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基于虚拟触觉的角度,分析在线商品展示和在线互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物行为的影响。在设计商品展示和虚拟触觉等变量的测量量表的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市场调研收集数据,对量表所获数据进行了效度和信度分析,基于结构方程的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线商品展示和在线互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其中虚拟触觉充当了间接作用中的不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采供双方风险规避的多属性逆向拍卖环境下的利润分配与采供关系建立问题,构建了非合作与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主体风险态度对利润分配结果的影响,得出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的条件,并确定了利润最优分配比例。结合仿真实验得出:1)采供双方非合作时,影响双方利润的因素:供应商成本参数,参与拍卖的供应商数量等。2)双方合作时,对利润的分配比例,受双方风险规避系数的影响;采购商提供给供应商的补贴受双方风险规避系数和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3)双方建立合作的基本条件需同时满足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而长期合作的必要条件是双方效用最大化前提下的确定最优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3.
章璇  景奉杰 《管理科学》2012,25(3):69-77
从在线销售商品在配送环节上的差别以及商品的享乐性角度探索性地研究消费者对不同类型网络商品在线冲动性购买的差异。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2(虚拟商品vs.实体商品)×2(享乐品vs.实用品)组间实验检验消费者对4类在线销售商品购买意愿的差异,验证商品与消费者间时间距离的影响及其与商品享乐属性的交互作用。为增加实验室实验研究结论的外部有效性,采用3个在线模拟网上购物的现场实验,以被试的在线订单数据而非自我报告的购买意愿验证实验室实验的研究结论。自变量的操纵是在网络商店中设置不同类型的商品,分别以消费者自我汇报的购买意愿和模拟网店中的订单数据为结果变量进行测量,实验室实验和在线网络购物模拟实验的共同使用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消费者在线购买虚拟商品的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要高于在线购买实体商品的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消费者对享乐性虚拟产品的购买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最高,虚拟的享乐品购买意愿和冲动性购买比例差异显著高于虚拟的实用品,实体享乐品与实体实用品的购买意意和冲动性购买比例差异不太显著。该结论对在线零售商针对不同产品类别进行销售和采用相适应的促销手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几乎没有商品、只有一台触屏机和数百张商品图片,但却经营着与寻常社区便利店相似的业务.半年不到,因其异类的经营模式,顺丰嘿客店火了.  相似文献   

5.
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合作网络的形成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数据表明,上下游主体间的垂直R&D合作比位于同一市场层面主体间的横向R&D合作网络更普遍。针对企业间R&D合作网络的内生形成问题,首先,建立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竞争厂商之间同时选择R&D合作链接和R&D投入水平的博弈模型;然后,通过比较所有可能存在的网络结构下各企业的均衡利润水平,识别稳定网络结构并分析R&D投资的效率;接下来,分析稳定网络结构随着横向R&D合作溢出效应和垂直R&D合作溢出效应的演化;最后,通过比较各网络结构下的社会福利,分析稳定网络结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垂直合作链接促进合作双方的R&D投入,提高合作双方的均衡利润水平;横向合作链接阻碍竞争厂商的R&D投入,随着横向R&D合作溢出效应的增加,厂商R&D投入的竞争效应逐渐高于其成本降低的效应,从而厂商的利润先增加后减小;(2)在适当的溢出效应参数范围内,完全合作网络是唯一的成对稳定网络结构;但是当供应商与其中一个厂商的垂直R&D合作溢出率较高时,稳定网络结构将会发生演化。(3)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表明成对稳定网络未必总是最有效的合作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Web2.0虚拟学习社区发展新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VLC),也称为“虚拟学社”,它是一群有着相同社会需求的人,在依靠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的零距离虚拟区域进行学习交流和协作学习,并能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些问题。 基于Web的虚拟学习社区在早期主要运用E-mail,BBS,ICR等技术,它们的缺陷在于虽然学习资源、讨论、传呼、留言等功能分别为学习者所用,但各功能模块之间却不能有效地协同和整合,学习者难以参与到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因此,早期的Web技术只能构建简单的虚拟学社。最近兴起的Web2.0技术应用于虚拟学习社区能促进学习者合作学习,如在中国教育科研网上的“教育人博客”就是采用Web2.0技术搭建的非正式虚拟学习社区。