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0—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从矫正资本要素错配的视角探究企业的债务融资策略及其阈值。研究发现:整体来看,企业负债水平与资本错配具有“U”型关系,当负债水平小于47.3%时,提高企业债务水平能矫正资本错配;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能改善资本错配,而短期债务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对资本错配则有显著的加剧作用;企业债务决策对资本错配的影响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具有异质性,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负债水平对资本错配均有“U”型影响,阈值分别为41.63%和54.43%,对非高技术行业而言,企业负债水平对资本错配具有“U”型影响,阈值为47.3%。  相似文献   

2.
黄浩 《统计与决策》2016,(14):129-132
伴随资本深化现象的出现,我国制造业部门目前的高资本投入行为已经对劳动力要素产生了挤出效应,即出现学者们所谓的“零就业增长”的结论.这正是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并未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制造业部门资本-劳动比的快速上升,不仅直接产生了资本对劳动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还使得制造业部门完全依赖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而最终将导致资本边际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减缓,这造成了对于劳动的“双重挤压”.文章试图对工业化发展模式、资本深化、劳动力就业和技术进步路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铁瑛等 《统计研究》2018,35(6):43-55
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持续攀升,伴随其上升的是用工成本的明显提高和加工贸易占比的显著下降,中国DVAR的提升究竟源于已有研究所指出的,投资自由化所带来的国内中间品对国外中间品的替代,即“主动”的提升?还是成本上升引致加工贸易不断退出市场的一个客观结果,即“被动”的提升?本文基于2000--2006年的微观数据,测算了企业层面的DVAR,从加工贸易退出的角度刻画了企业DVAR的动态演进过程,并进一步考察了最低工资所代理的劳动力成本、加工贸易与企业出口DVAR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所代理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中国企业DVAR的攀升,这一结果在多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中均是高度稳健的。最低工资上升对中国企业DVAR的促进作用通过引致加工贸易退出这一机制来实现。拓展性的研究还表明,最低工资上升对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和资本相对密集企业DVAR的正面促进作用更强。我们的发现意味着,中国DVAR的上升至少部分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结果,鼓励进口,同时促进国内中间品质量提升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晶  陈志龙 《统计研究》2021,38(6):70-85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 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5.
钱雪亚  胡琼  邱靓 《统计研究》2016,(12):17-27
关于工资上涨的经济影响,相对于区域层面对低劳动成本优势的持续关注,面向企业的经验研究至今不多.本文从价格直接效应、雇佣规模效应、结构替代效应三方面分解工资水平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传导路径,运用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形成的制造业企业数据模拟各路径上的实际影响.研究认为:工资作为劳动要素的价格,直接成本效应是普遍而显著的,但当前工资水平尚未对企业雇佣规模构成广泛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显著影响着企业是否能以资本和技术等替代劳动,形成结构替代效应化解直接成本压力.面向未来工资继续上涨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着力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积累以改善劳动供给,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以提升劳动要素效率.  相似文献   

6.
高翔  何欢浪 《统计研究》2021,38(7):64-75
本文基于我国企业微观数据,利用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后的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清洁生产环境规制尽管在短期内存在“负向挤出效应”,但会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成本投入效率两大途径在长期显著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并且政策的影响存在“时间堆积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合规成本规模的差别性、要素密集度的异质性与政策执行的严格性是清洁生产环规规制对企业产品质量产生分化影响的重要原因。进一步通过行业产品质量的动态分解发现,行业产品质量升级的54. 80%源自清洁生产环境规制带来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本文对于认识如何通过绿色转型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选取2011—2020年工业行业的重污染企业和轻污染企业数据,分析了企业绿色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行业盈利能力和竞争水平两个行业特征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绿色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存在异质性,在轻污染企业中,绿色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在重污染企业中,绿色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影响。行业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水平对轻污染企业绿色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负相关关系存在逆向调节效应。行业盈利能力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负相关阶段、正相关阶段均存在逆向调节效应,行业竞争水平对二者负相关阶段存在逆向调节效应,对二者正相关阶段存在同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新兴资本市场代理冲突及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为减少企业过度投资问题,从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和短期债务的大量运用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过度投资;财务报告质量与较多运用短期债务之间具有相互替代作用,而较多运用短期债务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对过度投资的缓解作用低于短期债务较少的公司。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异质性因果推断方法——因果森林估计了数据要素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效应,同时使用个体处理效应估计考察了数据劳动对数据要素促进制造业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模式。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促进效应显著,同时这一促进效应受到数据劳动的“倒U”型调节作用,即在拥有更大数据劳动规模地区的制造业增长中数据要素投入效应更为明显,但是随着数据劳动规模的持续扩大,数据要素投入效应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0.
潘凌云  董竹 《统计研究》2021,38(7):100-111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 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向来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现代研究却普遍忽视技术进步对异质性要素发展可能产生的偏向性影响,特别是技术进步能否呈现技能偏向性并引致不同类型劳动者报酬分化问题。本文利用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和非线性似不相关方法估计中国技能溢价水平,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而技能和非技能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及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利用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模拟的数据与真实值无明显差异,印证技能溢价源于偏向型技术进步且偏向性效应不断强化。同时,回归方法检验结果也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对技能溢价正向效应显著,验证出我国技能溢价现象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偏向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经济学机理角度分析了数据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加法效应和乘数效应,加法效应主要通过信息增值模式来实现,乘数效应主要是通过融合驱动模式来实现;验证了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主要是乘数效应,通过与传统要素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与劳动要素融合的乘数效应大于与资本要素融合的乘数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数据要素发挥的乘数效应要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据要素主要发挥的是加法效应。  相似文献   

