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PP项目中投资者逆向选择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制约我国PPP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投资者逆向选择,在采购阶段对投资者合理筛选机制的设置至关重要。考虑到政府部门和投资者均为"有限理性",本文基于前景理论,构建了PPP项目采购阶段双方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能力投资者的伪装成本是PPP市场实现分离均衡的决定性因素。为节约政府部门的检查成本,并使PPP市场更容易出现分离均衡,本文引入政府部门抽检模型,即对投资者报价的合理性进行抽检,进而得到最优抽检比例,可完全杜绝投资者逆向选择。通过数值模拟显示,政府部门最优抽检比例随着高能力投资者可获得合理利润率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伪装成本、政府惩罚力度和高能力投资者折现率报价的增加而降低;且相比于收益,投资者对损失更为敏感,但随着收益和损失的增加,其敏感程度降低,符合前景理论。前景理论的引入,考虑了博弈过程中决策者的心理因素,使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最后,为有效抑制投资者逆向选择,本文针对性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助力完善PPP项目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微食品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合理贷款的现实背景,本研究将食品供应商至食品零售商,食品零售商至购买者纳入二级贸易信贷体系,并在折扣因子内生及外生共存背景下探究非瞬时变质食品的提前支付订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非瞬时变质设定下的企业策略往往优于忽略非变质时长得出的企业决策;内生决定的提前支付折扣因子可使得企业更好地利用外界条件,制定市场分割价格,提高供应链决策效率;较高的食品变质率将降低零售商进货量,提高其折扣力度,信贷周期及资本成本均对零售商决策产生重大影响,随供应商所提供信贷周期的延长及其所要求利息费用的降低,食品零售商整体倾向于增加进货量以获取更多贸易信贷来源,而此时主营业务收益占比显著下降,资本收益占比提高。由此,食品零售企业应根据外在信贷条件变化及时调整信贷策略以丰富自身收益来源。  相似文献   

3.
交通PPP项目的投资大、风险高。政府作为发起方,需要为项目提供担保以吸引社会资本方的参与,但过度依赖政府担保意味着:一旦发生数额较大的债务违约将会给财政造成巨大的负担,因此有必要谋求适宜的市场化融资渠道。为了协调PPP项目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在项目收益债的基础上嵌入了与项目未来收益挂钩的或有条款,并运用结构化方法中的Merton模型在风险中性情景下对融资产品进行了定价。最后,以某PPP交通项目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融资产品设计,计算了相应的产品价格和风险价差,并对某些关键条款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品能够在有效减轻政府担保的基础上降低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显著提升,针对如何发挥公众在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政府激励、社会资本提升、公众参与的基础设施PPP项目绩效协同提升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了考虑绩效提升目标区间的社会资本利益分配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探究了三方协同提升绩效的行为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任一方行为策略选择及其演化路径均与其他博弈主体的行为策略紧密相关,且它们对彼此初始策略的影响存在差异;公信力提升、上级部门奖励等收益、罚金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政府的激励成本对政府的激励行为具有负向作用;提升绩效获得的收益与罚金对社会资本具有正向作用;参与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作用,社会资本进行绩效提升获得的收益对公众的参与行为具有负向作用;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与目标范围、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等参数息息相关,且随着绩效目标范围的增大,社会资本的利益分配逐渐减小。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项目绩效管理理论,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设计PPP项目绩效提升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建  杨帅  郭卫锋 《管理科学》2014,27(2):1-14
以最终用户付费的PPP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需求量下降时,政府是否应当对私人部门进行运营期补偿以及如何补偿来实现私人部门收益和消费者剩余的帕累托改进。研究表明:1)并不是在所有需求量下降的情形下政府都应当对私人部门进行补偿,在有些情形下私人部门可以通过自行降价来实现其自身收益和消费者剩余的帕累托改进;2)在政府应当补偿的情形下,运营期延长机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私人部门收益和消费者剩余的帕累托改进,并且有效的运营期延长范围与政府和私人部门的运营成本以及各自的重新谈判成本有关。研究结果旨在为政府科学确定运营期的补偿范围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恒  卢巍  杜蕾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4):131-141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管理社区制的推行,由公共设施引发的社区冲突逐步凸显,其中,风险集聚类邻避设施成为引发社区冲突的主要诱因。邻避冲突事件演化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扰动要求现有研究不应局限于确定环境下事件的分析,而应在更加真实的不确定环境下对冲突本身展开探讨。