教师用户在社区中能有效地交流共享自己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经验,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资源交易为基础的网络虚拟资产市场,依托于互联网,是信息社会的新型市场。目前网络虚拟资产市场正在发育形成当中,其交易对象、参与主体、交易方式、结算方式、细分市场、市场价格都有独特性,既区别于传统商品市场,又区别于电子商务市场。分析网络虚拟资产市场的现状和特征,探索和解决这个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这个市场的良性运作,是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于差分的数量折扣条件下订货策略优化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采用合适的数量折扣策略,供需双方都可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用双层规划模型描 述了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与订货商合作情况下确定数量折扣及订货量问题,并用基于差分的 算法进行了求解. 实例分析说明双方合作的双层规划模型能正确表示实际的供需关系,在平衡 点可以使双方利益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受资源限制且带有缺货惩罚的季节性产品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性产品供应链中,制造商受到资源限制时边际成本随产量递增,市场缺货时销售商面临缺货惩罚.以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非合作状态下制造商和销售商最优决策行为,制造商根据销售商的订购量确定批发价格,并给出了集中控制下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最优产量.接着建立了基于退货策略的协调模型,对合作状态下参与双方的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退货策略激励下,销售商接受使供应链整体利润最优的产量决策,但在一定取值范围内制造商提供的批发价格和折价系数之间需满足正向变化的约束.此时,合作双方达到了"双赢",从而有效地协调了供应链.最后,进行了数值分析,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制造商通过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开展直销渠道已经成为普遍模式。除价格策略外,广告宣传是企业获得消费者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合作广告策略可有效协调供应链冲突和优化绩效,但在新零售模式中,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特点使得网络零售平台和传统零售商的广告宣传对不同销售渠道的影响更加复杂和有趣,因此本文研究网络零售平台的参与对制造商合作广告策略的影响。在文中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比较制造商的四种不同策略:不合作策略、制造商仅与传统零售商合作的策略、制造商仅与网络零售平台合作的策略和制造商与两者均合作的策略,通过对不同策略中渠道成员的利润进行比较,可得以下结论:1)制造商的最佳策略为同时与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平台合作;2)当两渠道的广告存在相互"搭便车"行为时,渠道成员之间最优策略一致;3)当网络、传统渠道的广告宣传为竞争关系时,渠道成员的最优策略不一致,但存在"相对"最优策略: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平台同时与制造商合作,该策略下传统零售商、网络零售平台的利润可能会降低,但降低比例为最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一个拥有线上渠道的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线下到线上(O2O)供应链,考虑渠道产品差异化策略下零售商为制造商线上渠道进行广告引流,刻画消费者对产品的异质性需求,分别设计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的最优合作广告契约,通过对比两种情形中最优决策及利润的变化分析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对称信息下消费者渠道转换的麻烦成本、单位不匹配成本等重要参数对合作广告契约设计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对称信息下,制造商可以策略性选择三种不同策略以最大化自身利润,其中不甄别零售商真实信息的混同均衡在某些条件下是制造商的最优策略;尽管信息不对称会给制造商带来利润损失,但制造商通过策略选择可缓和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某些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并不损害供应链总体的利润;麻烦成本的变化会改变制造商不对称信息下最优合作广告契约的策略选择,某些条件下麻烦成本的增高对制造商利润反而存在正影响。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直观考察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全渠道零售商不同渠道的定价为背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顾客退货给零售商带来的损失为出发点,从三种不同的退货方式分析退货损失对零售商不同渠道最优定价和利润的影响。首先分析传统的原渠道退货(即:从购买产品的渠道退货),然后分析所有顾客都通过线上渠道退货,进而分析所有顾客都通过线下渠道退货。