叙事具有独特的“自足性”.她们以作家主体为话语中心,以个体的感知替所有角色代言,小说中各种叙事技巧的使用皆为达到个体言说的快感.从叙事视角看,作者、叙述者、被叙述者的身份不断出现重叠、错位和流动.从叙事结构的安排来看,作者惯用书信、日记等体裁推进情节发展,交代故事背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女作家对小说叙事结构的安排,同时又给单纯的以“心理-情绪”为中心的结构以物化的情节形式.“五四”女作家这种叙事上的“自足性”与她们当时“边缘化”的生存心态和女性意识有着直接的联系.文章力求通过对“五四”时期女作家代表性小说的叙事特征的分析,展现其背后隐含的“五四”知识女性独特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
马树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167-168
影视剧作品较之文学作品更受受众的喜爱,其实许多影视剧都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并且很多影视剧编剧与文学作品的作者是同一人。纵观当代影视剧作家,其中女性作家占了不小的比例。本文选择时下两位皖籍著名的女作家---六六和严歌苓女士的文学作品及该作品的剧本进行研究,旨在从她们的作品中找出共同点,以总结她们的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马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4,(1):68-73
在菲律宾华文文学史上,莎士是早期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她从中国福建移民菲律宾的流散经历对其创作有显著影响,尤其体现于中国叙事层面。在中国与菲律宾的双重观照下,她的中国叙事表现出多元的在地交融意识,既有对家族流散记忆伴生的中国故土叙事,又有对中华文化本土承载的华侨学校情结,还有对菲律宾华人再流散以及中国新移民的群体关怀。 相似文献
12.
13.
马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1)
融融是马来西亚砂劳越的华文女作家,她的小说具有现实性与本土性的特色.从内容主题、艺术技巧的角度去审视其小说创作历程,可以概括出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一是同甘共苦的爱情观,在纯美爱情与悲剧爱情的比照中凸显其爱情理想;二是地区精神的华人书写,以家族与本土的融合去表现砂劳越华族的生活样貌;三是云开雾散式的叙事,在作品结尾往往寄予美好的期盼.她的作品风格朴实,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族群关系、社会生活、时代变迁等都有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任双霞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4)
在山东沂源县牛郎官庄村,"牛郎织女"是最重要的村落主题.在牛郎官庄,至少有四种以牛郎织女为主体的重要的叙事形式:故事、仪式、文献和空间.这些叙事形式之间相互论证、相互补充并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群落.这个叙事群落将牛郎织女故事与牛郎官庄的地方社会紧密地连接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桑甜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8-30
《儒林外史》通篇充斥着真与假、穷与达、显与隐、雅与俗以及巧与拙等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同时小说在社会生活画卷的铺展上,从国家上层政治文化制度一直到底层百姓生活现状,也是无所不包。如此精彩纷繁的人物出场和丰富深刻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充分显示出吴敬梓在构建小说叙事时空上的巧妙艺术手法。正是这种叙事时空的巧妙构建,也使得小说在复杂繁琐的叙事过程中得以自由吞吐、容纳万象。 相似文献
16.
杨宏琪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28-34
以仙游某所幼儿园微社会场景创设为主轴,阐述园长、教师与幼儿透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对园内空间进行微社会创设,并透过叙事探究的方法对此空间的创设历程进行阐述。故事发展围绕在相关成员的认知经验与生活体验,其历程可分成三段:空间创设之初,园长与教师因为无法决定所以纳入了幼儿的参与; 空间创设的中段:幼儿的积极参与与遭遇困难是决定微社会场景是否成功的关键点; 最后的故事,幼儿虽成功的购置相关产品,却也引发后续保养以及如何使用的伦理议题。总体而言,因为有孩童的参与空间创设,让空间体验增加了许多童趣与意义,而空间创设回归到孩童的身上,才赋予此幼儿园更多的生命故事。 相似文献
17.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盗梦空间》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经典之作,在引进国内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片在叙事策略上,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方式,一直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认为该片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设置,用空间割断时间的叙事手法以及梦幻式套层结构的形式,使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许超诣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6)
此研究通过对经历从"浙江村时代"到"后浙江村时代"转变的三户北京浙江籍小商户的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生命历程和日路径的方法分析该变迁给他们造成的经商、居住、家庭成员发展等的影响;研究他们融入北京社会的程度和共同现象,得出他们与北京本土社会群体"非整合"现象依然显著的结论,并揭示原因,从而从政府行为的角度提出由"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制约""个人能动性"三个影响因素所启发的促进社会融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主旋律电影《长津湖》通过对叙事空间的选择和构建,对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这场战争进行了影像呈现,通过对事件地理空间、历史社会空间与精神心理空间三种不同类型空间的描绘,全景散点式再现了历史记忆,重申了这场战争的正义属性,塑造出中国军人的英雄群像,以期建构观众对这段特定历史的集体记忆,强化民众的家国意识和对自我族群身份的认同感。影片将中华民族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具象化,呈现出悲壮慷慨、雄浑豪迈的审美风格,作为中华民族影像美学新范式,对未来主旋律国产电影创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