鉴于此,本文以演化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引入高斯白噪声随机干扰项,构建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事件中营建企业与周边民众两类群体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在无政府监管与政府监管情景下群体策略选择行为的随机演化过程,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发现:(1)无政府监管情景下,当营建企业采取强硬策略收益小于成本,且周边民众采取抗争策略成本大于收益时,(合作,妥协)是其演化均衡策略组合;营建企业与周边民众策略选择演化速度与初始策略选择概率密切相关。(2)政府监管情景下,当政府监管力度大于营建企业采取强硬策略收益与采取合作策略收益之差,且政府监管力度大于周边民众采取抗争策略收益与采取妥协策略收益之差时,(合作,妥协)是其唯一策略演化均衡点;政府监管力度对营建企业策略选择有显着影响,而对周边民众策略选择无显着影响。(3)随机因素对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中营建企业与周边民众策略选择行为产生干扰,但随机模型演化趋势与确定性模型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完善监管机制,赋予公民参与权利,企业建立"柔性"冲突协调机制,民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推动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治理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剩余收益模型(Residual Income Model,RIM)是评估公司权益价值的经典模型,特别地,奥尔森系列剩余收益模型由于可以利用历史财务与会计数据而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在一般剩余收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即项目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时,其净资产收益率不同,在增长期的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上升,衰退期的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而成熟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围绕行业平均水平波动,从理论上就项目投资价值的评估构建了多阶段剩余收益项目决策模型,并就所构建的多阶段剩余收益项目决策模型进行参数赋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新构建的决策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和运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项目投资决策模型。本文的研究一是拓展了剩余收益模型的应用,从主要用于对公司权益价值的估值拓展至对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估;二是有利于寻求项目投资决策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担保是政府为了吸引国内外财团、公司企业,以及个人等非政府投资主体投资于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其在融投资过程中面临的特许经营、投资回报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风险给予保证承诺的一种政府行为.本文基于期权理论分析了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担保的下降敲入上升敲出看跌期权特性,给出了政府担保的定价模型及求解,通过案例分析上下障碍值和执行价格等因素对担保价值的影响.为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担保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虑由新能源汽车租赁企业和政府组成的二级系统,在需求率为随机且与推广努力水平相关的市场环境下,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租赁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分散决策、集中决策、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契约下的最优车队配置和推广努力水平,并对三种情形下的最优决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决策情况下无法实现系统协调,通过引入成本共担与收益共享组合契约,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该组合契约模型不仅可以实现系统协调而且可以使系统成员达到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了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博弈论的模型和方法,研究了PPP模式下政府与私营财团合作建造和运营一条高速公路时,新建高速公路的定价与项目最优股权结构问题.并与BOT模式下新建高速公路定价与政府收益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激励的条件下,两种模式的最优收费价格相同.但是,政府在BOT模式下的收益显著低于PPP模式下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政府对PPP项目补偿决策的困境,引入一种单期补偿契约,同时考虑到私人投资者在政府补偿下会存在过度自信倾向,通过“均值-方差”描述而引入私人过度自信系数,建立私人投资的期望效用函数,从而运用主从博弈方法分析私人过度投资行为以及对政府最优补偿契约的影响,进而在私人过度自信不可观察情形下,讨论政府最优补偿契约的设计与选择。研究表明:虽然私人过度投资行为并不一定有助于项目预期社会效益改善,但政府总可通过相应地调整契约参数来设计适应私人不同过度自信行为的最优补偿契约,并当私人过度投资不可观测时,可根据其过度自信的概率分布情况来选择使项目预期社会效益比较大的最优补偿契约。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政府的补偿决策,也为PPP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的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39,自引:2,他引:1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文辁  张治灿  方俐洛   《管理科学》2000,3(2):76-81
在访谈、项目收集、多次预试和科学检验的基础上 ,研制了一套“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问卷”.采用多元统计解析方法中的因素分析 ,探讨了中国企业职工组织承诺的心理结构 ,提出了五因素模型 .这五种基本的承诺类型是 :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 .  相似文献   

13.