研究表明:三种退货方式下,当零售商与顾客的线上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小于线下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时,全渠道零售商选择全部退货到线上渠道可获得最大利润;当零售商与顾客的线上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大于线下单位产品净退货损失之和时,全渠道零售商应选择全部退货到线下的退货方式以获得最大利润;传统的退货方式不会让零售商获得最大利润。本文研究对于全渠道零售虑顾客退货损失的基础上,设置最合理的退货方式和不同渠道之间的最优定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零售商线上线下销售与消费者退货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考虑退货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模型以及考虑跨渠道退货策略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对比,研究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以及总利润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在不同退货策略下顾客偏好以及退货率对零售商定价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渠道的最优价格设置与顾客对渠道的偏好成正比,与退货率成正比。当顾客对某一渠道偏好程度高时,分散决策下的利润要高于集中决策,并且随着该渠道退货率的提高,这种利润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零售商应实施分散决策的渠道策略,鼓励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行竞争,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服装产品,提供跨渠道退货服务的零售商总利润更高,在一定条件下跨渠道服务水平的投入会增加零售商的收入,但这种投入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保持服务与顾客回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online shopping is becoming popular, consumers who are unsure about whether to buy a product may find it advantageous to visit a brick‐and‐mortar retail store to first examine the product before purchasing it. But, after browsing at the store, consumers have the option of switching to an e‐tailer to purchase the item at a cheaper price rather than buying at the store. Recent business press refers to this browse‐and‐switch behavior as “showrooming,” and attributes to it the declining profits of brick‐and‐mortar retailer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browse‐and‐switch option on retail and online pricing strategies and profits, we analyze a stylized economic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uncertainty in consumers' valuation of the product, captures the heterogeneity among consumers in their inclination to purchase online, and permits product returns. We consider various equilibrium scenarios fo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onsumer shopping behaviors, characterize the parameter ranges for each scenario, and demonstrate that browse‐and‐switch behavior can indeed occur under equilibrium. Our analysis further shows that the option for consumers to browse‐and‐switch intensifies competition, reducing the profits for both firms.  相似文献   

15.
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开始为顾客提供线上购买线下取货BOPS (Buy Online and Pickup in Store)的购物选择。本文考虑网络退货和渠道成本,基于网络渠道、实体渠道和BOPS渠道下的消费者效用函数构建品牌商开设BOPS渠道前后的利润模型,分析BOPS模式对品牌商需求分布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定价和服务的最优决策。结果表明:(1)当网络退货率和BOPS渠道不便利程度之间满足特定关系时,开设BOPS渠道可使品牌商总需求增加、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的需求减少;(2)当网络退货率达到一定阈值或BOPS渠道很便利时,开设BOPS渠道可使品牌商总利润增加;(3)当网络退货率很低而网络渠道购物成本较高时,开设BOPS渠道可使品牌商获利更大;(4)在交通便利之处增设具有体验服务的顾客自提门店,不论网络渠道购物成本和网络退货率高低,甚至适当提升商品定价也可使品牌商有利可图。本研究可为品牌商实施BOPS全渠道战略提供一定的管理见解。  相似文献   

16.