13.
雷钦礼  王阳 《统计研究》2017,(10):29-41
本文提出了一种估算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工资水平的方法,并据此对我国1990-2014年的技能与非技能劳动工资水平以及技能溢价水平进行了估算.然后使用具有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通过标准化供给侧方程组方法估计了我国在此期间资本与技能劳动、技能与非技能劳动、资本与非技能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以及资本、技能劳动、非技能劳动各要素的技术进步函数;并基于本文提出的技能溢价变化的构成因素分解式,分别测算分析了资本-技能互补效应、技能-非技能效率效应、技能-非技能供给效应对技能溢价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资本、劳动和能源消耗作为生产要素,用广义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方法,分析我国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看,能源消耗和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劳动力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时间效应看,资本与能源投入增长短期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期对经济增长为持续负效应,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以高投资和高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若要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必须增加更多的投资,更多的能源为投入,以抵消原投资与能源对经济增长形成的长期持续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测算我国资本存量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与生产函数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1978-2014年的潜在GDP进行估算.分析了各生产要素的产出贡献比、要素产出比、边际产量的变化趋势,从供给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进行解读.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与“旧常态”交替的过程中,资本边际产量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缓慢、TFP增长率下降是中国潜在GDP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资本收入替代劳动收入已成趋势,并有进一步深化态势;中国企业在新常态背景下普遍面临盈利水平下降,运营成本上升的困难;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将逐步从需求面的管理转向侧重于供给面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构建了要素替代弹性分解的理论框架模型,根据技术进步是否发生改变,将要素替代弹性分解为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1978—2013年中国工业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工业资本与劳动之间是呈互补关系;同时,在要素替代过程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应该继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加速推进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若对企业开征独立型环境税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污染排放量,实际上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机制”下这种税收的效用具有异质性.文章借助均衡分析法,分析了环境税率、企业经营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开征环境税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的效用,其中核心的要素就是环境税率的设计,设置合理的税收水平才能够保证企业经营和环境质量增长的预期水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劳动力(技能工和非技能工)和生产者的两部门“效率工资”拓展模型,试图从企业生产率的视角理解最低工资如何影响技能溢价.理论分析表明,在最低工资制度的外生冲击下,企业生产率在技能溢价的形成中同时扮演着“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双重角色,进而本文提出两个基本命题.随后,利用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51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展开了系列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与技能溢价显著正相关,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率越高,最低工资对技能溢价的正向作用越大;最低工资显著改善了企业生产率,从而扩大了技能溢价.由此可见,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不能抑制技能溢价,反而加剧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及特点: 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之后的余额。它是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或一种方法。所谓“全面”和“真正”是指与传统会计核算的利润相对比而言的。会计上计算的企业最终利润是指税后利润,而附加经济价值原理则认为,税后利润并没全面、真正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盈利或价值,因为它没有考虑资本成本或资本费用。  相似文献   

20.
短期而言,人民币小幅度的升值不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解冻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使我国经济发展有望摆脱对出口的依赖,走出张曙光教授所称“的双向循环和双向依赖”的泥潭。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吸引国际投机资本2003年以来,国际游资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去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正常增加途径来解释;今年1 ̄6月,外汇储备又增加了1010亿美元,其中贸易盈余加上外资直接投资(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