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通过以银行个体合理性和激励相容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在考虑违约风险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的信贷决策模型,分别给出了基于抵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策略下的信贷决策机制,探讨了信贷配给机制与无配给机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在信贷出现配给时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和有抵质押贷款的条件.最后运用实例详细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企业项目成功概率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得到了银行相应的贷款临界值和在不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银行最大可接受的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BOT项目有限追索权融资中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在贷方和项目公司之间合理分配问题(即BOT最优融资结构),本文考虑项目公司和贷方根据CAPM方法进行投资决策,通过分析它们投资策略在利益上的冲突关系而建立一个BOT融资模型,并且用博弈论方法研究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及其性质。研究结果不仅为项目公司和贷方提供了对BOT项目融资决策的理论方法,而且为政府对BOT项目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lex and long-range natur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kes commitment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R&D organization. Using findings from previous and current research, this paper develop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ommitment in the technology-based organization that may be more precise and meaningful than the traditional, global conceptions. Three general conclusions emerge. First,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as positive benefits not only for the organization but also for the individual. Second, given the popularity of the project form of organization in R&D and the deep commitments individuals sometimes make to those projects, some allowance should be made for multi-commitments. Thir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least investigated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s the verbal behavior of the project manager. Some implications of this perspective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is a new model of public management which consists of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entities. In particular, PPPs enable risk shar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making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roblem in a contractual arrangement more evident.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a moral hazard problem applied to PPP contracts.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a PPP computational contractual model including the moral hazard with lotteries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how contractual changes could affect the optimum behavior of arrangement members.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projects with higher economic value should attract more qualified firms, which may be why the companies expend more effort. To deal with possible contractual contingencies and try to minimize the moral hazard problem, the government could draw up more flexible contracts in order to include possible necessary changes and punish unwanted or improper consortium behavior.  相似文献   

17.
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为其私有信息,如何激励社会资本显示真实的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一直是PPP项目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PPP项目激励治理研究中,往往假设社会资本只具有单一私有信息,由此形成单一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但在PPP激励治理现实中,社会资本经常同时拥有关于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双重私有信息,从而导致关于类型不对称信息的逆向选择和关于行为不对称信息的道德风险问题共存。本文研究了PPP项目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共存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构建了针对社会资本同时拥有能力禀赋和努力水平两种私有信息的激励机制设计模型。该模型以项目产出绩效为激励途径,通过设计最优契约使得社会资本谎报信息类型的收益水平不高于其真实汇报类型的收益,从而激励社会资本显示真实能力禀赋的同时付出最优努力水平,保证项目效率。同时考虑了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探讨了公平偏好对这种双重不对称信息激励机制设计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设计合理的PPP项目激励机制能够实现对社会资本的信息甄别和激励其付出最优努力的双重目的,政府对社会资本的激励强度同社会资本市场分布有关,且随着社会资本嫉妒偏好强度的提高和被指责偏好强度的减弱而增大。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解决现实中PPP项目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One-of-a-kind production is project business. In any project, the decision process is of importance for a successful outcome. However, there is a need for a more formal approach to decision-making in projects. We have therefore, developed a model of the decision process. It uses three types of decisions: selection, authorisation and plan decisions. Enterprise models together with the project life cycle form a platform for developing a decision model. The life cycle enables a decision chain, whereas the enterprise models allow decis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horizontal decision chain is linked to physical flow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Vertically, decision-making is hierarchically decomposed into levels of different planning horizons and time periods.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效益的BOT项目特许权期决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社会效益作为政府确定BOT项目特许权期的决策准则,对文献[8]所给出的S-L模型仅以政府的直接货币收益非负作为决策准则而存在的缺陷进行了修正,得到了基于社会效益的特许权期决策模型.修正后的模型考虑了不同项目在社会效益上的差异,为政府提供了与项目公司进行特许权期谈判的三个准则,这些准则能够在保证项目公司投资积极性的前提下,使项目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以算例对修正后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