鲁芳  吴健  罗定提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144-155
有关产品分销渠道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成本、风险规避、消费者公平偏好等方面,较少关注产品本身属性。对于体验性低的产品,消费者在网络渠道就能较为准确判断产品价值。而对于体验性高的产品,网络渠道由于其虚拟性导致消费者不能准确判断产品价值,实体渠道则可以凭借现实产品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由于线下零售商营销努力的溢出效应,部分消费者在线下体验产品后转移到线上消费,因此有必要从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角度研究多渠道的合作策略。本文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分析了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对不同渠道需求的影响,基于此研究了制造商和线下零售商的三种分销渠道合作策略,探讨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对不同分销渠道选择的影响:第一种为制造商支持线下零售商实施营销努力的单一合作策略;第二种是在单一合作策略下,制造商与零售商采取价格协调契约的双重合作策略;第三种是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进一步引入收益共享契约的多重合作策略。通过对三种合作策略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合作策略均能有效提高制造商与线下零售商的收益水平,并且产品体验性越低,合作策略作用越显著。制造商在进入市场初期,往往需要快速增加企业价值,此时双重合作策略是最优选择。当市场发展成熟,双重合作策略虽然能够有效提高线下零售商收益,但却减少制造商收益,为了激励制造商支持线下零售商实施营销努力,需要将合作收益再分配,此时多重合作策略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存在制造商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实体店零售渠道。消费者会对购买不满意的产品进行退货,由于网上商店购买的产品缺乏现场体验故退货率较高。相比线下实体商店,线上退货流程更为复杂,这往往容易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因此本文设计考虑跨渠道退货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结构,并分析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渠道消费偏好对供应链的决策影响,基于Stackelberg博弈和Nash均衡博弈理论,从集中式决策与分散式决策两方面研究不同闭环供应链结构下的定价决策与利润分配,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消费者渠道偏好对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以及利润分配等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food superstores and non-food superstores (referred to as category killers) in Australia. Ten retail categor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where there is a moderate to high rate of adoption of the superstore format (more than 20 outlets). These ten categories have been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success factors in superstore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consumer one-stop shopping needs, sufficient finance, good store design skills and a balanced program of store expansion.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or traditional retailers, for existing superstore retailers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optimal store size), for existing convenience store operators, department stores and for manufacturers and wholesalers. There are limitations of the superstore format in categories which are fashion orientated or where consumers require close distance convenience. These limitations actually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a myriad of retailers in fast food, dry-cleaning, banking, florists and the like, to reassess their locational and service delivery strategies. The superstore concept is clearly a revolution in itself, but its shock waves are provoking and stimulating second order mini-revolutions in traditional specialist stores, department stores, convenience stores, warehousing and manufacturing.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上衍生出了一些在线销售网站。考虑了一个包含电商卖家、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的在线销售系统模型,其中需求依赖于产品价格、平台和物流服务水平。研究了当物流、平台同时决策时,在线销售系统中电商卖家和平台、物流之间的不同市场能力结构问题。考虑了3种不同市场能力的分散决策模型:(1)物流-平台Stackelberg模型;(2)电商Stackelberg模型;(3)Nash模型。相关的均衡解和最优利润被得到。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市场能力结构下,当物流公司和平台同时决策时,即使他们的服务投入不相同,但最优收费相同。市场能力结构对在线销售成员和消费者有重要的影响。对电商而言,当市场能力较高时,会制定较低的零售价格,并获得最多的利润,同时能够提升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当市场能力较低时,电商会制定较高的零售价格,并获得最少的利润。对平台和物流公司而言,当市场能力较高时,会制定比较高的收费,同时付出较少的努力,但并不能获得最高利润,同时会打击消费者的积极性;但是,当市场能力较低时,他们一定获得最少的利润。在Nash模型中,平台和物流公司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同时获得最大的利润,而整个在线销售系统的总利润也是最多。在物流-平台Stackelberg模型中,平台和物流公司付出的努力最少,而整个在线销售系统的总利润也最少。  相似文献   

20.
在两期销售环境下,研究了面向策略型消费者的在线零售商库存信息披露及联合定价、库存决策问题。考虑在线零售商库存信息共享和隐藏两种库存披露策略,构建了在线零售商两期销售利润模型。通过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讨论了在具有策略型消费者的市场中,在线零售商应如何选择库存信息披露策略,以及如何制定最优定价和库存决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在线零售商决策及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线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及库存决策受消费者估值折扣系数和第二期定价策略的影响。特别地,当在线零售商选择第一期缺货时,更倾向于共享其库存水平信息;当在线零售商选择第二期缺货或者两期均不缺货时,消费者估值折扣系数存在一个阈值,当低于该阈值时,在线零售商会选择隐藏库存水平信息,当高于该阈值时,在线零售商会选择共享库存水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